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站在蘇大為面前的薛仁貴,一身明光鎧,臉上盡顯風霜之色。

  倆人是今日午後,蘇大為的先鋒軍到達武威郡,雙方交換印信後,方才見面。

  一別數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此時中軍大帳中,蘇大為與薛仁貴俱是一身明光鎧,如支撐唐軍的兩根擎天巨柱。

  若要細說分別,則是蘇大為的明光鎧更加閃耀,胸前護心鏡光芒閃爍,點塵不染。

  而薛仁貴看起來就要頹唐許多。

  身上的衣甲有多處明顯的刀痕、箭創。

  甚至有鏽跡和血跡在其中。

  這一切,無不說明,之前的戰事慘烈且急迫,以致於薛仁貴連保養衣甲的時間也沒有。

  蘇慶節、郭待封、李辯、程務挺、婁師德、黑齒常之、安文生等將領分列於四周。

  整個軍帳內,氣氛沉凝。

  作為主帥的蘇大為與薛仁貴,甚至來不及敘述別後之情。

  「打開地圖!」

  隨著薛仁貴一聲喝,身邊的衛兵將武威郡附近行軍地圖展開。

  「等等。」

  安文生開口道:「我們軍中有更精細的地圖。」

  看了一眼蘇大為,見他沒反對,安文生招了招手。

  有衛兵將之前做的沙盤抬了進來。

  薛仁貴看了眼前一亮,先贊了一聲:「此圖居然如微縮的武威,簡直是軍中利器,此必是阿彌想出來的。」

  「哈哈~」

  眾人笑了幾聲。

  薛仁貴旋即將臉色一沉道:「軍情緊急,蘇總管,我還是將現在的情況與幾位說明一下。」

  「薛刺史請。」

  蘇大為抱拳道。

  薛仁貴走到地圖前,伸出手指,在武威點了一點:「這是我們如今的防線,但是比原本我們與吐谷渾邊界,已經丟了不少地方。」

  這話說出來,所有人心頭一沉。

  跟隨蘇大為從長安來的將領,如郭待封、高崇文、李辯等人還沒有與吐蕃人交過手。

  心裡很自然的覺得大唐戰無不勝,吐蕃人只不過是趁大唐東進時,玩了一把偷雞。

  悄悄吞併了吐谷渾。

  只要大唐調兵出擊,就能將吐蕃人殺個片甲不留。

  但現在聽到薛仁貴說大唐居然丟失了國土。

  這是心高氣傲的眾唐將,萬萬無法忍受的。

  「吐谷渾王原本在伏俟城,雖然地方剩下不大了,但占據著伏俟城,就仍占著大義。可惜,龍朔三年吐蕃突然大舉進犯,一舉拿下伏俟城。

  吐谷渾王及弘化公主只得出逃。

  他們逃到鄯州,在那裡得到鄭仁泰的庇佑。」

  薛仁貴將戰事來龍去脈娓娓道來。

  吐蕃人吞併吐谷渾時,大唐並非什麼也沒做。

  至少做了以下幾件事。

  首先是派秘諜,在吐蕃內部使離間之計,令新附的白馬、羌零以及象雄一些部落叛亂。

  不過這些都被祿東贊迅速出兵鎮壓。

  第二件,是助吐谷渾王占住伏俟城,以彰顯吐谷渾存在,同時令吐蕃人失去侵吞吐谷渾的法理。

  第三件,以天可汗的名義下旨斥責吐蕃贊普,並令吐蕃人收手。

  顯然,吐蕃人膨脹了,並沒有聽。

  最後第四件,便是為吐谷渾打上了一個補丁。

  在鄯州、武威、涼州、瓜州等軍略要地,都重點布防,並派鄭仁泰統領。

  然後還派了蘇定方這位戰功赫赫,滅國無數的戰神統御全局。

  這般安排,已經是極周詳的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

  先是鄭仁泰暴斃。

  接著蘇定方重病。

  這兩大要員接連出狀況,給了吐蕃人千載難逢的機會。

  再加上當時大唐還在高句麗方向用兵,一時無遐顧及西面。

  結果吐蕃興兵四十萬來犯。

  「鄯州丟了,吐谷渾王和弘化公主沒逃出來……」

  薛仁貴的聲音低沉下去,甚至有一些沙啞。

  他的臉頰本就瘦,這大半年來操持武威防務,令他疲憊不堪,兩邊臉頰也深深的凹陷下去。

  蘇大為隨著薛仁貴手指方向,去看地圖。

  他現在早已非吳下阿蒙,一眼立刻看出問題。

  「鄯州是西寧!」

  「什麼西寧?」

  薛仁貴好奇問。

  「咳,一時嘴瓢了,我的意思是,我們本來占有鄯州?」

  「當然啊,很多年了。」

  這下,不光薛仁貴,其他將領也看過來。

  蘇大為以手扶額:「讓我想想。」

  尼瑪,還是受習慣的影響,以為邊境,就和後世差不多,甘肅是大唐的,青海是那啥吐谷渾的。

  但沒想到,大唐居然一直握有鄯州。

  鄯州,即後世青海西寧市。

  當然,原本這裡也不是唐人的。

  不過當年太宗朝時,吐谷渾人不太服氣,李世民就帶兄弟們過去把吐谷渾抽了一頓。

  之後,吐谷渾就成了大唐鐵桿小弟了。

  而西寧這一片地,也成了大唐的。

  相當於,大唐伸出一隻手,拿出一把刀,抵在了吐谷渾人的心口上。

  從西寧,到吐谷渾王城伏俟城沒多用。

  唐騎旦夕可至。

  這是一種戰略級別的巨大優勢。

  正如後世和阿三,中原占住的那幾個戰略節點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