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樂先生苦笑:「饒是什麼也不知道,偏什麼都能說,且總當自己腦子裡記著幾句聖人言自己就能成聖人了。剛叫他說縣裡如今的民心向度,你聽他說的什麼,還指點起政務來了。這位連自己近侍、手下人多少是被旁人收買的都渾然不覺,還在那裡大談什麼『利益人心』,哪兒來的這麼大臉!」

  方才縣舅爺說的時候,還捎帶著把周圍當日的政務也貶損了幾句,卻是叫他這神心都要起火了。

  觀主道:「他出身高家,可做什麼都不如自己的兄弟,只讀書還成,這就把讀書當成救命稻草了,真是讀了無數的書。只是這些書他是拿來安心使的,可沒真學進去什麼,學著學著,就學成如今這樣子了。說兩句政務你就不愛聽了,上回還跟我辯了半日的『定心生念』呢,整段整段地背經書和各家註解給我聽,卻連點『定心』的邊角功夫都沒練到的。

  「曉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明白我們要用他什麼,這就成了。有什麼可惱呢,又不是你兒子!」

  說得長樂先生也笑起來:「幸好我沒有兒女,要不然真來個這樣的,真是修成神仙也得氣掉下來了!」

  靈素聽了這半天壁腳,曉得了他們之後的打算外,還意外深入了解了一番她眼裡學問過人的縣舅爺,只是怎麼聽上去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

  原來讀了那麼些書,知道這麼些道理,也不一定就能把這「人」給做明白。這人,果然還是得「活」出來才成。

  且方才聽那兩個說縣舅爺,她自己也鬧得有些臉紅。

  她想起自己勸果子的那些話來了。「明知道擔心了也沒用的事情,何苦要去擔心?」

  想想自己,心裡一直放不下神龍湖周圍的事情,可問題是自己擔心了有用麼?如今的自己是借用了神行靴也走不了多快了,還拎著心做什麼?最可笑的是,勸果子放下心裡的「擔憂」和「懼意」,自己又能說放下就放下了麼?

  自己這樣,同縣舅爺不是一個路數的?

  再細想來,這法則卻同上頭相類。上頭有神識,都不消讀書,直接往識海中一映就都知道了。可就算把大長老那裡的頂天玉簡都給攝入識海,靈力同神識也不會因此就漲了分毫。那書仍是書,你仍是你。

  這裡凡人更苦些,還得先讀書,沒有神識用起來便當。可一樣的,若是把這個「記住」就當成是練成功夫了,那就錯了。

  「得把我知道的道理活出來才算真知!」她心裡忽然湧出這個念頭。

  只這一下,靈素發現上頭被縛的神靈好似鬆動了一些,再細查時,卻是心念的光流在反哺神靈。

  此界中心念之能竟大到這般地步!想想之前自己貿然改人心念的舉動,靈素頭頂直冒冷汗。

  第412章 鬼打牆

  自從經過了縣舅爺的比照,靈素尋著了一條新的路,——把自己知道的道理活出來。

  然後她就發現,這不是方伯豐之前說的麼?自己怎麼聽了全沒有往心裡去,非繞這麼一個大圈才明白過來?!都不如湖兒和嶺兒有慧根,他們倆可是當場就決定要跟著自家爹爹學的。

  好在也不算晚,遲來也比沒來的好。

  萬事俱備,如今只要找到做人的根本道理就成了。然後她只要照著那道理一活,齊了。

  那人到底活個什麼呢?怎麼著活法才算做對了這個人呢?

  神仙發現自己被鬼打牆了。

  之前他們那麼許多功夫,都在做學堂書樓,就是想叫人有機會多學點東西多讀點書長長見識。

  可現在出了個縣舅爺,原來還有人讀了幾屋子的書還是沒能化為己用,說什麼都有道理,只活得還是一樣糊塗。再說官學堂和書樓里,也是人來人往,大概只有兩成的人算得了好處的,余者平平,甚至自覺耽誤了功夫、沒學到東西反遭了損的也不少。

  「讀書就像些石頭和磚塊,到人手裡,怎麼個壘法、能壘多高,都是各人的本事。」所以這讀書有學問也並不是一條百分百對的路。

  「這人世間就沒有跟我們修煉靈力和神識一樣絕對是對的路子麼?」靈素覺著既然人頭頂的光團同自己的相類,想必也該有相類的出路才對。可惜自家哥哥只露了句口風,卻不肯明說到底是什麼出路。

  日子一天天過去,德源縣前些年埋下的種子都抽條開花了。

  自從官學堂里出來了一批去了大商行、大店鋪幫手的學生,之後往官學堂里讀書去的人就越來越多。尤其晚上的課,許多年紀很不小的也夠跟著湊熱鬧。

  雖則能堅持下來,最終果然學有所成的到底還是少數,最好的時候也沒超過三成。只這陣勢就挺嚇人,連康寧府都傳說德源縣已經是「人人識字,遍地廩生」了。

  織絨、織錦之外,如今又多了許多新式樣的料子和織法。有人用山上一樣青藤的莖皮捻線織布,稱作小葛紗,價比上好葛紗還高上一倍。許多人也紛紛上山尋藤,卻是沒法子從裡頭弄出那樣的線來,卻是獨一份的買賣。

  又有一種專於夏用的料子,喚作「透骨香」,有說是料子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花露熏蒸,也有說是裡頭紡線的時候就摻了香料,反正這種料子夏日裡穿在身上盡日生香,蟲蚋不近,且不管洗過多少次,那香味也不會落盡。也是只有德源縣才有的東西。

  除此之外,另一個大行就是毛呢和毛線了。天候日冷,毛呢料擋風避水,禦寒極好,毛線織成的衣裳比尋常的布衣箍身,穿一件頂兩件,打面世後沒多久,就成了殷實人家的必備冬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