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戰死於戰役中的人,需要從國庫中支取銀兩補貼他們的家人。

  取得戰功的士兵,劉徹也不能吝嗇發放給他們的獎賞,甚至為鼓勵士氣,還會多發。

  衛青打下河南地這一仗,劉徹幾乎就支取了整整一年大漢的稅收獎賞軍中。

  河南地那邊新起的朔方城,正在修復的防禦工事和要塞,以及遷居人口的花用,哪一項都不是小數目。

  再加上劉徹已經開始動工修壽陵了,壽陵也是不可能省了花費的。

  雖然有了鹽鐵官營權和鑄幣權後,如今大漢的年收較之往年已經有了提高,但是也經不住劉徹這麼花啊。

  在專管錢糧的韓安國都舍下老臉哭到自己面前後,劉徹終於不得不承認,想要與匈奴打下一仗,他就需要為國庫再補進款項。

  只是花錢容易賺錢難,更何況劉徹還是要一舉賺大錢。

  儘管劉徹已經暫定了要從家中富足的世家豪商下手,可一時間還是沒想出有什麼好手段能夠這樣做。

  「朕倒是也想,可還需些時候積蓄錢糧才行。」他無奈地颳了一下女兒的鼻子,反正也沒有外臣在,便不再掩飾自己的擔憂。

  曹盈聽到他說這一句,忽想起兄長曹襄已拿定的主意,便沒再停留在殿外,走入殿內向劉徹道:「舅舅,為國納忠這樣的事,享大漢太平的豪富們自然也需出力。平陽侯府下也有經商者,我兄長已計侯府經商總資產,千錢為一緡,算緡後願將這份資產的十分之一獻國庫。」

  第136章 毒計 朕自己去拿

  平陽侯府到底還是屬世家陣營的, 即便曹襄聽進了曹盈的話,也不可能用涉及世家根本的食邑稅收或是田產地產支持劉徹。

  更不可以將平陽侯府與軍隊扯上關係。

  最後知劉徹為豐國庫已有意向豪商下手,又被曹盈上次獻店鋪收益的行逕啟發, 曹襄便作為家主作了決議, 以算緡的名義獻經商所獲之財於國庫。

  畢竟經商對於平陽侯府來說雖然是一項不算小的入項,但原本鋪面就是自負盈虧, 並不是每個世家都能在其上賺大錢。

  往往就是讓族中子弟有個去處做事,賺賺花用而已。

  分去經商收入的十分之一, 對於世家來說即便會動了元氣也不會傷及筋骨。

  當下乘勝追擊匈奴才是要緊事,曹襄作出榜樣來, 也是想著能叫世家們紛紛貢獻些錢財。

  劉徹聽曹盈說完頗覺安慰。

  這筆錢對於尋常人自然是完全想不到的財富,可對於劉徹所需的錢財來說卻只是杯水車薪。

  然而劉徹想法謀財和曹襄主動解囊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欣慰感湧上,國庫不豐給劉徹帶來的憂慮散去不少。

  劉徹略感慨地想著到底曹襄這外甥兼未來女婿是自家人, 才會這般體察自己的心思。

  他露出個笑容,喚了曹盈到自己跟前來:「算緡之法其實桑弘羊也向我提過了, 只是暫還未完善, 以十計一入國庫倒也公道。既你兄長願為國盡忠,我之後也會嘉獎於他。」

  除卻以總資產繳納財產稅外,桑弘羊還提出了運輸稅和交易稅。

  只是定得高了容易抑商過頭打擊市場,定得低了又無法滿足豐國庫的目的, 所以桑弘羊還需要了解行情, 給出一個適合的稅率。

  然而僅兩個月後,劉徹就催促著桑弘羊將算緡的行文公布了。

  因為邊境來報,匈奴新任的伊稚邪可汗記恨大漢收留逃走的於單, 竟是在十餘天內連續侵擾了大漢三座城市。

  這當然只是一個擾漢的理由。

  畢竟來投奔大漢的新任涉安侯於單已在趕赴他在漢境的封國途中,因病逝去了。

  他未有子嗣,這個剛剛封給他的封國自然就被撤銷重新歸屬中央了。

  伊稚邪這樣做只不過是想要讓草原上的人看看, 他這個新任的可汗可以給草原帶去新氣象。

  然而他到底顧忌著漢軍,沒有敢去攻被大漢奪取的朔方一帶。

  伊稚邪打聽到了幾個防守較弱的城池,以鐵騎攻破後只讓人隨意劫掠一番,便在增援的守軍趕到前匆匆離去了。

  這種一沾即走的打發沒對邊鎮造成多大的損失,卻引發了劉徹巨大的怒火,因他現在確實缺少軍費回擊,只能讓邊鎮被動防禦著。

  偏伊稚邪真當大漢是對他這種打法束手無策,在元朔三年裡屢次叩邊,讓劉徹的怒火一再積累。

  終於,在入冬大漢國第一次算緡入帳時,劉徹的怒火徹底爆發了。

  「今年算緡令一共只收益了四十億錢?」

  曹盈聽說劉徹在朝上直接砸了桑弘羊的奏疏,便料到了今年算緡令的成效大約不太好。

  但是從韓安國傳信中得知確切數字時,她還是驚住了。

  四十億錢算是一個大數目了,畢竟之前大漢一年的收益也就只有七十億錢。

  然而這四十億所計的數字除開運輸稅、交易稅這種之後每年都能收入的稅收外,還有獨今年能納入的財產稅。

  集天下富商之財,更有宗親世族擁有的部分財富,計之十分之一,只有不到四十億錢,這怎麼可能呢?

  要知道,之前曹襄獻錢的時候,自平陽侯府中獻上的就已經有足七千萬錢了。

  導致這種結果的緣由也並不難猜。

  無非是富商們隱匿財富,不肯依他們確切擁有的錢款來繳納財富稅,而王侯貴族們則抵制這種會削弱自身的納稅行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