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鄭老爺子拄著拐杖沉默許久,即便他不願意承認自己輸給了那個小丫頭,但鄭家上上下下數百口人,全都儀仗著米糧生意賺來的銀子吃飯,難道他真的能為了臉面,放棄活人嗎?
「爹,風水輪流轉,忍一時之氣,未必沒有報仇的時候啊!」
在兒子們苦苦勸說下,鄭老爺子終於點頭:「好,重開鋪面,米價……與冷氏米糧行持平!」
鄭家公子們都鬆了口氣,趕緊往各處傳話,然而鄭家米行重開鋪面,甚至貼出了與冷氏一樣的米價,竟然依舊門可羅雀。
「鄭家這是自作孽。」茶館裡,百姓們說道著。
「試想經過三年前的大水,去年的欠收,兩次哄抬米價,鄭家惹了多少民怨?若是沒出路也就算了,去年橫空出來個冷家,平價賣米的義舉讓百姓們吃飽了飯,得了多少民心。兩相對比,即便鄭家跟冷家一樣的價格賣米,難道大家會去買鄭家的米麼?」
「我可不敢。」茶寮的老闆娘邊收拾桌子邊說道,「誰知道鄭家是不是用陳米混新米賣?」
「陳米混新米還算好的,誰知道鄭家會不會用陳米當新米賣?總之,我還是去冷氏買米,至少吃在嘴裡心也放得下來。」
百姓們紛紛點頭,這話傳到鄭家耳中,鄭家才恍惚記起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雖是帝王之道,但放在商界更是如此。商界不如皇權,本沒哪家能永遠第一,但鄭家控制著大米這一命脈太久了,久到忘了民怨是多麼可怕的東西。一旦失了民心,而對手趁機崛起,他們便會萬劫不復。
六月將至,梅雨將來,鄭家米行的夥計坐在門檻上,呆呆地望著屋檐。
重開鋪面已經二十來天,而百姓們依舊選擇去冷氏米糧行買米,不肯入鄭家米行一步。
鄭家上下為此愁雲慘霧,鄭老爺子更是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蒼老了十歲不止,養尊處優的他,終於露出了垂暮之色。誰也沒想到,在這一籌莫展的時候,竟然還是周家救了鄭家。
毫無預兆地,冷氏米糧行掛出了告示,表示冷氏米糧行的存糧不夠了,既然鄭家也平價賣米,希望鄉親們去買鄭家的米。
「冷老闆,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有錢不賺,把客人送給對手?」前來買米的百姓一陣錯愕。
「就是啊!冷老闆,我們願意買你家的米,不願給鄭家掙錢!」
「鄭家會坑我們的!」
「鄉親們,聽我說。」冷謙站在米糧行的門口,抬手連叫了好幾聲,終於讓周圍安靜下來了。
「鄉親們,不是冷氏米糧行不願賣米給大家,實在是咱們米糧行已經沒有存糧了。從去年十月初到六月,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江南賣米的只有咱們冷氏米糧行。冷氏沒辦法在江南收購糧食,只能從蜀中、兩廣收購。不瞞大家說,原本咱們米糧行的大米是不夠撐這麼久的,若不是鄉親們每日只買那一點點米,咱們小小的冷氏也供不起江南這麼多人的口糧。如今庫里只剩的那一點點米,是留著以防萬一的。」
一席話說得在場的百姓們都默然了,他們也知道,冷氏的大米是不夠的,否則的話,何必從十二月開始便每家每戶儘可能少的吃飯買米呢?
寂寂無聲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問道:「冷老闆,你怕什麼萬一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冷謙笑了笑,沒有明說,只是道:「只要鄉親們相信,有冷氏米糧行在,就絕不會讓人隨意操控米價。」
這個冬天,江南的百姓都對冷氏米糧行的義舉感恩戴德,聽他字字出自肺腑,何況誰不想賺錢呢?實在是沒有米了,難道排隊就有米飛出來麼?
想通了的百姓們陸陸續續離開了冷氏米糧行,前往鄭家米行買米,只是還有人不明白。
「冷老闆說什麼天有不測是什麼意思?」
「你傻呀,現在是什麼時候?梅雨時節嘛!雖說今年眼看著就是個豐收年,但稻穀還沒收下,一切就還有變數,萬一稻穀即將成熟時發大水呢?還不是一樣糧食歉收?至於人禍……冷老闆寬宏大量,讓咱們去買鄭家的米,若是鄭家見冷老闆沒米了,就開始漲價呢?鄭家的心腸,咱們可不敢信。」
「我懂了!」問話的人恍然大悟,「冷老闆留著些米,就是為了防鄭家的,若是鄭家還敢漲米價,冷家便將最後的米賣出,好歹也能讓咱們撐到今年的春稻收成吧?」
周圍的百姓不禁默默,好一會兒才嘆息道:「冷老闆為了咱們老百姓能活命,可是費盡心血。」
「光是冷老闆哪能做到這一步呢?還是他背後有個周家。」一人提醒道,「你們忘了?那年周家弄什麼競標會,要找人去南疆做米糧生意,最後選的人就是冷老闆。」
「周小姐先把蔬果行會打掉了,讓咱們有菜吃,這會兒又讓咱們有米可買,實在是江南百姓的大恩人吶!」
「不。」一個書生忽然道,「要我說,咱們恩人也不是周小姐,而是女帝。想想,當年週遊周老爺被人害死了,若不是女帝相信周小姐,封周小姐為皇商,哪有現在的周家呢?何況周小姐動蔬果行會,若是沒有官府做靠山,這會兒指不定會怎樣呢。」
「對,我聽說鄭家本來想雇強盜打劫冷氏米糧行的運糧船的,是女帝派了官兵護送,運糧船才能安安穩穩地到江南。」
「爹,風水輪流轉,忍一時之氣,未必沒有報仇的時候啊!」
在兒子們苦苦勸說下,鄭老爺子終於點頭:「好,重開鋪面,米價……與冷氏米糧行持平!」
鄭家公子們都鬆了口氣,趕緊往各處傳話,然而鄭家米行重開鋪面,甚至貼出了與冷氏一樣的米價,竟然依舊門可羅雀。
「鄭家這是自作孽。」茶館裡,百姓們說道著。
「試想經過三年前的大水,去年的欠收,兩次哄抬米價,鄭家惹了多少民怨?若是沒出路也就算了,去年橫空出來個冷家,平價賣米的義舉讓百姓們吃飽了飯,得了多少民心。兩相對比,即便鄭家跟冷家一樣的價格賣米,難道大家會去買鄭家的米麼?」
「我可不敢。」茶寮的老闆娘邊收拾桌子邊說道,「誰知道鄭家是不是用陳米混新米賣?」
「陳米混新米還算好的,誰知道鄭家會不會用陳米當新米賣?總之,我還是去冷氏買米,至少吃在嘴裡心也放得下來。」
百姓們紛紛點頭,這話傳到鄭家耳中,鄭家才恍惚記起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雖是帝王之道,但放在商界更是如此。商界不如皇權,本沒哪家能永遠第一,但鄭家控制著大米這一命脈太久了,久到忘了民怨是多麼可怕的東西。一旦失了民心,而對手趁機崛起,他們便會萬劫不復。
六月將至,梅雨將來,鄭家米行的夥計坐在門檻上,呆呆地望著屋檐。
重開鋪面已經二十來天,而百姓們依舊選擇去冷氏米糧行買米,不肯入鄭家米行一步。
鄭家上下為此愁雲慘霧,鄭老爺子更是一夜之間愁白了頭髮,蒼老了十歲不止,養尊處優的他,終於露出了垂暮之色。誰也沒想到,在這一籌莫展的時候,竟然還是周家救了鄭家。
毫無預兆地,冷氏米糧行掛出了告示,表示冷氏米糧行的存糧不夠了,既然鄭家也平價賣米,希望鄉親們去買鄭家的米。
「冷老闆,天下還有這樣的事?有錢不賺,把客人送給對手?」前來買米的百姓一陣錯愕。
「就是啊!冷老闆,我們願意買你家的米,不願給鄭家掙錢!」
「鄭家會坑我們的!」
「鄉親們,聽我說。」冷謙站在米糧行的門口,抬手連叫了好幾聲,終於讓周圍安靜下來了。
「鄉親們,不是冷氏米糧行不願賣米給大家,實在是咱們米糧行已經沒有存糧了。從去年十月初到六月,將近八個月的時間,江南賣米的只有咱們冷氏米糧行。冷氏沒辦法在江南收購糧食,只能從蜀中、兩廣收購。不瞞大家說,原本咱們米糧行的大米是不夠撐這麼久的,若不是鄉親們每日只買那一點點米,咱們小小的冷氏也供不起江南這麼多人的口糧。如今庫里只剩的那一點點米,是留著以防萬一的。」
一席話說得在場的百姓們都默然了,他們也知道,冷氏的大米是不夠的,否則的話,何必從十二月開始便每家每戶儘可能少的吃飯買米呢?
寂寂無聲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問道:「冷老闆,你怕什麼萬一啊?」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冷謙笑了笑,沒有明說,只是道:「只要鄉親們相信,有冷氏米糧行在,就絕不會讓人隨意操控米價。」
這個冬天,江南的百姓都對冷氏米糧行的義舉感恩戴德,聽他字字出自肺腑,何況誰不想賺錢呢?實在是沒有米了,難道排隊就有米飛出來麼?
想通了的百姓們陸陸續續離開了冷氏米糧行,前往鄭家米行買米,只是還有人不明白。
「冷老闆說什麼天有不測是什麼意思?」
「你傻呀,現在是什麼時候?梅雨時節嘛!雖說今年眼看著就是個豐收年,但稻穀還沒收下,一切就還有變數,萬一稻穀即將成熟時發大水呢?還不是一樣糧食歉收?至於人禍……冷老闆寬宏大量,讓咱們去買鄭家的米,若是鄭家見冷老闆沒米了,就開始漲價呢?鄭家的心腸,咱們可不敢信。」
「我懂了!」問話的人恍然大悟,「冷老闆留著些米,就是為了防鄭家的,若是鄭家還敢漲米價,冷家便將最後的米賣出,好歹也能讓咱們撐到今年的春稻收成吧?」
周圍的百姓不禁默默,好一會兒才嘆息道:「冷老闆為了咱們老百姓能活命,可是費盡心血。」
「光是冷老闆哪能做到這一步呢?還是他背後有個周家。」一人提醒道,「你們忘了?那年周家弄什麼競標會,要找人去南疆做米糧生意,最後選的人就是冷老闆。」
「周小姐先把蔬果行會打掉了,讓咱們有菜吃,這會兒又讓咱們有米可買,實在是江南百姓的大恩人吶!」
「不。」一個書生忽然道,「要我說,咱們恩人也不是周小姐,而是女帝。想想,當年週遊周老爺被人害死了,若不是女帝相信周小姐,封周小姐為皇商,哪有現在的周家呢?何況周小姐動蔬果行會,若是沒有官府做靠山,這會兒指不定會怎樣呢。」
「對,我聽說鄭家本來想雇強盜打劫冷氏米糧行的運糧船的,是女帝派了官兵護送,運糧船才能安安穩穩地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