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舅舅,我想問的是,如何看待世家?」

  「嘶~」

  蘇大為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說,前兩個問題可以供他隨便發揮,李弘這第三個問題,可就十分敏感了啊。

  說世家,大唐最大的世家,不就是皇帝的李氏嗎。

  「這個……」

  迎著李弘期待的目光,蘇大為有些為難的道:「太子,你知道,我出身良家子,先父是不良帥,我家連寒門都算不上,這世家之事,非我所能知。」

  世家門閥這種話題,連皇帝都要鬧頭禿,誰碰誰死。

  蘇大為不想跳坑裡。

  信不信在這裡和太子論世家,明天他的話就會擺在長安所有世家家主的桌案上?

  這大明宮裡的千牛衛,還有執金吾,誰不是功勳之後。

  哪個不是軍二代或世家門閥,五姓七家。

  說宮裡消息跟篩子一樣,不算誇張。

  李治和武媚娘那裡,也許還能保密。

  太子這裡,蘇大為是一點信心也沒有。

  「舅舅,你知道山東五姓嗎?」

  李弘拉著蘇大為的衣袖,突然道。

  第一百零二章 何以教我?(下)

  「不知。」

  蘇大為感覺頗為頭禿。

  他畢竟是後世人,對這時代的門閥世家,了解不太多。

  之前對朝中事也是一頭霧水。

  還是在執掌都察寺後,通過大量閱讀信息,才算摸清一些門道。

  不過,在具體一些細節上,涉及世家門閥,若不求教安文生,他還是很懵逼。

  李弘抿了抿唇,像是下定了決心道:「我曾聽人說起過,山東五姓中滎澤鄭氏,鄭善果。」

  停了一停,見蘇大為沒有打斷的意思,他繼續道:「其父誠,討尉遲迥力戰遇害,善果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詔令襲其官爵,受冊悲慟,觀者莫不為之流涕。

  其母出自清河崔氏,賢明曉於政道。

  每善良果理務,崔氏於閣內聽之,若處事不公,母則不與之言。

  善果伏於床前,終日不敢食。」

  蘇大為仔細聽著,知道這說的是山東五姓中的鄭善果。

  他記得這鄭善果好像做過大理寺卿。

  甚有賢名。

  對了,好像是太宗朝的事,貞觀年前此人好像做到江州刺史。

  不過人現在應該已經掛了,不知李弘提起這鄭善果是什麼意思?

  繼續聽下去。

  「隋末,治書御史韋雲起冒死揭發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今四方告變,不為奏聞,賊數實多,或減言少,官軍失利,賊黨日滋』。

  大理卿鄭善果稱韋雲起所言不實,底毀名臣,妄議朝政。

  致韋雲起被貶官,鄭善果從幸江都。

  江都兵變後,宇文化及署鄭善果為民部尚書,隨至聊城。

  淮安王李神通圍之,鄭善果為宇文化及守城督戰,為浪矢所中。

  後竇建德攻克聊城,俘獲鄭善果,嘲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為弒君之賊殉命苦戰,而傷痍若此?」

  虎牢之戰後,高祖命鄭善果為山東道招撫大使,安撫竇建德故地。

  結果河北二次反,鄭善果坐選舉不平除名。」

  李弘說完,一臉期待的看向蘇大為。

  等待蘇大為的評價。

  蘇大為想了一會,才算理解他的意思。

  方才李弘說的,和史書上記載的半文言差不多。

  大意是說鄭善果少有賢名,但是長大後人就變了,變得十分無恥。

  韋雲起是忠臣,但鄭善果卻包庇奸臣。

  在江都之變,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後,鄭善果又從賊。

  以致於替宇文化及守城,被竇建德給抓了嘲笑。

  說他是隋朝的大臣,卻為殺隋煬帝的宇文化及效力。

  簡直毫無臣節。

  而在投奔大唐後,在高祖李淵命鄭善果為山東道招撫大使後,鄭善果招撫不力,令山東再次反叛,掀起劉黑闥之亂。

  簡單來說,這位山東鄭氏門閥的貴族,欺上滿下,助賊附逆,公報私仇。

  但居然還能留賢名於世。

  仔細想想,這其中的門道。

  會發現很多問題。

  首先是世家掌握了輿論喉舌。

  哪怕鄭善果行為如此不堪,在當代,乃至後世,居然都有賢臣之名。

  但是觀他的作為,說一句無恥也不為過。

  第二層意思是,世家門閥勾連頗深,掌握了土地人口,掌握了地方基層輿論,皇權與其天然存在對立面。

  如何是好。

  第三層意思。

  阿舅你方才說好皇帝要像太宗那樣有胸襟,連敵人里的人才,都要放下仇恨,吸納為我所用。

  可像鄭善果這樣無恥之徒,也要收納嗎?

  這才是李弘想問的。

  蘇大為皺眉苦思,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回答。

  太敏感了。

  說世家無恥,這等話,太子能說,他蘇大為不能。

  就算李治那個位置,也是只做不說。

  面上笑嘻嘻,背後掏刀子,把那些不對付的世家,一個個給打發回家。

  權力牢牢抓在自己人手裡。

  這是李治的權謀之道。

  這種活,李治能做,蘇大為做不了。

  李弘,也做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