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想了想又道:「不過我在征倭國時,倒是有一套成法,不必太傷百姓,又能解除後患,令百姓歸心,不如……」

  他說的,自然是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辦法。

  想仿在倭國做的故事,將高句麗乃至遼東,再「革」一次土地的命。

  可惜,話還沒說完,就被李勣打斷了。

  「阿彌,我是視你為子侄,才和你說幾句貼心窩子的話。」

  李勣雪白的眉頭皺在一起,眼中閃過一抹凌厲:「你在倭國做的事,非但不要宣揚,最好連提都不要提,否則只怕惹禍上身。」

  「嘶~」

  蘇大為心裡突的一動,向李勣抱拳道:「還請大總管指點。」

  李勣歷經大唐三朝,堪稱大唐版的不倒翁。

  不但擅於軍事,更擅於政事,擅於謀身。

  有他指點,自然會令蘇大為看得更明。

  「這還用得著我說嗎?」

  李勣看著他,上下打量一番,然後嘿嘿一笑。

  他這笑容,純樸得像個老農,卻讓蘇大為心裡生出毛毛的感覺。

  「請大總管多指點。」

  「呸,你少在老夫面前矯情,之前倭國之事,你做得那麼大,但卻盡力低調,想必也知道,有些事是犯忌諱吧?看你在百濟,也沒敢做那等事,怎麼倒敢在高句麗,舊事重提,真不怕……」

  他向上指了指,一撫白須,眯眼道:「做人,做事不可做太絕,要留些餘地,方才合中庸之道。」

  「英國公指的是……我在倭國吸納農戶?」

  「嘿嘿,你那豈止是對農戶,分明是掘斷倭王室的根子,也是掘斷貴族的根,貴族之所以為門閥貴族,就因為掌有大量的土地、人口,擁有龐大的財富,再以鞏固手中之權。

  你在倭國,那邊隔著大海,不管怎麼鬧,陛下也不會太計較。

  可一旦這種東西,用到百濟,用到高句麗……

  不用陛下如何,只怕朝中就有無數人,會對你出手。」

  蘇大為不由默然。

  他得承認,李勣說的是對的。

  自古以來,想掀起變革的人,都會招致既得利益的瘋狂反撲。

  蘇大為這招吸納底層百姓,打土豪的做法,無疑是站到天下世家門閥的對立面。

  甚至是李治的對立面。

  皇帝本人,正是大唐最大的世家門閥。

  「謹受教。」

  蘇大為向著李勣微微鞠躬,謝過他的指點。

  其實道理,他都明白。

  但有時候,卻又忍不住想要嘗試,步子邁出更遠會如何。

  手握屠龍寶刀,怎麼可能忍住一輩子不用?

  在倭國,不過是牛刀小試。

  證明此法可行。

  那麼在大唐……

  可惜現在李勣明白的告訴他,這麼做,是死路一條。

  「好了,這些事休要再提,我找你來,是為了另一件事。」

  「何事?」

  「陛下急召你回去,你準備一下,須立刻啟程。」

  李勣向蘇大為輕撫白須。

  第一百一十一章

  蘇大為想過回大唐之事。

  之前是日思夜想,想早日回到長安。

  有那麼一瞬間,蘇大為在接到柳娘子讓人代筆寫給他的家書時,忽然意識到娘親已經老了。

  父母在,不遠遊。

  遊必有方。

  無論哪個時空的蘇大為,骨子裡都是華夏之人,自然是想要回阿娘身邊盡孝的。

  但是在帶兵作戰的那段時間,他只能把親情暫時放下。

  直到此刻,聽到李勣突然說出李治急召他回去的消息。

  並沒有想像中的吃驚,反而有一種肩頭一松,如釋重負的感覺。

  終於……

  終於可以回去了。

  但是下一刻,蘇大為忽然又警惕起來。

  李治這次召自己回去,有些不同尋常。

  過去因為蘇大為身兼都察寺工作,有一條與朝中李治百里加急的通信渠道。

  李治之前有什麼命令是對熊津都督府的,都會直接對蘇大為下令。

  但是這一次,明顯打破了這個規矩,居然是通過李勣來轉達。

  這其中是否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作為在這個時代已經生活十幾年的唐人,蘇大為早已明白,李治非但不昏聵,反而是一個極為聰明,政治權謀高明的人。

  但一時之間,他也猜不透李治的用意。

  李勣自是不可能假傳消息,一切的答案,只有等回大唐,才能清楚李治葫蘆里賣什麼藥了。

  李勣輕撫著長須,見蘇大為低頭不語,也不出聲打擾。

  等蘇大為重新抬起頭來,李勣才道:「傳的是口諭,說是越快越好,你自己準備一下吧。」

  「那熊津都督府那邊……」

  「陛下同時還有明旨,令劉仁軌為代都督,你只用把政務印信交接,別的不用多管。」

  原來如此。

  蘇大為先是一愣,接著有一種明白感。

  難怪之前劉仁軌在自己面前時,感覺有些怪怪的,想必他早已知道了消息,知道即將頂替自己,成為熊津代都督。

  蘇大為再一次沉默下來,腦子裡在思考利弊得失。

  回大唐的消息,雖然是他一直期盼的。

  但在這個時候,真有些措手不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