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分分鐘鋼鐵洪流能開進王城,讓某三遷都新星德里。

  就問你怕不怕。

  「太宗時努力開創的局面啊,在我們手裡丟失了,這口氣,我不服啊!」

  薛仁貴重重一拳擊在一旁的桌案上。

  發出「咚」的一聲響。

  薛仁貴當年是在太宗李世民征遼東時嶄露頭角。

  太宗回朝時,在路上以手撫其背說,不喜得遼東,喜得薛仁貴。

  這句話,是薛仁貴此生最高光時刻。

  他無時無刻不銘記。

  而此時,此地,太宗苦心造詣,為大唐謀的局面,居然在這裡丟了一塊。

  這令薛仁貴兩眼血紅,有一種奇恥大辱之感。

  蘇大為伸手輕拍了他肩膀兩下:「丟了鄯州,我們就失去了打通吐谷渾的路口,還有前進基地,被動了啊。」

  「鄯州是丟了,不過我思前想後,覺得可以這樣……」

  薛仁貴伸手在地圖上輕輕一划。

  「從此地,沿大非川,翻山躍嶺進入吐谷渾,待出山時,便是鄯州和伏俟城的側翼,料想吐蕃人預料不到,到時我們奇兵出擊,一擊打掉吐蕃在此設的馬場,再打破伏俟城。

  藉此勝機,再圍點打援,將吐蕃人的援軍吃掉。

  待到此時,後續援軍也該到了。

  我軍勢大,將成席捲之勢,一舉將吐蕃人除掉。」

  薛仁貴狠狠一記手刀劈落。

  空氣中,發出一聲凌厲的呼嘯。

  「此計不錯!」

  蘇慶節在一旁點頭。

  李辯更是一拳擊在掌中:「在草原上與吐蕃人決戰,大唐鐵騎之下,從未有人能抵擋,吐蕃人會後悔招惹唐人。」

  程務挺沉吟道:「翻過大非川,從側翼進兵,確實不錯,還可以設疑兵,分兵以做犄角,哪怕萬一戰事不順利,後退時可順勢拿下鄯州,到時我們後續援兵也到了。

  守住鄯州不成問題。

  有了鄯州,進可攻,退可守,主動權在我。」

  「你們……」

  蘇大為一時瞠目結舌:「都覺得翻躍大非川攻吐蕃不錯?」

  「當然。」

  蘇慶節向他好奇看來:「總管覺得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不對。

  蘇大為看向薛仁貴,居然是由他提出大非川的攻略。

  難道歷史真有慣性。

  無論是另一時空的薛仁貴還是這個時空的他,都做出同樣的選擇。

  甚至所有的將領,都覺得這個戰略是對的。

  那當時大唐為何會輸給吐蕃,打破不敗金身?

  收起這些雜念,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

  蘇大為沉著道:「從地勢環境看,丟失了鄯州,失去進攻吐谷渾的通道,翻躍大非川擊敵側翼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這裡我有一個問題。」

  「什麼?」

  蘇大為手按在地圖上,在鄯州輕點了一下:「代州都督鄭仁泰,因何暴斃,你們知道嗎?」

  說話的同時,蘇大為手指著地圖上的鄯州,抬眼掃過眾人。

  第一百一十九章 知己知彼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蘇大為目光掃過全場,被他目光掃到的人,無不心中凜然。

  包括薛仁貴,都一時沉默。

  「我能理解大家極欲揚大唐軍威,將吐蕃人殺個片甲不留,但作戰不是兒戲,多算勝,少算不勝,這一點,不用我提醒大家。」

  手指在地圖上輕輕划過,蘇大為接著道:「大唐國土淪喪於吐蕃人之手,換誰都會憤怒,但為將者,不可因怒興兵,一定要知己知彼。

  不動則已,動則必勝。」

  蘇大為的手指,在大非川的位置重重一戳:「現在薛刺史是站在大唐涼州刺史的位置,看著吐谷渾被吐蕃人吞併,看著吐谷渾王和弘化公主喪於敵手。

  看著鄯州淪陷,所以薛刺史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但是,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太少了。

  吐蕃人下一步的目標是哪裡?

  他們的戰略意圖是什麼?

  他們的主力在哪?

  主帥是誰?

  吐番軍中異人有多少?

  以及,若我們行動,在這涼州城內,有多少吐蕃人的探子,會不會走漏消息?」

  一連串的發問,如疾風驟雨,問得一眾將領啞口無言。

  眾將不是不知兵法,不知輕重。

  而是這一路過來,特別是來到威武后,不斷聽到軍中袍澤提起吐蕃人侵略唐土,殺弘化公主,焚燒鄯州城。

  如此仇恨,怎能不怒氣上涌。

  現在全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想要向吐蕃人報仇雪恨之意氣。

  蘇大為手掌在地圖上,代表伏俟城的位置點了點:「我們的目標,可不止限於恢復吐谷渾,陛下封邢國公蘇定方為邏娑道大總管,以安西大都護輩行儉為副總管,以為我前總管,代表了什麼,大家應該都明白。

  今天這次軍議,最大的目地乃是分享情報信息,在充分了解我們的敵人後,再因地制宜,制訂後續軍略。」

  將此次軍議基調定下後,蘇大為這才向著薛仁貴道:「薛刺史,先說一下目前吐蕃軍的情況吧。」

  薛仁貴點點頭,他現在也從情緒激盪中冷靜下來。

  心知方才蘇在為是讓大家都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發泄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