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張騫未細描述他在這十年間都遭遇了什麼,而是繼續道:「然後我終於等到了逃離的機會。聽說咱們大漢出了一位驍將直擊龍城,匈奴人都惶恐,對我的看管也鬆懈了,我便帶著甘夫與妻兒,並幾位還活著的使團成員逃離,繼續往西行去尋大月氏的蹤跡。」
只是這一路艱難,其他還活著的使團成員都因各種原因死去,還好甘夫是個善騎射又忠實的勇士,護著張騫和她的妻兒勉強抵達了大宛。
「我展示了漢節,在大宛王與康居王的協助下,終於抵達了大月氏。但陛下,月氏人已安逸於他們現有的國土,不敢再與匈奴為敵,我再三說服不可,便只得踏上了歸程。」
然而回程途中,張騫一行再一次不幸被匈奴人逮住,若非這個部族恰是張騫妻子所熟識的部族,張騫怕是就要在那裡丟了性命。
又被關了一年後,軍臣單于死,匈奴叔侄為單于之位爭鬥起來,終於分出了勝負。
於單敗北,草原的許多勢力分崩離析,張騫再一次從混亂中抓住了機會,又一次帶著甘夫與妻兒上了路,終于歸了國。
「大月氏不願與我漢結盟抗匈奴,我便以我這十餘年所見聞踏足的地勢全部繪下。」
張騫從懷中掏出一張珍重疊好的老舊羊皮,其上是他繪製的輿圖。
宮人將這羊皮奉給劉徹看,張騫便粗略說起了
他從未學過應如何繪製輿圖,但是還是憑著這十三年的磋磨,將自大漢往西域諸國周遭的山巒湖泊全部繪製了出來。
劉徹執了這羊圖不能不為之動容。
這份輿圖實在詳細,西域諸國皆被標註圖上,路線也已被細細繪了出來。
有幾個國家劉徹都不曾聽聞過,竟是讓他陡然生出了驚喜之感。
原來在大漢與匈奴所據地區之外,還有廣袤地帶,那裡人的風土人情與大漢完全不同。
這遠比大月氏願聯合的消息價值高,畢竟如今的漢軍已不需與月氏包夾匈奴才能取得優勢。
然而張騫帶給劉徹的驚喜還不止這份輿圖。
張騫其實還是有些心虛這一次大月氏未答允聯漢,便又道:「我還自抵達的幾個國家了解到,在更遠的地方還有烏孫國、安息國、天竺國等地方,只是未親抵,所以不能標註。且如大宛等地已知我大漢之名的國度,都已殷殷期盼我漢使再往。」
他其實也不確定他這一趟到底算不算完成了劉徹託付他的職責,將成果皆講出,便垂頭等待著劉徹評定。
無論什麼都好,至少他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張騫將手掌貼在大殿冰涼的磚地上,竟是覺著一陣心熱,幾落下淚來。
「朕很滿意。」
劉徹從驚喜的心情中平復下來,不吝對他這一趟成果的滿意。
他走下座不顧張騫與甘夫渾身髒亂,親自將他們兩位扶起:「你們做的已超出朕能想像的程度,辛苦了。」
劉徹這一句辛苦卸下了兩人最後的心防。
他們也不顧自己是身在何處了,明明兩人都是看著頗彪勇的人,竟是一起嚎啕大哭了起來。
跟在哥哥姐姐身後偷看的劉朦見這一幕,又覺得這個讓大家都覺得了不起的十三絕隨從原來是可憐到要到自家父皇面前哭泣的人。
她聽了張騫說的許多話,總結出來的只有兩個人受了匈奴的苦。
再一看,自家父皇只是稍有動容,都沒有要為兩人主持公道的意思。
哥哥姐姐們也都未有要動身安撫人的意思。
她便起了雄心,昂頭鬆開了握著劉菁的手,撇下其他偷看的人,進了殿去。
劉徹其實早注意到了小輩們都躲著看呢,只是沒想到大的幾個還沉浸於張騫的話中未有說話,跑出來的竟是自己的小女兒。
小妮子習慣了讓人抱讓人牽,此刻自己走想走出豪氣來,看著只顯得過分可愛。
劉徹見她雖走得歪歪斜斜,但也不見得會摔著,便沒有要去接她的意思,只看著她預備做什麼。
張騫與甘夫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妮子走來。
觀她穿著與劉徹的表情便知道她應是位公主殿下,兩人連忙止了淚,怕將她嚇著了。
劉朦行近了才發覺這兩個狼狽的人不只是外表,連帶身上的味道也很難聞。
她立刻皺起眉,幾乎想要捏住鼻子躲開他們。
但是見自己父王未有這樣的舉動,甚至離那兩人更近些,又回想起母后稱他們是英雄,不該不尊重英雄,她便忍耐住了。
可她也不願再靠近了。
於是劉朦憋著口氣急急道:「你們這些年不在大漢才不知道,匈奴已被我舅舅打敗兩回了,還有我表哥,也將上戰場,不會再叫匈奴欺負你們了!所以不用哭了!」
劉菁的話說得實在幼稚,偏又讓張騫與甘夫感受到了些真切的感動。
連帶劉徹也正視了這個滑頭妮子難得的正義感:「你是來給他們抱不平的?」
「是啊,匈奴人太壞了,父皇什麼時候再讓舅舅去打他們?」
她天真稚語,卻正戳中了劉徹的心事——國庫不豐,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支撐下一仗的花費了。
畢竟打仗不只是出戰時糧草兵甲的花費。
劉徹嘆了一口氣,讓張騫與甘夫都先去洗漱休息,便將小女兒抱了起來,重坐了回去。
只是這一路艱難,其他還活著的使團成員都因各種原因死去,還好甘夫是個善騎射又忠實的勇士,護著張騫和她的妻兒勉強抵達了大宛。
「我展示了漢節,在大宛王與康居王的協助下,終於抵達了大月氏。但陛下,月氏人已安逸於他們現有的國土,不敢再與匈奴為敵,我再三說服不可,便只得踏上了歸程。」
然而回程途中,張騫一行再一次不幸被匈奴人逮住,若非這個部族恰是張騫妻子所熟識的部族,張騫怕是就要在那裡丟了性命。
又被關了一年後,軍臣單于死,匈奴叔侄為單于之位爭鬥起來,終於分出了勝負。
於單敗北,草原的許多勢力分崩離析,張騫再一次從混亂中抓住了機會,又一次帶著甘夫與妻兒上了路,終于歸了國。
「大月氏不願與我漢結盟抗匈奴,我便以我這十餘年所見聞踏足的地勢全部繪下。」
張騫從懷中掏出一張珍重疊好的老舊羊皮,其上是他繪製的輿圖。
宮人將這羊皮奉給劉徹看,張騫便粗略說起了
他從未學過應如何繪製輿圖,但是還是憑著這十三年的磋磨,將自大漢往西域諸國周遭的山巒湖泊全部繪製了出來。
劉徹執了這羊圖不能不為之動容。
這份輿圖實在詳細,西域諸國皆被標註圖上,路線也已被細細繪了出來。
有幾個國家劉徹都不曾聽聞過,竟是讓他陡然生出了驚喜之感。
原來在大漢與匈奴所據地區之外,還有廣袤地帶,那裡人的風土人情與大漢完全不同。
這遠比大月氏願聯合的消息價值高,畢竟如今的漢軍已不需與月氏包夾匈奴才能取得優勢。
然而張騫帶給劉徹的驚喜還不止這份輿圖。
張騫其實還是有些心虛這一次大月氏未答允聯漢,便又道:「我還自抵達的幾個國家了解到,在更遠的地方還有烏孫國、安息國、天竺國等地方,只是未親抵,所以不能標註。且如大宛等地已知我大漢之名的國度,都已殷殷期盼我漢使再往。」
他其實也不確定他這一趟到底算不算完成了劉徹託付他的職責,將成果皆講出,便垂頭等待著劉徹評定。
無論什麼都好,至少他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張騫將手掌貼在大殿冰涼的磚地上,竟是覺著一陣心熱,幾落下淚來。
「朕很滿意。」
劉徹從驚喜的心情中平復下來,不吝對他這一趟成果的滿意。
他走下座不顧張騫與甘夫渾身髒亂,親自將他們兩位扶起:「你們做的已超出朕能想像的程度,辛苦了。」
劉徹這一句辛苦卸下了兩人最後的心防。
他們也不顧自己是身在何處了,明明兩人都是看著頗彪勇的人,竟是一起嚎啕大哭了起來。
跟在哥哥姐姐身後偷看的劉朦見這一幕,又覺得這個讓大家都覺得了不起的十三絕隨從原來是可憐到要到自家父皇面前哭泣的人。
她聽了張騫說的許多話,總結出來的只有兩個人受了匈奴的苦。
再一看,自家父皇只是稍有動容,都沒有要為兩人主持公道的意思。
哥哥姐姐們也都未有要動身安撫人的意思。
她便起了雄心,昂頭鬆開了握著劉菁的手,撇下其他偷看的人,進了殿去。
劉徹其實早注意到了小輩們都躲著看呢,只是沒想到大的幾個還沉浸於張騫的話中未有說話,跑出來的竟是自己的小女兒。
小妮子習慣了讓人抱讓人牽,此刻自己走想走出豪氣來,看著只顯得過分可愛。
劉徹見她雖走得歪歪斜斜,但也不見得會摔著,便沒有要去接她的意思,只看著她預備做什麼。
張騫與甘夫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妮子走來。
觀她穿著與劉徹的表情便知道她應是位公主殿下,兩人連忙止了淚,怕將她嚇著了。
劉朦行近了才發覺這兩個狼狽的人不只是外表,連帶身上的味道也很難聞。
她立刻皺起眉,幾乎想要捏住鼻子躲開他們。
但是見自己父王未有這樣的舉動,甚至離那兩人更近些,又回想起母后稱他們是英雄,不該不尊重英雄,她便忍耐住了。
可她也不願再靠近了。
於是劉朦憋著口氣急急道:「你們這些年不在大漢才不知道,匈奴已被我舅舅打敗兩回了,還有我表哥,也將上戰場,不會再叫匈奴欺負你們了!所以不用哭了!」
劉菁的話說得實在幼稚,偏又讓張騫與甘夫感受到了些真切的感動。
連帶劉徹也正視了這個滑頭妮子難得的正義感:「你是來給他們抱不平的?」
「是啊,匈奴人太壞了,父皇什麼時候再讓舅舅去打他們?」
她天真稚語,卻正戳中了劉徹的心事——國庫不豐,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支撐下一仗的花費了。
畢竟打仗不只是出戰時糧草兵甲的花費。
劉徹嘆了一口氣,讓張騫與甘夫都先去洗漱休息,便將小女兒抱了起來,重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