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這股怒氣漸漸平息,蘇大為以目光示意了一下。

  李博輕咳一聲,將眾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方才朝散大夫說的,我也有所耳聞,不過這裡,我還有一些別的看法。」

  「嗯?」

  「與吐蕃作戰,不僅是為國體,也不僅是為了河西健兒,為了維護大唐的宗主國身份,為了保護大唐百姓,還是文明與野蠻之爭,更是事關大唐根本利益之爭。」

  「何謂根本利益?」

  「所謂根本利益,乃是一個字,錢。」

  李博篤定道。

  阿史那道真腰背一挺,安文生張開微眯的雙眼。

  崔器側頭向李博看去。

  包括李謹行、薛仁貴、郭待封,王孝傑等,都紛紛向來投來探詢的目光。

  喲嗬,說到錢我可就不困了啊~

  第二十九章 馬作的盧飛快

  錢,那些儒生稱它為阿堵物,稱之為銅臭味。

  可天下誰能離得開錢?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財。

  聽到李博提起錢字,立刻將大家的興趣又勾了起來。

  李博看了看眾人,又看到對面的蘇大為,向自己投來勉勵的目光。

  數年前,自己還是遊蕩在外的孤魂野鬼,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能返回大唐,連自己的兒子,將來都有一個好前程。

  一切,皆賴蘇大為所賜。

  他定了定神,按住心中的一絲漣漪,揚聲道:「早些年,我曾遊歷天山南北,也曾去過波斯和大食,親眼見到各國商人,沿著西域往來,絡繹不絕。

  價比黃金的香料,珍稀的寶石、藥材,波斯的琉璃、金銀器、鐵器,一切精美的藝術品……

  當然,還有我大唐的瓷器、絲綢、草藥、鏡子。」

  停了一停,待眾人消化掉這些後,他才繼續道:「商貿之利,價值億萬,我大唐能統馭這麼大的疆土,威服突厥和西域、遼東,東南,除了我大唐的武德之盛,亦與這條商路密不可分。」

  他深吸了口氣,最後總結道:「孔子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修身要錢,齊家要錢,治國平天下,哪一樣缺得了錢財。

  來自波斯、大食的西域商人,不遠萬里,將貨物運到長安,再從長安購得絲綢茶葉瓷器,運回西面……

  這商路,便是我大唐的財路。

  有河西,便有源源不斷的財富流入大唐。

  若斷了這條商路……」

  不用他繼續說下去,帳內諸將已經可以想像到後果。

  自古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溝通東西的商貿道路,只有西域至河西這麼一條。

  滾滾的黃金財富流進來,使大唐富得流油。

  如此重利,誰不想分一杯羹。

  而吐蕃之崛起,第一步吞併吐谷渾,第二步,必是圖謀河西。

  近年來吐蕃人對安西四鎮的一系列試探和擴張,無不說明這一點。

  所以河西之爭,不止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更是大唐維持帝國的重要基石。

  甚至可以說是命脈之所系。

  財富不足,大唐就無法維持兵力,無法維持武德,無法保持繁盛。

  家中無財尚且無法度日,何況偌大的帝國。

  蘇大為以後世人的眼光,看得更加長遠。

  華夏五千年來,歷朝歷代,數大唐最為絢爛。

  大唐的開放,大唐的包容胸襟,天可汗的雄風,橫掃東亞的充沛武德。

  其輝煌燦爛,一直光照後世。

  就這一點來說,盛唐之盛,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因為富裕,大唐軍中配置極為奢華。

  一人三馬的騎兵。

  西北馬場常年保持數百萬匹戰馬。

  還有高達六成以上的披甲率。

  包括突厥人、鐵勒人、吐蕃人,無不對唐軍兵甲之利,艷羨萬分。

  兵有橫刀馬槊,有勁弩。

  而甲,並非尋常皮甲,是鐵甲!

  六成唐軍配備鐵甲,橫刀、陌刀,角弩,長弓,勁弩,大盾,三匹以上戰馬。

  還有極其豐富的後勤保障。

  有了這一切,才令大唐府兵,變作橫掃東西的雄獅。

  才有大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武德。

  這一切的背後,是難以計數的金錢財富,無數的資源堆出來的。

  後世,甚至按另一個時空,安史之亂後,大唐從一個橫跨東亞至中東的龐大帝國,收縮為一個區域性強國。

  正因為丟失了西域。

  此後無法將強大的生產力向外輸送,賺取西方財富,割西方的韭菜。

  只能逐漸虛弱枯萎,直到歷史周期率的到來。

  蘇大為是後世人,自然知道,要想成為真正的大帝國,必走擴張的途徑。

  未必是武力擴張,也可以是經濟文化政治擴張,甚至是商貿和生產力的擴張。

  對外輸入產品,換取財富。

  才能避免內卷的困境。

  此時的蘇大為,站在歷史的分岔路口,往前望千年,向後看千年。

  擁有河西,張帝國之掖的強漢。

  雄踞西域,占住河西走廊的盛唐。

  這是中原國力和武力的巔峰。

  無論出於哪一點,都不可以丟失這塊命脈。

  所有膽敢挑釁大唐,想染指河西的敵人,都必須予以粉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