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況唐軍中,無論是李勣還是其餘的將領,都默許唐軍劫掠一日,以鼓舞士氣。

  現在不比太宗時了,打仗若不來點劫掠,不給將士們分點財物,意味著這些自備武器馬匹乾糧的府兵,外出作戰數年,流血流汗,可能會顆粒無收。

  如果命不好,在外陣亡,在大唐的妻兒老小,生活都會陷入窘迫。

  在太宗朝時,李勣尚敢對李世民直諫,說將士們千里迢迢,冒著矢石,不畏犧牲,浴血奮戰,是為了陛下承諾的財物。

  如果陛下不兌現承諾,只怕會傷了眾將士之心。

  可是在李治朝,已經很少有人敢這樣直諫了。

  最大膽的還數劉仁軌那次。

  上書李治歷數軍中之事。

  可惜也沒得到回應。

  像李勣這種善於謀身之人,更不會冒著風險去提諫議。

  但是他是從底層一路拚殺出來的名將,深知兵卒之苦。

  不能讓士卒太苦,可也不能駁了陛下的意思。

  夾在中間,這仗,難啊。

  這種條件下,最終仍消滅了雄踞遼東的霸主高句麗,可以說有極大的運氣成份。

  如果不是泉蓋蘇文死了,如果不是泉男建他們兄弟火併內鬨。

  如果不是有了帶路黨。

  如果不是蘇大為在大同煤,一次將八萬高句麗軍用水淹沒。

  最後結果如何,殊難預料。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

  唐軍加起來兵力不超過二十萬。

  而若高句麗城還有八萬雄兵。

  就算是李勣率軍圍城,也未必能敲開平壤城的硬殼。

  之前蘇定方,不也是對平壤圍城了嗎?

  最後還不是對這堅城束手無策。

  不得不解兵而去。

  蘇大為一戰淹沒高句麗八萬人,從軍心士氣上,對平壤城以致命打擊。

  當時站在平壤城頭,可以親眼看到被洪水洶湧吞沒的八萬高句麗精銳。

  那種心靈震撼感,絕非任何筆墨可以形容。

  所以李勣在接到戰報後,才會驚喜失態。

  憑著他多年作戰的直覺,嗅到了決勝的戰機。

  ……

  哭喊聲好像從極遙遠的地方傳來。

  夾著某種肉類燒焦的惡臭,隨風揚起。

  黑白色的餘燼從天空飄落。

  劉仁軌回過神來,向城下看了一眼,看著城內城外不同的兩個世界,微微嘆息一聲,轉向蘇大為。

  「蘇都督,你在想什麼?」

  「劉刺史,你看,這圍城內外,有人哭,就有人笑。」

  劉仁軌左右看了看,低聲道:「蘇都督可是看不慣唐軍的劫掠?」

  「是也不是。」

  蘇大為搖了搖頭:「搶掠故然不是正義,但我非有潔癖之人,既然身為大唐都督,就要站在大唐的立場。」

  停了一停,他接著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既為大唐的英雄,那就只有犧牲敵人了。」

  劉仁軌點了點頭:「你能這麼想就好。」

  他年過六十,早看過了世間許多榮辱,對高句麗人或有同情,但站在大唐的角度,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就是看著蘇大為站在城頭,似乎並不高興,擔心他有什麼心理負擔。

  正想到這裡,蘇大為沖他苦笑一下,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劉刺史不必擔心,想我蘇大為,放水淹沒高句麗八萬人,像我這樣雙手沾染人命的屠夫,哪有資格做道德聖人。

  就求個問心無愧吧。」

  「好一個問心無愧。」

  劉仁軌微微動容:「我像蘇都督這般年紀,可沒這麼清醒的心境。」

  「劉刺史,你還是直接說我冷血吧。」

  「不敢不敢。」

  劉仁軌尷尬一笑,見蘇大為臉上並無不豫,是在開玩笑,這才放下心來。

  「蘇都督,大總管正在找你。」

  第一百一十章

  蘇大為走進大總管行轅時,看到李勣身邊圍著數位將領。

  眾人正圍著一張地圖,似乎在議論些什麼。

  聽到蘇大為進來的通報聲,李勣抬頭向他看了一眼。

  臉上立刻掛起和藹的笑容。

  「來了?來,我給諸位介紹一下。」

  李勣向身邊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將指了指道:「這位是行軍總管契苾何力,在他旁邊的是金吾衛將軍龐同善。」

  蘇大為順著李勣的手看過去,只見契苾何力身材十分粗壯,臉上有著草原人的絡腮鬍子,略有些花白。

  神情剛毅,兩臉的線條仿佛是用刀刻出來的,充滿粗獷的力量感。

  他的雙眼炯炯有神,額頭上儘是風霜皺紋。

  年紀看上去大約五十上下。

  站在他一旁的龐同善,身形略微單薄一些。

  兩鬢雪白,連一雙眉,都像是染上了白霜。

  額頭上滿是波浪般的褶皺。

  一雙被皺紋包圍的雙眼,透著深沉與內斂。

  他的年紀看上去也近乎耳順之年,頗見老態。

  之前龐同善被高句麗軍所圍,是薛仁貴率軍橫擊,解其脫困。

  站在龐同善身邊的,正是蘇大為的老熟人,薛禮,薛仁貴。

  一別數年,薛仁貴的氣質看上去越發沉凝,臉上皮膚黝黑,頗見風霜之色。

  見到蘇大為看過來,薛仁貴眼裡閃過一抹激盪,向蘇大為微微點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