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頁
「別擔心,鈺兒多聰明,你們早晚能見著的。」文祥頓了頓,隨即話鋒一轉:「志行,皇上和兩宮太后命我先回京,聖駕回京可不是小事,何況大行皇帝梓宮很快也會恭奉回京,接下來有得忙,要做好多準備。你原先的差事也卸下了,不如跟我一道走。」
手下的兵被打發去了山東,兩個親信全升了官,其中慶賢正感恩涕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大頭和鈺兒,現在竟跟人質一般想見也見不著,韓秀峰意識到除了聽文祥的先回京城,他已經別無選擇,只能故作鎮定地說:「只要皇上恩准就行。」
「皇上會恩準的,讓小山東趕緊去收拾行李吧。」
……
慶賢再次做上了官,要隨駕。
王千里有了新差事,要在恭親王身邊聽用。
韓秀峰就這麼帶著小山東,先跟文祥回京城。
沒曾想到了京城,文祥既沒讓他去上駟院衙門,也不讓他回重慶會館,而是把他送到達智橋胡同裡頭的宅院,命等候已久的特木倫和林慶遠等人幫著安頓,走前還留下一句「沒事別出門,有事也別出門」!
送走文祥,回頭看著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特木倫等老部下,韓秀峰實在忍不住了,緊盯著他們問:「幾位,我這算是被囚禁了吧?」
「四爺,您這是說哪裡話,給我們幾個膽我們也不敢囚禁您。」
「那就是軟禁?」
「四爺,文大人是讓哥兒幾個陪著您,可文大人也是為您好。」
「為我好,我究竟咋了,是貪贓枉法還是謀逆了?」
「四爺,您就別問了,我們幾個說起來是在總理衙門當差的章京,其實就是個跑腿的,王爺和大人們的事我們幾個哪會知道。我們只知道得伺候好您,您想打牌,咱們陪您打牌。您想吃酒,咱們陪您吃酒。您想聽曲兒,我這就去找戲班子。」
韓秀峰陰沉著臉問:「大行皇帝賓天還沒滿兩個月,現在能聽戲嗎?」
「別的地方不能,但在這兒您百無禁忌。文大人交代過,只要能讓您高興,只要不出門,做什麼都行。」
特木倫話音剛落,林慶遠就跟獻寶似的捧出一疊書信:「四爺,日升昌被洋人給搶了,好在洋人只要銀子不要書信,小的去盯著那些個夥計整整翻找了兩天,總算找著了您的家信。」
「四爺,家書抵千金,要不您先看看家信,酒席馬上就送過來,等酒菜擺上桌,咱們再給您接風。」
「好吧,不為難你們。」
韓秀峰迴房看了一會兒書信,有老丈人寄來的,有大哥讓侄子仕通仕達寫的,有潘二和柱子的。
家裡倒沒什麼事,琴兒挺好,兩個娃不但聰明而且懂事,反倒是大哥和二哥的想法比較多,一個覺得他兒子啟蒙晚,之前在鄉下請的先生學問也不高,別說考舉人中進士了,恐怕連秀才都考不上,打算給他兒子捐個文監生。
一個覺得這麼大一家子,在縣衙不能沒人,打算把兒子送縣衙戶房或兵房幫閒,等縣衙各房有書吏的缺空出,再花點銀子找幾個人作保頂上,雖然只是個書吏,但至少能免些徭役和賦稅,還能幫著照看家裡。
潘二說的是團練的事,可韓秀峰根本無心想那些,因為這幾天經歷的一切,讓他意識到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會有大動作,一定是在謀劃怎麼對付肅順等先帝託孤的贊襄大臣。
可有大行皇帝遺詔在,她們又能做什麼呢?
何況後宮不得干政是祖宗家法,就算官心、旗心、軍心、民心全在她們這邊,難道還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視大行皇帝遺詔於不顧,授意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罷肅順等人的官,革肅順等人的職?
想到這跟造反差不多,韓秀峰覺得兩宮太后和恭親王應該不會也不敢這麼幹。可想到文祥連打帶削的這些安排,又覺得他們真有可能對肅順等人來硬的!
第七百五十七章 革職永不敘用(大結局)
這一軟禁竟一連被軟禁了七天,這滋味兒別提有多難受,韓秀峰真是寢食難安。
就在他快憋得發瘋之時,之前名不經正傳,現在卻風頭正勁的總理衙門領班章京王乃增和雲啟俊來了。不但帶來了兩大盒吃食,還帶來了幾個讓韓秀峰目瞪口呆的消息。
先是鄭親王等隨駕回京的贊襄大臣被革職逮問,緊接著恭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的肅順在密雲被革職捕拿解往宗人府,這差事是剛實授步軍統領的醇郡王奕譞持聖旨去辦的,但真正動手的竟是榮祿和永祥。
恩俊應該也參與了,不然駐守密雲的八旗馬隊和幾百山西兵,絕不可能見先帝的託孤大臣被抓卻不聞不問。
讓韓秀峰更不敢相信的是,抓這樣的大臣,辦這樣的大案,怎麼也得一年半載才能審辦出個結果。可這才過去幾天,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人就已經詔賜鄭親王、怡親王在宗人府空室自盡,就已經將肅順處斬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被褫職,穆蔭發往軍台效力。
韓秀峰怎麼也沒想到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人竟這麼狠,楞了好一會兒才喃喃地說:「這就處斬了,罪名呢,殺人不能沒個罪名啊!」
王乃增不但早就知情,甚至幫著出過謀划過策,從懷著取出一份宮門抄,念道:「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劃乖張所致。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淀園被擾,先帝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
手下的兵被打發去了山東,兩個親信全升了官,其中慶賢正感恩涕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大頭和鈺兒,現在竟跟人質一般想見也見不著,韓秀峰意識到除了聽文祥的先回京城,他已經別無選擇,只能故作鎮定地說:「只要皇上恩准就行。」
「皇上會恩準的,讓小山東趕緊去收拾行李吧。」
……
慶賢再次做上了官,要隨駕。
王千里有了新差事,要在恭親王身邊聽用。
韓秀峰就這麼帶著小山東,先跟文祥回京城。
沒曾想到了京城,文祥既沒讓他去上駟院衙門,也不讓他回重慶會館,而是把他送到達智橋胡同裡頭的宅院,命等候已久的特木倫和林慶遠等人幫著安頓,走前還留下一句「沒事別出門,有事也別出門」!
送走文祥,回頭看著小心翼翼、欲言又止的特木倫等老部下,韓秀峰實在忍不住了,緊盯著他們問:「幾位,我這算是被囚禁了吧?」
「四爺,您這是說哪裡話,給我們幾個膽我們也不敢囚禁您。」
「那就是軟禁?」
「四爺,文大人是讓哥兒幾個陪著您,可文大人也是為您好。」
「為我好,我究竟咋了,是貪贓枉法還是謀逆了?」
「四爺,您就別問了,我們幾個說起來是在總理衙門當差的章京,其實就是個跑腿的,王爺和大人們的事我們幾個哪會知道。我們只知道得伺候好您,您想打牌,咱們陪您打牌。您想吃酒,咱們陪您吃酒。您想聽曲兒,我這就去找戲班子。」
韓秀峰陰沉著臉問:「大行皇帝賓天還沒滿兩個月,現在能聽戲嗎?」
「別的地方不能,但在這兒您百無禁忌。文大人交代過,只要能讓您高興,只要不出門,做什麼都行。」
特木倫話音剛落,林慶遠就跟獻寶似的捧出一疊書信:「四爺,日升昌被洋人給搶了,好在洋人只要銀子不要書信,小的去盯著那些個夥計整整翻找了兩天,總算找著了您的家信。」
「四爺,家書抵千金,要不您先看看家信,酒席馬上就送過來,等酒菜擺上桌,咱們再給您接風。」
「好吧,不為難你們。」
韓秀峰迴房看了一會兒書信,有老丈人寄來的,有大哥讓侄子仕通仕達寫的,有潘二和柱子的。
家裡倒沒什麼事,琴兒挺好,兩個娃不但聰明而且懂事,反倒是大哥和二哥的想法比較多,一個覺得他兒子啟蒙晚,之前在鄉下請的先生學問也不高,別說考舉人中進士了,恐怕連秀才都考不上,打算給他兒子捐個文監生。
一個覺得這麼大一家子,在縣衙不能沒人,打算把兒子送縣衙戶房或兵房幫閒,等縣衙各房有書吏的缺空出,再花點銀子找幾個人作保頂上,雖然只是個書吏,但至少能免些徭役和賦稅,還能幫著照看家裡。
潘二說的是團練的事,可韓秀峰根本無心想那些,因為這幾天經歷的一切,讓他意識到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會有大動作,一定是在謀劃怎麼對付肅順等先帝託孤的贊襄大臣。
可有大行皇帝遺詔在,她們又能做什麼呢?
何況後宮不得干政是祖宗家法,就算官心、旗心、軍心、民心全在她們這邊,難道還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視大行皇帝遺詔於不顧,授意文武百官群起而攻之,罷肅順等人的官,革肅順等人的職?
想到這跟造反差不多,韓秀峰覺得兩宮太后和恭親王應該不會也不敢這麼幹。可想到文祥連打帶削的這些安排,又覺得他們真有可能對肅順等人來硬的!
第七百五十七章 革職永不敘用(大結局)
這一軟禁竟一連被軟禁了七天,這滋味兒別提有多難受,韓秀峰真是寢食難安。
就在他快憋得發瘋之時,之前名不經正傳,現在卻風頭正勁的總理衙門領班章京王乃增和雲啟俊來了。不但帶來了兩大盒吃食,還帶來了幾個讓韓秀峰目瞪口呆的消息。
先是鄭親王等隨駕回京的贊襄大臣被革職逮問,緊接著恭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的肅順在密雲被革職捕拿解往宗人府,這差事是剛實授步軍統領的醇郡王奕譞持聖旨去辦的,但真正動手的竟是榮祿和永祥。
恩俊應該也參與了,不然駐守密雲的八旗馬隊和幾百山西兵,絕不可能見先帝的託孤大臣被抓卻不聞不問。
讓韓秀峰更不敢相信的是,抓這樣的大臣,辦這樣的大案,怎麼也得一年半載才能審辦出個結果。可這才過去幾天,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人就已經詔賜鄭親王、怡親王在宗人府空室自盡,就已經將肅順處斬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被褫職,穆蔭發往軍台效力。
韓秀峰怎麼也沒想到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人竟這麼狠,楞了好一會兒才喃喃地說:「這就處斬了,罪名呢,殺人不能沒個罪名啊!」
王乃增不但早就知情,甚至幫著出過謀划過策,從懷著取出一份宮門抄,念道:「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籌劃乖張所致。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淀園被擾,先帝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