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或許,就是他來這裡的理由。

  雖然說起來有些矯情,但是這一刻,蘇大為確實感覺到肩上沉甸甸的感覺。

  那是壓力,是國運。

  文藝一點的說法,或許就是歷史使命感。

  今天的一切決定,未來的一場大戰,很可能決定漢人未來數千年的運勢。

  會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蘇大為深吸了一口氣,目光掃視帳內諸將。

  「方才大家說了很多,都說得很好,我想毋須我再多說,列位都明白這一戰對我大唐重要的意義,我們絕不能退,因為西域,是我大唐的根本利益所在。」

  他的聲音並沒有特意提高,但仍在帳內嗡嗡作響。

  給人一種震耳發聵之感。

  「這一仗,唯一的選項,便是勝利,我們要在這裡,擊敗吐蕃,讓所有想要挑釁大唐的人,都看看,會是什麼下場。」

  蘇大為聲音轉厲,提聲道:「諸將回營後,將此戰的意義,向唐軍各營團下達,統一思想,準備戰鬥,明日天亮,隨我進兵。」

  帳內所有將領,一齊起身,向蘇大為叉手道:「喏!」

  ……

  草原上突然響起震耳欲聾的雷鳴聲。

  那不是真的打雷,而是由成千上萬匹戰馬一齊奔跑,所發出的動靜。

  陽光灑落,從遙遠地平線處,突然揚起遮天蔽日的煙塵。

  要是有經驗的斥候,能據此煙塵大小,大致判斷出戰馬的數量。

  眼前這麼大的煙塵,那至少是數萬匹戰馬,甚至上十萬匹戰馬,才有可能達到。

  隨著雷鳴之聲越來越近。

  整個大地都仿佛隨著蹄聲在顫抖。

  地面上,石礫跳動,無數鳥雀蟲蛇驚惶失措的奔逃。

  地平線上,突兀的湧起一條黑線,漸漸蔓延成一股黑色的洪流。

  這些戰馬來得極快。

  仔細看,可以看到無數吐谷渾馬正齊頭並進,奮揚著四蹄。

  吐谷渾馬,即河曲馬。

  亦稱喬科馬,產於甘肅、青海四川三地交匯處,與內蒙古三河馬、新疆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是中國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千餘年前,甘隴一帶就產良馬,據說是秦人為周天子放牧之地,這種馬就是河曲馬,當時稱之為秦馬。

  河曲馬體大協調,骨量充實,肌肉豐滿,公馬神駿而兇悍。

  最重要的是,此馬養熟了極通人性,非常親人。

  能幫主人驅逐惡狼。

  同時非常適應高原環境,是在雪域征戰,最優良的馬種。

  此時此刻,馬上的吐谷渾人和吐蕃人,身著牛皮甲,發出囂張的呦喝聲,吼叫聲。

  大風捲起青色的旗幡,無數黑色的大旗迎風飄揚。

  在千萬吐蕃騎兵正中,一面最大的青色旗幡隨風蜿蜒飛舞。

  在大旗之下,一員身形彪悍的吐蕃將領,騎著一匹高大的河曲馬,身上一身精鐵所制重甲,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

  他身下的駿馬,通體瑩馬,全身上下不見一絲雜色。

  雪白的鬢毛,隨著奔跑,仿佛在空中拖出長長的雪練。

  馬上之將,正是這支吐蕃騎兵的大將,弓仁。

  「快點,再快點,好伙唐人就在十里外,衝上去,殲滅他們!」

  「誰也不許怠慢,若誤了大將的事,統統斬首。」

  「殺光那伙唐人,搶掠他們的財物,收割他們的頭顱。」

  弓仁身後的吐蕃騎將領,發出狼一樣亢奮的叫聲。

  白馬上,弓仁的眼睛,從鐵盔縫隙里透向前方。

  他的眼睛裡閃過種種複雜情緒。

  當看到前方隱隱的唐軍軍旗後,所有的情緒,不安,全都化為烏有。

  大腦一片空白,只有今次的使命。

  「全軍,衝擊!」

  弓仁伸出的右掌,筆直的向前揮落。

  嗚嗚~~

  悠長的號角吹響。

  天地充斥著肅殺之意。

  大地飛快的向後倒掠。

  一切都化作了殘影,快到失去了真實。

  唐軍大營,那些唐人似乎直到此刻才發現吐蕃人的到來。

  一時驚惶失措。

  「衝鋒!」

  號角聲變得悽厲。

  旌旗所向,千萬騎匯聚成一股洪流。

  吐谷渾的天空極低,雲空仿佛挨著地。

  青色湛藍的天空,乾淨得如同畫布。

  隱隱見到一隻雄鷹從天空划過。

  若以鷹眼向下俯瞰,吐蕃人遠非正面看上去那樣紛亂。

  而是以數萬人為中軍,以弓仁所率的近萬精銳為箭頭,向著唐營衝去。

  在吐蕃軍左右兩翼,各有兩萬吐谷渾人的僕從騎兵,分別從左右包抄,防止唐軍有埋伏。

  同時吐蕃人的後軍並沒有急著一擁而上,而是停在距離唐軍大營五里處觀望,作為預備軍,可以隨時投入戰場,應付突發情況。

  另外,吐蕃人還有一支人數約為五千之數的輕騎,在數里外游戈,一方面偵察情報,一方面可隨時做增援。

  從這些布置來看,弓仁年紀雖輕,但用兵卻十分老練。

  數千騎戰馬,從唐軍營前的陷馬坑一躍而過。

  無數鐵勾和套馬索飛出,套住大營前的柵欄。

  隨著吐蕃人一聲吆喝,河曲馬拔足發力,伴隨著轟然大響,將唐軍柵欄給拉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