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頁
許是心念果然能引動靈能,她這裡正琢磨道理同言行的關係,下晌就叫她見了個「活道理」。誰?就是那位縣舅爺了。
要在一地啟發神信,得先知道如今這裡的百姓都在親近什麼、懼怕什麼,以什麼為榮,以什麼為苦為恥。照著觀主的說法,這些就是當地的人心向度。只有摸透了這些,才能投其所好,叫百姓們快速領略神力的廣大和神罰的可懼,才能儘快啟發眾人的向神之心。
這位轉了幾日,這天就轉到了這個不賺錢專貼錢的小書樓里。
正好這日是燕先生請了自己的一個同門過來給講立志的要緊和難處。如今來書樓里聽課的人多了,不止學堂的娃兒們,還有些從前來這裡講過課的店鋪行當的掌柜東家,也常抽空過來聽聽。
這回就來了不少,有幾個還把自家的兒子孫子也帶來了一塊兒聽。燕府管家陪著今日講課的先生來的,許多人都認識,一時間寒暄問好瞧著十分親近熱鬧,禮數都做到了十足十。
倒是那位縣舅爺沒什麼人認識,畢竟這位是傳說多,加上衣裳比人醒目,當面見過的卻沒幾個,便也沒什麼人搭理他。
結果等老先生一開講,他這裡就同人槓上了。
老先生說:「人貴在有志,志,矢也,是把人生力氣都往一個方向上引的關鍵所在……」
縣舅爺就在底下道:「『非志無以成學』,『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古之聖人言之早矣。何為志?老先生說矢,似有不恰。啟聖人曾曰『志為向,不可稍惘』,海聖人則道『志為根,萬事本出』,若要近比,比作『箭靶』也比比作『箭矢』合適吧?……」
老先生說:「立志難,難在要依於本心。若眼目朝外,只被一時世風所迷,以時尚為欲匆匆立志,卻不知違拗了本心,之後雖有志,卻實在算無志。」
縣舅爺又連忙道:「『彼之蜜糖,此之□□』,『本性天生,可知難改,逆之或生不測』,看來您是『天性固著』這一邊的,算來該是文派的,文派至今三百年間沒出過什麼厲害人物了,這些都是老調重彈,早就被世人遺棄。我建議您可以看看《風心向》、《世牖》、《逐物生》這幾本書,如今京城裡心學最正的是明派。你們這裡太閉塞了些,都不曉得外頭的情勢,只揀些老掉牙的東西來炒冷飯,往後說出去未免有些貽笑大方。」
如此一路,老先生說什麼,他就能沿著一路說出許多典故和書目來,言語中直指老先生所見所言太過老舊平庸,總是見識少的緣故。又常引經據典說明如今的學派風潮如何,史上又曾經歷哪些沿革變遷,又或者將老先生所言「志」、「學」、「心力」、「持之以恆」等話都換做了一堆未曾聽聞過的拗口之語,只說文派正宗要說這些事情就非得那樣措辭才對。
老先生倒不起急,只等他說完了便接著說自己的。
幾回之後,有年輕的學子不耐了,在他又開口時攔了道:「這位兄台,您要有能耐,下回您自己來開一課,看誰愛聽的就來聽。這會兒叫我們消停聽課成不成?您這不停地打岔,我們都聽亂了。」
不少人都附和此話,縣舅爺便搖頭笑嘆:「朽木不可雕也。」
第411章 活出來
靈素對這位縣舅爺好奇起來了。畢竟他們開書樓、請人講課,都是為了叫許多本沒機會讀書上學的孩子能聽到更多的世事道理。把漲學問長見識當成一條引人離苦得樂的好路子。
這位縣舅爺光聽他說的這些話,就曉得果然是個有學問的。不說他看過多少書,人家看了這些書還都能記在腦子裡,隨口都能說出來,這能耐可大了。加上他出身高家,是德源縣這樣小地方難得一見的真正「世家子」,若是能學一學這高門世家培養子弟的法子,再用到書樓或者官學堂里,不是更好了?!
縣舅爺自有人說了叫他少打岔的話,便不開口了。只在老先生說了什麼之後,面露笑意,輕嘆搖頭而已。那樣子像是看透了他們的所言之事的老舊淺薄,卻懶得再說。
靈素很想知道這樣才學出眾的人物,又是怎麼過這一輩子的。——她這還是跟七娘學的那一套,先找現成的例子,細分析了再拿去教給沒尋著路子的。
縣舅爺也在書樓里認出了湖兒,曉得這書樓原是他家裡開的,在後衙里遇上了有時候還同湖兒說兩句。或者跟幾位教他們的先生在一起高談闊論,完了會對湖兒來一句:「這些話,你們那小樓里是這輩子都聽不到的。」
靈素對這位縣舅爺覺著好奇,湖兒便把自己遇著的情景都說給自家娘親聽了。
靈素聽了這位能耐人對許多事情都極有自己的看法,從縣裡的政務到各處的園藝,從海外番國的政局到治病救人的藥理,常是一事說起,便旁徵博引滔滔不絕。說起藥理,能從藥方的變遷說到官藥局的設置和利弊以及生死的虛無。
常把聽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畢竟許多人專精一樣事情都難,何況他這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簡直無所不知了。
這日湖兒又給說了一長段縣舅爺的故事,也得虧他記性好,能記住那麼些大人間來往的話。
這回是縣裡幾個「名士」來拜見知縣老爺,大概同這位縣舅爺也認識,就在庭院裡一起說話。剛好湖兒他們上課的屋子就在邊上,他就聽了幾耳朵。
要在一地啟發神信,得先知道如今這裡的百姓都在親近什麼、懼怕什麼,以什麼為榮,以什麼為苦為恥。照著觀主的說法,這些就是當地的人心向度。只有摸透了這些,才能投其所好,叫百姓們快速領略神力的廣大和神罰的可懼,才能儘快啟發眾人的向神之心。
這位轉了幾日,這天就轉到了這個不賺錢專貼錢的小書樓里。
正好這日是燕先生請了自己的一個同門過來給講立志的要緊和難處。如今來書樓里聽課的人多了,不止學堂的娃兒們,還有些從前來這裡講過課的店鋪行當的掌柜東家,也常抽空過來聽聽。
這回就來了不少,有幾個還把自家的兒子孫子也帶來了一塊兒聽。燕府管家陪著今日講課的先生來的,許多人都認識,一時間寒暄問好瞧著十分親近熱鬧,禮數都做到了十足十。
倒是那位縣舅爺沒什麼人認識,畢竟這位是傳說多,加上衣裳比人醒目,當面見過的卻沒幾個,便也沒什麼人搭理他。
結果等老先生一開講,他這裡就同人槓上了。
老先生說:「人貴在有志,志,矢也,是把人生力氣都往一個方向上引的關鍵所在……」
縣舅爺就在底下道:「『非志無以成學』,『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人貴有志,學貴有恆』……古之聖人言之早矣。何為志?老先生說矢,似有不恰。啟聖人曾曰『志為向,不可稍惘』,海聖人則道『志為根,萬事本出』,若要近比,比作『箭靶』也比比作『箭矢』合適吧?……」
老先生說:「立志難,難在要依於本心。若眼目朝外,只被一時世風所迷,以時尚為欲匆匆立志,卻不知違拗了本心,之後雖有志,卻實在算無志。」
縣舅爺又連忙道:「『彼之蜜糖,此之□□』,『本性天生,可知難改,逆之或生不測』,看來您是『天性固著』這一邊的,算來該是文派的,文派至今三百年間沒出過什麼厲害人物了,這些都是老調重彈,早就被世人遺棄。我建議您可以看看《風心向》、《世牖》、《逐物生》這幾本書,如今京城裡心學最正的是明派。你們這裡太閉塞了些,都不曉得外頭的情勢,只揀些老掉牙的東西來炒冷飯,往後說出去未免有些貽笑大方。」
如此一路,老先生說什麼,他就能沿著一路說出許多典故和書目來,言語中直指老先生所見所言太過老舊平庸,總是見識少的緣故。又常引經據典說明如今的學派風潮如何,史上又曾經歷哪些沿革變遷,又或者將老先生所言「志」、「學」、「心力」、「持之以恆」等話都換做了一堆未曾聽聞過的拗口之語,只說文派正宗要說這些事情就非得那樣措辭才對。
老先生倒不起急,只等他說完了便接著說自己的。
幾回之後,有年輕的學子不耐了,在他又開口時攔了道:「這位兄台,您要有能耐,下回您自己來開一課,看誰愛聽的就來聽。這會兒叫我們消停聽課成不成?您這不停地打岔,我們都聽亂了。」
不少人都附和此話,縣舅爺便搖頭笑嘆:「朽木不可雕也。」
第411章 活出來
靈素對這位縣舅爺好奇起來了。畢竟他們開書樓、請人講課,都是為了叫許多本沒機會讀書上學的孩子能聽到更多的世事道理。把漲學問長見識當成一條引人離苦得樂的好路子。
這位縣舅爺光聽他說的這些話,就曉得果然是個有學問的。不說他看過多少書,人家看了這些書還都能記在腦子裡,隨口都能說出來,這能耐可大了。加上他出身高家,是德源縣這樣小地方難得一見的真正「世家子」,若是能學一學這高門世家培養子弟的法子,再用到書樓或者官學堂里,不是更好了?!
縣舅爺自有人說了叫他少打岔的話,便不開口了。只在老先生說了什麼之後,面露笑意,輕嘆搖頭而已。那樣子像是看透了他們的所言之事的老舊淺薄,卻懶得再說。
靈素很想知道這樣才學出眾的人物,又是怎麼過這一輩子的。——她這還是跟七娘學的那一套,先找現成的例子,細分析了再拿去教給沒尋著路子的。
縣舅爺也在書樓里認出了湖兒,曉得這書樓原是他家裡開的,在後衙里遇上了有時候還同湖兒說兩句。或者跟幾位教他們的先生在一起高談闊論,完了會對湖兒來一句:「這些話,你們那小樓里是這輩子都聽不到的。」
靈素對這位縣舅爺覺著好奇,湖兒便把自己遇著的情景都說給自家娘親聽了。
靈素聽了這位能耐人對許多事情都極有自己的看法,從縣裡的政務到各處的園藝,從海外番國的政局到治病救人的藥理,常是一事說起,便旁徵博引滔滔不絕。說起藥理,能從藥方的變遷說到官藥局的設置和利弊以及生死的虛無。
常把聽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畢竟許多人專精一樣事情都難,何況他這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簡直無所不知了。
這日湖兒又給說了一長段縣舅爺的故事,也得虧他記性好,能記住那麼些大人間來往的話。
這回是縣裡幾個「名士」來拜見知縣老爺,大概同這位縣舅爺也認識,就在庭院裡一起說話。剛好湖兒他們上課的屋子就在邊上,他就聽了幾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