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扶餘豐伸手,做勢在自己嘴上輕打了兩下:「瞧我這張嘴。」

  李弘笑著伸手道:「扶餘豐你坐下吧。」

  說著他向蘇大為解釋道:「扶餘豐一心歸化大唐,現在也入了弘文館,與王子安相熟,這次宴請,我想多聽聽各地風俗,於是將他也請來。」

  王子安?

  那就是王勃了吧。

  這扶餘豐什麼時候跟王勃混熟了?

  李弘接著道:「本來我還想請那位叫高市的前倭王,不過此人膽小,居然託病不出……對了,叔叔之前鎮百濟,征倭島,對他們倆應該都熟悉了。」

  沒等蘇大為說話,扶餘豐用力點頭:「熟!我等與蘇郎君,熟到不能再熟。」

  能不熟嗎,就在此公手上,被生擒活捉,國也被破了。

  如今成為大唐階下之囚,皆拜蘇大為所賜。

  扶餘豐笑著笑著,眼角都笑出來了。

  李弘看了一眼殿外,向蘇大為笑道:「叔叔你看,我說子安,子安便來了。」

  蘇大為順著他的話看向殿門,正好看到提起衣衫下擺的王勃,正快步走入殿中。

  剛入殿走了幾步,還不及向李弘行禮,王勃突然察覺有一道凜然的目光投向自己。

  一轉頭,剛好與蘇大為的視線對個正著。

  他的身子微微一震。

  臉上先是吃驚,接著是尷尬,最後略一遲疑,向蘇大為微微頷首,然後站在殿中,向李治叉手行禮道:「子安,見過殿下。」

  「就等你了,快入座吧。」

  李弘抬起手裡一柄玉如意,指了指賀蘭敏之那邊。

  即太子右手的席位。

  「殿下且慢。」

  王勃向太子行禮道:「沛王也來了,不知……」

  「二弟也來了?」

  李弘霍然站起,伸頸顧盼:「人在哪呢?」

  「大兄,我不請自來,不會怪我吧?」

  一個略顯尖銳的少年笑聲響起。

  沛王李賢在數名太監的陪同下,向著殿中走來。

  李賢,初封潞王,龍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同時任雍州牧。

  龍朔二年,加揚州大都督。

  麟德二年,加右衛大將軍。

  而他的年紀,到麟德二年的如今,不過才十一歲。

  按正史,到大唐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後,李賢被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李治稱讚,朝野擁戴,以及武媚娘猜忌。

  後來因謀反罪名,被廢為庶人。

  又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

  後被唐睿宗追諡為章懷太子。

  對了,李賢還有首詩頗為有名,就是那首《黃瓜台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後世某島有位首富大善人,曾以此詩隔空發話:「黃台之瓜,何堪再摘」,結果適得其反,掀起罵聲一片。

  蘇大為默默注視著李賢,這個十一歲的少年郎,臉圓圓的,看上去頗為討喜。

  他的相貌,比清瘦的李弘,更像是李治。

  兩眼眯起,嘴角上翹,給人一種未語先笑之感。

  蘇大為見李賢與王勃對視了一眼,又一齊給李弘見禮。

  心中暗道:歷史上,李賢招募王勃做王府修撰,沒想到這麼早兩人便已經熟識了。

  雖然成就一段佳話,但這份王府修撰的經歷,對王勃並非是什麼好事。

  王勃入王府後,因過失被貶。

  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他一時記不清了。

  就在他思索回憶的時間裡,李賢已經被大他兩歲的太子李弘,請入了席。

  李賢自然坐在右手第一位,將神色頗有些鬱悶的賀蘭敏之擠為右手第二席。

  接著又在李弘的示意下,李賢很自然的向蘇大為遙遙拱手笑道:「賢,見過叔叔。」

  「殿下客氣了。」

  蘇大為忙起身避席。

  李弘笑道:「叔叔請入座吧,人都來齊了,咱們這就開始吧。」

  蘇大為坐入席中,目光在李弘和李賢兩人間轉了轉。

  太子李弘,十三歲。

  沛王李賢,十一歲。

  這才後世,大概就是小學五年級和初一的區別。

  怎麼看都是孩子。

  但是在大唐,特別是皇室成員中,已經不算小了。

  想想當年太宗李世民,十四歲便提刀砍人,咳,是興兵起義。

  李治每次跟武媚娘跑去東都洛陽度假,都是留下李弘這倒霉孩子監國。

  這在後世,妥妥的童工。

  但在大唐皇家,此乃正常操作。

  李弘首先說了一番致詞,大意是他的身體如今大好,首先感謝孫思邈老神仙,精妙的醫術,有再造之恩。

  所有人,在李弘的示意下,首先舉杯向孫思邈遙祝,祝孫老仙翁,身體安康,謝孫老神仙妙手回春,醫好太子。

  喝過第一杯後,第二杯,李弘是感謝蘇大為。

  謝蘇大為幫其找來孫仙翁,話里隱隱還有暗贊蘇大為對武媚娘和李治忠誠之意。

  同樣的話,由另一人說,或許會覺得有些刻意。

  但自李弘口裡,話語間,禮數周全,滴水不漏。

  蘇大為心中不由暗贊,不愧是皇家教育出來的皇子,李弘也好,李賢也好,待人接物,都予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