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跨過廣袤的草原,繼續向前,就是天山山脈。

  李治和朝臣說的這件事,看來是當年征西突厥的後續處理。

  整個延英殿,充滿一種威嚴肅穆之氣。

  比之紫宸殿裡的對話,更像是朝會議事。

  蘇大為摒息靜氣,安靜的跟著太監上前,看到前方殿中已立有十幾位朝臣。

  他認識的有許敬宗、郝處俊、上官儀等人。

  至於其他的朝臣,對蘇大為來說,都是生面孔,只是看官服,應該都是四品以上的大臣。

  在太監的示意下,蘇大為遙遙向李治行禮。

  見李治微微頷首,忙隨太監站在殿側旁。

  明顯李治正在與朝臣商議國家大事,此時帶著一雙耳朵聽就足夠。

  「陛下,孝協父叔良於高祖時擊突厥,中流矢死,乃死於王事,孝協無兄弟,恐其絕嗣。」

  「畫一之法,不可以親疏異制,苟害百姓,雖皇太子亦所不赦。孝協有一子,何憂乏祀乎!」

  這是司宗卿王博秦說孝協父叔在高祖時中流箭而亡,死於王事,但他沒有兄弟,恐怕會絕後。

  高宗的回答是不能以關係的遠年,來改變制度,這樣會遺禍百姓,何況孝協有一個兒子,怎麼會擔心絕後?

  這番對話,蘇大為聽得雲裡霧裡。

  不過他坐鎮都察寺,往來情報甚多,略一思索,明白過來。

  這個孝協,指的是李唐宗室,魏州刺史李孝協。

  此人是長平王李叔良之子。

  武德五年,封范陽郡王,貞觀初,以屬疏例降封郇國公,累遷魏州刺史。

  麟德中,坐受贓賜死。

  《唐律疏議》制定了「六贓」的贓罪體系。

  即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受所監臨、強盜、竊盜、坐贓。

  坐贓罪,簡單來說,便是官員貪污腐敗。

  「陛下,檢校熊津都督劉仁軌上書,備言百濟戍兵疲憊,征役勞苦,獎賞無信,西歸無期。恐師眾疲老,立效無日。」

  突然,殿中一個聲音,令蘇大為一個激靈。

  劉仁軌?

  熊津都督府。

  第六十三章 府兵

  說朝中別的事,蘇大為不太了解,也不感興趣。

  但說起遼東半島的事,那可就不困了啊。

  更何況現任熊津都督劉仁軌,正是蘇大為的繼任者。

  也是蘇大為認為能力出眾,有本事可以坐穩百濟局勢的能將。

  昨日在蘇大為與眾兄弟之間的私人聚會上,蘇大為還特意問到了關於百濟和遼東之事,聽高大龍和周良、安文生他們說,百濟那邊劉仁軌做的不錯。

  許多蘇大為在任上留下的策略都在堅決執行。

  具體而言,就是繼續分裂擾亂新羅。

  鎮壓住百濟局面。

  外聯倭國諸島。

  同時也配合安東都護府高侃,向高句麗方向施壓,維持住當地的局面。

  鎮壓那些心懷舊國的高句麗遺族。

  局面確實穩定得不錯。

  劉仁軌並沒有透過安文生和周良等人,向蘇大為有任何抱怨或訴苦。

  一來安文生他們主要負責的是倭國方向。

  二來,劉仁軌為人方正,換句話說,就是進退皆恪守為臣之道。

  蘇大為只是前都督,大概讓他知道如今的局面就可以了。

  具體的困難,是絕不會向蘇大為這邊提及的。

  而是以正規奏摺的方式,向朝廷去說,向天子李治,請求支援。

  對這一點,蘇大為隱隱也有所預料。

  之前他就曾在各場合,對兵部蕭嗣業,和對安文生等人時說過,朝廷如今對立功府兵的獎勵大不如前。

  如今府兵徵召困難,長此以往,將會對唐軍的戰力,造成極大的破壞。

  其實通過數次對外的征戰,蘇大為已經明顯感覺到兵員素質的下降。

  今天的大唐府兵,對外雖然仍維持著戰無不勝的戰績,但只有這些領兵的將領,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唐軍在外,已經越來越吃力了。

  軍中大量混入了遊俠,長安破落戶,犯罪之人,戴罪立功者。

  過去的良家子,比例急速下降。

  作戰的素質,已經大不如前了。

  就這種情況,朝廷的賞賜仍不能及時到位,而且超期的服役。

  過去打仗半年能解決。

  如今常常一打就是數年。

  就算是惡少年和犯罪立功之人,也無法忍受這麼長久的征戰,而且戰後不得撫恤和獎勵。

  遲早要出大事的!

  在歷史上,唐軍真正的出現大敗,被幾乎全殲,還要到未來大唐與吐蕃的「大非川之戰」。

  一戰戳破大唐不敗的神話。

  之後,四夷動搖,叛亂頻發。

  直接震動了大唐的「天可汗」、「朝貢蕃屬」體系。

  正是今天的這一切,導致那樣的惡果。

  並非只是單純某一個將領失智,導致大唐的大敗。

  而是多種因素的集合。

  其中,根源正源自今天大唐上下,對府兵制的獎懲越來越懈怠。

  有的崩壞,是制度根不上環境變化。

  有的崩壞,卻是明明有好的制度,卻逐漸廢弛。

  有法不依。

  蘇大為還在低頭思索著如今的府兵制度情況,耳聽殿上高宗咳嗽了幾聲,喘息著道:「遣……遣右威衛將軍劉仁願率兵渡海以代舊兵,並敕仁軌俱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