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姊,此事無論我心如何,案情都在這裡,真的假不了,若郭行真果真清白,此事自於他無關。

  但若他真的有涉案,那……」

  蘇大為話鋒一轉:「阿姊,我記得郭行真最早是通過賀蘭敏之,介紹給阿姊,又是經由阿姊你,推薦給陛下。」

  這話一出,武媚娘的神情,就有了微妙的變化。

  她不是不懂其中的關竅,只是之前關心太子李弘的病情,有些亂了方寸。

  此刻經由蘇大為一點,立刻反應過來。

  若郭行真真的牽涉到高陽公主的案子事小,但此人若真的暗中行巫蠱之事,那就是大忌。

  李治可不是昏庸之人,必然會有極大的反彈。

  到那時,作為保舉郭行真之人,武媚娘難辭其咎。

  心中迅速思索著,武媚娘的眸光微垂,以此掩飾其中的震動。

  「此事,我會多思量,阿彌,若無別的事,你先去查案吧。」

  說完,她抬起頭時,臉色已經完全恢復了平靜,仿佛隨口說了一句:「若有新的進展,隨時告訴我。」

  「是。」

  ……

  蘇大為辭別武媚娘,還沒來得及離開大明宮,眼見李治貼身太監王伏勝在道旁侍立,似有話對自己說。

  見到蘇大為走過來,王伏勝忙快行幾步,到了近前先行禮道:「蘇少卿,陛下召見。」

  蘇大為心中有些詫異,卻也沒多問,點點頭道:「有勞,請為我引路。」

  跟著王伏勝沿著大明宮的廊道,經過無數金吾衛的巡視,還有數處千牛衛的守備,來到一處恢弘的宮門前。

  似乎看出蘇大為的疑惑,王伏勝道:「從內朝出來,沿此道出去,就是中朝的宣政殿,蘇少卿自是熟悉,我們一會要去的是延英門。」

  「哦,過了宣政,便是含元殿了吧?」

  「是。」

  大明宮的建造,是依著此前的長安朱雀大道南北朝向。

  紫宸殿屬內朝。

  如果從紫宸殿出去,首先會是過紫宸門,到宣政殿,過了宣政門,就是大明宮的正殿,也即外朝含元殿。

  含元殿為三出闕宮殿結構,殿堂坐於三重高台上,台基高十五米,東西長七十七米,南北寬四十三米,總跨度與丹鳳門近似約二百餘米。

  殿前有水渠,渠上有五座橋樑。

  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

  這一建築組群,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宏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

  唐詩中的「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等詩句,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

  蘇大為暗自尋思,不是去含元殿,說明不是正規政事。

  至於延英門……過了延英門,便是去延英殿。

  延英殿位於紫宸殿西。殿院外設有中書省、殿中內省等中樞機構。

  《唐六典·尚書·工部》:宣政之左曰東上閣﹐右曰西上閣﹐次西曰延英門﹐其內之左曰延英殿。

  據傳,在唐肅宗時,宰相苗晉卿年老,行動不便,天子特地在延英殿召對,以示優禮。

  也就是說,延英殿屬於一個可以供天子和臣子休息的建築群。

  這種功能紫宸殿也有,如果李治今天召蘇大為在延英殿召對,那就有些避開武媚娘的意思在裡面。

  不過也不一定,王伏勝只說過延英門,也沒說就在延英殿。

  若從延英殿穿過,繼續向西,會遇到含象殿、明義殿,最後到麟德殿。

  麟德殿東臨太液池、西近西宮牆。

  此殿坐落在一萬多平方米的大台上,建造麟德殿共用了一百九十二根大柱,大小是後世故宮太和殿的三倍。

  麟德殿是皇帝宴飲群臣、觀看雜技舞樂、作佛事及外事召見的地點。

  蘇大為想,李治怎麼也不可能召自己在麟德殿對話才是,去那邊,那就是有國宴和雜技舞樂表演的盛會,不會一點風聲也沒有。

  對了,今年的年號也是麟德元年。

  被王伏勝引著,過延英門,在延英殿外小候了片刻。

  蘇大為立刻明白,今天的對話場所,是在這延英殿。

  站在殿外,隱隱聽到裡面有人聲傳出。

  過了片刻,通傳的太監小快步走出殿外,輕聲細語的叮囑蘇大為覲見的禮儀,並再三強調不要發出任何聲響。

  這才在王伏勝的帶領下,進入延英殿。

  一進此殿,蘇大為就聽到巨大的聲音。

  那是有一名中氣十足的臣子,在向坐於殿上首的李治,奏報的聲音。

  聲音在大殿恢宏的懸樑與立柱間迴蕩,形成一種空曠回音的效果。

  有點像是後世的立體聲音箱。

  「自滅突厥後,遷突厥三百帳於雲中城,以阿史德氏為之長。至是去歲,部落漸眾,阿史德氏詣闕,請依胡法立親王為可汗以統之。」

  李治的聲音,從高台上傳來,竟比平時也多了數分肅殺和雄渾之意。

  「改雲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以殷王旭輪為單于大都護,遙領之。」

  蘇大為立時明白過來。

  雲中都護府,即瀚海都護,當年自己隨程知節和蘇定方征西突厥時,曾經過。

  過了雲中都護,便是延綿的金山山脈,跨過金山,就是西突厥的地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