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請說,只要我知道的,一定會盡力為你解惑。」

  「方才問了舅舅,如何才能做一位明君,現在弘兒想問,何為政?」

  「嗯?」

  「我掌聽父母與母后說施政,論政,政事,政體,可是何為政?」

  李弘仰著臉看向蘇大為,清瘦的小臉上,又露出那副無辜而充滿求知慾的表情。

  蘇大為有些哭笑不得,忍不住避開視線,心中想的是:太子這神情……好像等待投食的貓啊。

  待他拉回心神,集中精力後,發現李弘這問題,還真有些不好回答。

  倒不是敏感。

  而是蘇大為本身對唐人的「政」字,就不知如何去理解。

  不過看向李弘那仰著臉,可憐巴巴等待自己指點的樣子,實在無法推託。

  何況他心理也有藉此機會,與太子拉近關係的念頭。

  略一思索道:「太子,你的問題……」

  「舅舅。」李弘眼神閃動,一臉求知慾。

  「咳咳,好問題,當真是好問題。」

  蘇大為忍住笑意:「我沒有陛下和武后那種眼界,只能以自己的想法來說一下,供太子參考,有說得不好的地方,還請太子不要怪罪。」

  「不會不會。」

  李弘抬起大袖,用力擺著手,一臉認真:「舅舅是真的關心我,弘兒怎麼會怪舅舅。」

  「那我就說了。」

  蘇大為略一思索道:「我理解的政,是政治。」

  「政治?」

  「何謂政治?以我之見,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更大的利益,讓大家都能享受到這份利益。」

  蘇大為這話出來,李弘呆了一呆:「郭師說,君子談義,小人才談利……」

  「郭師說的是儒家的學問,但是這天下生民千萬,儒生有多少呢?」

  「這個……長安太學、弘文館,還有……」

  李弘這個實誠孩子,真的掰起手指頭開始數了起來。

  蘇大為忙道:「太子不用細數,只用想一個問題,大唐如今差不多一千七百萬人口,這些人里,是朝廷的官員多,還是百姓多?」

  「自然是百姓多。」

  「想要治理好大唐,是否需要人數最多的百姓,生活安寧?」

  「是。」

  「若民安,朝廷治理起來,是否更容易,徵招勞役、府兵,百姓才會願意配合朝廷?」

  「是。」

  「所以太子,我以為,所謂政治,便是給百姓安寧的生活,百姓有衣穿,能吃飽肚子,才會擁戴皇帝,這即是太宗所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李弘聽得有些似懂非懂。

  但仔細想想,也能明白,蘇大為所說的「政」,是要團結國家中的大多數人,給大多數人以看得見的好處,滿足他們的期許,如此,天下才能安寧。

  「當皇帝是如此,那官員的『政』,又是什麼呢?」

  「太子是國之儲君,一般來說,考慮天下就夠了,如果想知道官員的『政』是什麼,太子不妨把自己帶到不同官員的位置,去想一想,他們需要團結的大多數是什麼,他們需要向誰負責。」

  「謹受教。」

  李弘,雙手合扣,向蘇大為鄭重行禮。

  蘇大為這番話,說的不如第一個問題那樣直白,但是卻更能啟發李弘的思維。

  讓他第一次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蘇大為的答案,令他覺得,值得反覆琢磨。

  百姓安寧,國家才安寧。

  百姓若不安。

  隋末亂世的景象,殷鑑不遠。

  這一點,李弘自然是清楚。

  接受了蘇大為這個邏輯之後。

  後面的內容,便能理解。

  團家國內最重要的人群,作為帝國的皇帝,要向大多數人的利益負責。

  只有令多數人安居樂業,才能得到多數人的支持。

  得到多數人支持,皇位便能穩固。

  而團結大多數人,需要利。

  這利從哪來?

  按如今大唐的模式,可以向外擴張。

  向四夷,向西域,向遼東,去襲卷那些敵國,擄掠財富和人口。

  說來有些殘忍。

  但君王首要向自己的國民,向本國百姓負責。

  聖母在大唐是活不下去的。

  「舅舅,我還有一個問題,不知……」

  李弘牽起蘇大為的衣袖,輕輕拉了拉。

  蘇大為有些傻眼了。

  這孩子,你是十萬個為什麼嗎?

  怎麼這麼多問題?

  「太子,還想問什麼?」

  「舅舅是否不便,若是……」

  「方便,必須方便。」

  蘇大為胸膛一挺,正氣凜然道:「能解釋太子的問題,那是我的光榮。」

  李弘開心的笑了起來。

  蘇大為心中頗為無語:這真的是李治和武媚娘的兒子嗎?這笑容咋這麼傻白甜,活像個二百斤的孩子。

  算了,考慮到太子在深宮長大,又不像李治那樣經歷過一系列的險惡鬥爭。

  蘇大為換上一臉燦爛笑容。

  畢竟,李治和武媚娘都希望他跟著太子混。

  而且太子現在越單純,就越容易建立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一定要有耐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