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頁
靈素聽湖兒說完道:「這位還真是博覽群書的學問人吶。」又道,「這樣趁便的先生,沒給你們講講課?」
湖兒笑道:「那回趁課歇給我們講了許多事情,結果就來了兩個老先生給引走了,澄之說他爹爹說了叫我們別跟著他們小舅學。」
靈素道:「為什麼?這學問大了還不好?」
湖兒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只聽澄之說了一回。」想想又道,「反正也不太好學。」
靈素想想也是:「這得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道理!確實不好學的。」
湖兒卻道:「那倒不是。我們跟爹爹學,知道了什麼道理,就該行起來。可澄之的小舅舅所說的道理,常相互擰著,那學哪個合適?」
靈素好奇,湖兒就給她舉例子:「澄之的小舅舅老說『色即是空』、『萬般皆虛』等話,可他上回因為自己的兩件衣裳叫人給洗壞了很懊惱了一陣子,說那是在神廟裡供過多少天的袍子,往後再難得了。這袍子算不算『色』?算不算在『萬般』裡頭?怎麼就這會兒不空,不虛無了呢……
「澄之娘親之前著了風寒,請了大夫看病吃藥,有些反覆。澄之的小舅舅就在那裡說了許多醫藥的壞話,又說藥方都是古方,不合今人之病,非得改方子才得有效果。澄之就叫他小舅舅改方子,可他小舅舅根本就不會看病,哪裡會開方子改方子呢?他既都不會這些,又怎麼知道古方不合今人之病?
「太多了,反正沒法兒學。我還是接著種我自己的樹去好。」
這「樹」是湖兒自己琢磨出來的法子,他覺著世上的道理太多了,有的在淺層,只對一事一物有用,像樹的葉子,有的深一些,就如樹枝子樹根。他得照著他爹學,認了道理就得真的做去,所以得挖些足夠深的道理才成。
靈素聽了湖兒的話,也不置可否,只心裡默默記了一筆。
沒兩天,她又親自見識了一回縣舅爺的「高見」。
之前祈福會一完,不求觀觀主弄了個挺盛大的儀式,就帶著一眾大神侍神侍們走了。
靈素因看了燕先生的那個神護之法,曉得用力在心念上,就常得空來湖邊試練。結果就叫她發現了還有一股逆力一直在試圖衝擊護陣,心知有古怪,便一處處摸過去細探。卻叫她在湖邊一處不顯眼的神廟裡尋著了一群圍坐祈福的人。
且那神廟裡除了這些信眾,還有幾個不求觀觀主座下的大神侍。沒兩日,那不求觀觀主也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了此處神廟中。
靈素打起了精神,曉得他們這回明里用力沒能把護陣擊潰,暗地裡仍舊不肯善罷甘休。
于是之後她便隔三差五要過去探查一番,順便動用自己的心念功夫抵沖一下祈福會的逆力。
這日她又去時,就在那裡見著了那位縣舅爺。
觀主同他們幾個人在商討接下來啟發當地百姓神信的大事,大概旁人出去行動不便,倒是縣舅爺無礙,是以這會兒就在聽他說縣裡的情形。
他一說完,幾個大神侍便商量起來:「如今看來,這錢財倒是個很大的引頭;再有就是橫禍災病,很能引發懼意,在這兩樣上下功夫,不怕他們不來拜神求安。」
有一個道:「還得有個什麼法子,能把人先給聚起來才好。再顯幾個神跡,才能引動人心。」
有人就建議請些戲班子借個由頭在湖邊開戲,等人多的時候鬧幾個「天顯神明」、「白虹貫日」之類的遮眼法,再往如今已經清理好的幾個神廟裡一引,事情應該就能成個七八分。
結果縣舅爺就說了:「這裡能請到什麼好的戲班子?連唱的戲都是老掉牙的本子,就算演上兩天,哪裡會有人跑這麼遠來瞧這麼幾處爛戲……」
又有人道之前做遇仙會之時,好似許多人都叨念那個什麼「仙食街」,不如就照著那個來,恐怕也能聚攏不少人氣。
縣舅爺又冷笑:「嗤,這麼大冷天跑這麼老遠來吃一口便宜食?這縣裡得有多少傻子才夠一回『人氣』的。」
連著說了幾個,甚至連湖邊有神龍寶藏的話都有人說了,縣舅爺挨個都瞧不上,最後就有人道:「那你說說看有什麼主意。」
縣舅爺撇嘴:「這種事情就不能這麼簡單的來。照我們那時候學的,凡事得有個規矩,按著規矩一步步做才成。先得知道這縣裡有多少人,這叫『基數』;再得確認有多少人是能外出走動的,這叫『用數』;再根據這些能出門、願意出門的人的位置,定出來什麼地方起場子合適,這叫『定礎』……」
滔滔不絕說了得一炷香時候,起先問的那個人道:「你這一大通話,歸根到底什麼也沒說啊!」
還是觀主打的圓場:「各人做事法子不同,相互借鑑才能成大事。」又閒話幾句,只說再議,先叫散了。
這裡人一走,之前的那位知縣大人,現在叫長樂先生了,開口嘆道:「往後要說正事,就不能叫這草包在邊上呆著。上幾回還好,這回叫他做了幾樣事情,就立時把自己當個人物了,可說出來的話真跟放屁一樣,也虧你能笑著聽下去!」
觀主笑道:「我們要用他的身份,我心裡知道這個,他別的如何又有什麼要緊?這樣人家的子弟,適合打交道的實在太少。要不就是家裡管得嚴的,不願沾惹我們這些事兒;要不就是太過精明厲害的,他要來,我們還不敢要呢;再有就是丁點事兒都要跟族裡商議的,更沒法弄了。這個真是少有的合適人了,你就將就了吧。」
湖兒笑道:「那回趁課歇給我們講了許多事情,結果就來了兩個老先生給引走了,澄之說他爹爹說了叫我們別跟著他們小舅學。」
靈素道:「為什麼?這學問大了還不好?」
湖兒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只聽澄之說了一回。」想想又道,「反正也不太好學。」
靈素想想也是:「這得看了多少書記住了多少道理!確實不好學的。」
湖兒卻道:「那倒不是。我們跟爹爹學,知道了什麼道理,就該行起來。可澄之的小舅舅所說的道理,常相互擰著,那學哪個合適?」
靈素好奇,湖兒就給她舉例子:「澄之的小舅舅老說『色即是空』、『萬般皆虛』等話,可他上回因為自己的兩件衣裳叫人給洗壞了很懊惱了一陣子,說那是在神廟裡供過多少天的袍子,往後再難得了。這袍子算不算『色』?算不算在『萬般』裡頭?怎麼就這會兒不空,不虛無了呢……
「澄之娘親之前著了風寒,請了大夫看病吃藥,有些反覆。澄之的小舅舅就在那裡說了許多醫藥的壞話,又說藥方都是古方,不合今人之病,非得改方子才得有效果。澄之就叫他小舅舅改方子,可他小舅舅根本就不會看病,哪裡會開方子改方子呢?他既都不會這些,又怎麼知道古方不合今人之病?
「太多了,反正沒法兒學。我還是接著種我自己的樹去好。」
這「樹」是湖兒自己琢磨出來的法子,他覺著世上的道理太多了,有的在淺層,只對一事一物有用,像樹的葉子,有的深一些,就如樹枝子樹根。他得照著他爹學,認了道理就得真的做去,所以得挖些足夠深的道理才成。
靈素聽了湖兒的話,也不置可否,只心裡默默記了一筆。
沒兩天,她又親自見識了一回縣舅爺的「高見」。
之前祈福會一完,不求觀觀主弄了個挺盛大的儀式,就帶著一眾大神侍神侍們走了。
靈素因看了燕先生的那個神護之法,曉得用力在心念上,就常得空來湖邊試練。結果就叫她發現了還有一股逆力一直在試圖衝擊護陣,心知有古怪,便一處處摸過去細探。卻叫她在湖邊一處不顯眼的神廟裡尋著了一群圍坐祈福的人。
且那神廟裡除了這些信眾,還有幾個不求觀觀主座下的大神侍。沒兩日,那不求觀觀主也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了此處神廟中。
靈素打起了精神,曉得他們這回明里用力沒能把護陣擊潰,暗地裡仍舊不肯善罷甘休。
于是之後她便隔三差五要過去探查一番,順便動用自己的心念功夫抵沖一下祈福會的逆力。
這日她又去時,就在那裡見著了那位縣舅爺。
觀主同他們幾個人在商討接下來啟發當地百姓神信的大事,大概旁人出去行動不便,倒是縣舅爺無礙,是以這會兒就在聽他說縣裡的情形。
他一說完,幾個大神侍便商量起來:「如今看來,這錢財倒是個很大的引頭;再有就是橫禍災病,很能引發懼意,在這兩樣上下功夫,不怕他們不來拜神求安。」
有一個道:「還得有個什麼法子,能把人先給聚起來才好。再顯幾個神跡,才能引動人心。」
有人就建議請些戲班子借個由頭在湖邊開戲,等人多的時候鬧幾個「天顯神明」、「白虹貫日」之類的遮眼法,再往如今已經清理好的幾個神廟裡一引,事情應該就能成個七八分。
結果縣舅爺就說了:「這裡能請到什麼好的戲班子?連唱的戲都是老掉牙的本子,就算演上兩天,哪裡會有人跑這麼遠來瞧這麼幾處爛戲……」
又有人道之前做遇仙會之時,好似許多人都叨念那個什麼「仙食街」,不如就照著那個來,恐怕也能聚攏不少人氣。
縣舅爺又冷笑:「嗤,這麼大冷天跑這麼老遠來吃一口便宜食?這縣裡得有多少傻子才夠一回『人氣』的。」
連著說了幾個,甚至連湖邊有神龍寶藏的話都有人說了,縣舅爺挨個都瞧不上,最後就有人道:「那你說說看有什麼主意。」
縣舅爺撇嘴:「這種事情就不能這麼簡單的來。照我們那時候學的,凡事得有個規矩,按著規矩一步步做才成。先得知道這縣裡有多少人,這叫『基數』;再得確認有多少人是能外出走動的,這叫『用數』;再根據這些能出門、願意出門的人的位置,定出來什麼地方起場子合適,這叫『定礎』……」
滔滔不絕說了得一炷香時候,起先問的那個人道:「你這一大通話,歸根到底什麼也沒說啊!」
還是觀主打的圓場:「各人做事法子不同,相互借鑑才能成大事。」又閒話幾句,只說再議,先叫散了。
這裡人一走,之前的那位知縣大人,現在叫長樂先生了,開口嘆道:「往後要說正事,就不能叫這草包在邊上呆著。上幾回還好,這回叫他做了幾樣事情,就立時把自己當個人物了,可說出來的話真跟放屁一樣,也虧你能笑著聽下去!」
觀主笑道:「我們要用他的身份,我心裡知道這個,他別的如何又有什麼要緊?這樣人家的子弟,適合打交道的實在太少。要不就是家裡管得嚴的,不願沾惹我們這些事兒;要不就是太過精明厲害的,他要來,我們還不敢要呢;再有就是丁點事兒都要跟族裡商議的,更沒法弄了。這個真是少有的合適人了,你就將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