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位是營州都督高侃。」李勣繼續介紹。

  蘇大為按著他的介紹,一一抱拳見禮。

  高侃亦為大唐一代名將。

  出身於渤海高氏,素有「儉素自處,忠果有謀」的評價。

  永徽年中,為北庭安撫使、隴右道大總管,生擒突厥車鼻可汗,以功升為遼東道大總管。

  在不久之後,他還會被李治封為安東都護。

  蘇大為心中一動,仔細打量高侃,發現他年紀五十餘歲,花白的頭髮如獅子般捲曲著,予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度。

  一雙花白的濃眉下,雙眼熠熠有光

  顯然是一個精明果斷之人。

  介紹完高侃之後,李勣再向圍在外圈,幾位年輕一些的將領道:「這幾位是水陸諸軍總管和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

  這些就屬於唐軍中的小字輩了。

  蘇大為向他們微微點頭,就算是打過招呼了。

  唐軍中論資排輩是免不了的。

  蘇大為在這些人里,年紀最輕。

  但他有蘇定方做兵法老師,又有李勣提拔為行軍副大總管,與老將們已然有了齊平說話的資格。

  「這位是蘇大為,此次行軍副大總管,並熊津都督府都督,他的戰事大家都聽說過了,真人還是第一次見吧?」

  李勣撫著白須,笑呵呵的說著。

  在蘇大為看來,李勣的精力,比之前已經差了許多。

  畢竟是七十餘歲的老人了。

  指揮此次對高句麗的戰爭,手下十幾萬兵卒,諸事紛雜,千頭萬緒,對他的年紀來說,實在不容易。

  李勣此次是在軍中過了他七十歲的生辰,腰身都比上一年要佝僂了許多。

  頭髮鬍鬚全都白了。

  在他身邊的契苾何力,眼中略帶一絲驚奇:「你就是蘇大為?沒想到如此年輕。」

  龐同善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向蘇大為撫須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居然能想出水淹之計,一舉殲滅高句麗八萬大軍,真是令吾等老將汗顏。」

  蘇大為忙向他抱拳:「龐老將軍過譽了,老將軍戰功彪柄,一直是我學習的楷模。」

  「這小子,嘴跟抹了蜜一樣。」

  龐同善笑道:「可惜龐孝泰福薄,沒能看到你水淹高句麗軍,我軍大勝的這一天。」

  說到最後幾個字,他的神情變得蕭索起來。

  他與龐孝泰同姓龐,雖然不是同族,但一向交情不錯。

  之前蘇定方征高句麗時,龐孝泰被拜沃沮道行軍總管,參與遼東之戰。

  結果被泉蓋蘇文以優勢兵力包圍在蛇水。

  形勢危急的時候,有部下勸龐孝泰突圍投奔劉伯英等人的陣營。

  龐孝泰回以:「我伏事國家兩代,過蒙恩遇,高句麗不滅,吾必不還,伯英等何必救我?又我將鄉里子弟五千餘人,今並死盡,豈一身自求生邪?」

  龐孝泰拼死力戰,與十三位兒子一起壯烈犧牲。

  其時天降大雪,唐軍大怮。

  經過這次挫敗,大唐百戰名將蘇定方,也不得不選擇撤兵。

  本來還頗安樂的氣氛,霎時變得有些尷尬起來。

  李勣拍了拍龐同善的肩膀:「今次大勝,正足以告慰軍中英烈,何必做此等情狀。」

  龐同善臉上閃過一抹尷尬:「是吾失言了。」

  李勣目光一掃眾將:「事情談得差不多了,各位先自歸營,將手下的人約束好,明天以後,就要恢復秩序,各自分派好防區,都打起精神來,不要有什麼錯漏。」

  「諾!」

  眾將忙挺立身形,向李勣抱拳領命,然後依次離開。

  心裡都知道李勣叫蘇大為,必是有要事要商議。

  諸將都是有眼力的,自然不會在此多耽擱。

  「大總管,召我來不知何事?」蘇大為向李勣叉手見禮。

  「咱們之間,不用虛頭巴腦的。」

  李勣強打精神,向他擺了擺手,伸手又指了一下,示意蘇大為在對面坐下。

  桌上的地圖還沒收起,蘇大為掃了一眼,見地圖是高句麗各城,隱隱劃了幾個區。

  結合方才李勣對諸將說的話,蘇大為猜想,是要各將分別領兵,鎮守諸城。

  當然,這個過程里,各部唐軍免不了新一輪的劫掠和搜刮。

  對高句麗的普通人來說,自然是一場劫難。

  但對唐軍來說,卻是一場盛大的豐收。

  「大總管,兵卒們的劫掠還要繼續嗎?」

  蘇大為一句話說出來,自覺得有些失言,住口不說。

  李勣撩起眼皮掃了他一眼:「怎麼?你還為高句麗人擔心?」

  說著搖了搖頭,指了指腳下:「這片地方,我料陛下之後會依百濟例子,建立都督府,然後再在遼東設個都護府,如安西都護。

  不過就像在西域一樣,我們在這裡留不下太多人,短時間內可能無事,時間一長,只怕本地那些扶餘族,又會鬧將起來。

  與其如此,不如趁此機會多多劫掠,士兵歡喜,也可消除一部份亂民的做亂潛力。」

  蘇大為默默點頭。

  打仗,從來不是溫情脈脈,而是要見血,要死人的。

  雙方的仇恨已經夠多了。

  也不在乎再添上幾筆。

  我之英雄,彼此仇寇,僅此而已。

  「是我有些婦人之仁了,站在大唐的立場上,自是應該一絕後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