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廳前有人負手而立,視線掃過來,淡聲解惑:「你有女兒,朕也有。」
押送的人下跪請安。
武安侯直立著沒有彎身,他讀懂皇帝的言外之意,慘笑連連:「原來是陛下。」
「十八年隱忍,陛下心智過人。如今成王敗寇,本侯認栽。」
皇帝乜他一眼:「十八年前,你趁先皇病弱,把持朝政時,便該料到會有這一天。」
說著,朝一旁的刑部侍郎揮了揮手,道,「帶出去吧。」
押送之人魚貫而出。
原地只剩下了皇帝和顧雲深二人。
皇帝冷眼掃過。
就是這座府邸,在他肩上壓了十八年。
他籌謀、隱忍,犧牲實多,如今終於等開雲開霧散的一天。
可他臉上卻沒多少笑意。
顧雲深看了眼他,拱手道:「陛下。」
皇帝長舒一口氣,望著他道:「你遞了辭呈?」
顧雲深垂著眼:「是。」
皇帝移開視線,問:「打算往哪兒去?」
顧雲深眸中染上些許笑意,溫和道:「阿沅想回江南。」
皇帝望著不遠處光禿禿的枝杈,入神良久。
半晌,才嘆道:「上京的天,是愈發冷了……」
*
武安侯全家下獄,皇后亦受牽連,被剝奪尊號。
這一日,城中沸沸揚揚,時錦也從知蕊口中得到不少消息。
她本以為,顧雲深忙著這件事,恐怕又要到月上中天才能回來。
卻沒想過,用過午膳不久,便見他閒庭信步般悠悠向主院走來。
時錦趴在窗邊朝他揮手,揚聲問:「你怎麼回來得這般早?」
顧雲深邊說「忙完了」,邊催促她關上窗戶,免得受寒。
時錦從善如流地縮回屋內,等著顧雲深進門,一眼便看見他手中握著的細長錦盒。
她好奇問:「這是什麼?」
顧雲深將盒子遞給她,笑道:「阿沅打開看看。」
時錦將信將疑地揭開蓋子。
狹長的錦盒中,一支白玉磨的玉簪安靜躺著。
玉簪一頭嵌了一小朵牡丹。
牡丹雕得瓣瓣分明,細節處更是別具匠心,乍一看,栩栩如生。
「這是……」時錦高興得語無倫次,「不是說這是點妝閣大師傅的封手之作嗎?你怎麼找到的?」
顧雲深雲淡風輕道:「我去拜訪了大師傅,請他教我做的。」
他說的簡單,可這支小小的玉簪做出來哪有那麼容易。
時錦垂首看著,愈發愛不釋手。
顧雲深想起什麼,又道:「今日我和陛下去查封武安侯府,他……」
顧雲深何其敏銳,聽到皇帝說「你有女兒,朕也有」的時候,結合此前種種,已經能將皇帝的心思猜個八|九分。
他知道時錦對皇帝有心結,想趁著這個機會寬一寬她的心。
時錦卻截斷他的話,道:「他若有苦衷,何須用旁人口來轉述?」
顧雲深頓了頓:「阿沅是怎麼……」
「長思姐姐是他的人。」時錦輕描淡寫道。
顧雲深瞭然。
見時錦打定主意不想多聽,他便也順著她的意思,話音一轉,道:「我前兩日向陛下遞了辭呈。」
「當真?」時錦一愣,猛地抬頭,「怎麼這麼突然?」
顧雲深輕笑著點頭,溫聲道:「原本就是打算了結了武安侯之事後便不多留,如今時機正好。左右今後朝中已沒我用武之地,是以便順手遞了辭呈上去。」
時錦喜不自勝:「那我是不是可以收拾行李啦?」
顧雲深笑著頷首。
時錦兀自高興了會兒,轉而意識到什麼,又緊張地問:「他會同意嗎?」
腦海中浮現出皇帝看著枯枝感嘆的場景,顧雲深眸色愈深,輕聲道:「……陛下會同意的。」
*
皇宮。
大太監將已經批閱完的奏摺整理好,看了眼皇帝手邊置放多時的奏摺,輕聲詢問:「陛下,最後這份奏摺,可是要挪到年後再閱?」
皇帝輕輕搖頭:「你先下去吧。」
大太監「諾」了聲,領著殿內的人輕手輕腳退下。
偌大的宮殿轉眼間就只剩下了皇帝一個人。
空蕩蕩的,有些可怖。
皇帝捏著那份奏摺,沉默多時,才慢慢地將奏摺鋪展開來。
裡頭洋洋灑灑一整篇,總結下來只有一句話:想要致仕,望陛下恩准。
皇帝的視線落在「致仕」二字上,看了許久。
才下定決心般閉了下眼,執起硃筆,蘸墨,落筆。
他批閱了多年的奏章。
卻是第一次,在批閱的時候,手臂抖得寫不成字。
他握著硃筆,一筆一畫,寫得分外認真。
縱是再不捨得,批語終究有寫完的時候。
寥寥二字,卻仿佛用盡了他的全身力氣。
皇帝看著歪歪扭扭的准奏二字,手臂脫力,硃筆應聲掉落。
這一年,他處理的最後一份奏摺,是將他的女兒再一次從身邊送走。
*
離京那天是個難得的晴天。
太子在城門處為他們送行。他看了眼時錦,嘆道:「再過兩日就是除夕,何不等過了年再走。」
時錦聲音輕快道:「在上京過年還要去參加宮宴,著實沒意思。」
押送的人下跪請安。
武安侯直立著沒有彎身,他讀懂皇帝的言外之意,慘笑連連:「原來是陛下。」
「十八年隱忍,陛下心智過人。如今成王敗寇,本侯認栽。」
皇帝乜他一眼:「十八年前,你趁先皇病弱,把持朝政時,便該料到會有這一天。」
說著,朝一旁的刑部侍郎揮了揮手,道,「帶出去吧。」
押送之人魚貫而出。
原地只剩下了皇帝和顧雲深二人。
皇帝冷眼掃過。
就是這座府邸,在他肩上壓了十八年。
他籌謀、隱忍,犧牲實多,如今終於等開雲開霧散的一天。
可他臉上卻沒多少笑意。
顧雲深看了眼他,拱手道:「陛下。」
皇帝長舒一口氣,望著他道:「你遞了辭呈?」
顧雲深垂著眼:「是。」
皇帝移開視線,問:「打算往哪兒去?」
顧雲深眸中染上些許笑意,溫和道:「阿沅想回江南。」
皇帝望著不遠處光禿禿的枝杈,入神良久。
半晌,才嘆道:「上京的天,是愈發冷了……」
*
武安侯全家下獄,皇后亦受牽連,被剝奪尊號。
這一日,城中沸沸揚揚,時錦也從知蕊口中得到不少消息。
她本以為,顧雲深忙著這件事,恐怕又要到月上中天才能回來。
卻沒想過,用過午膳不久,便見他閒庭信步般悠悠向主院走來。
時錦趴在窗邊朝他揮手,揚聲問:「你怎麼回來得這般早?」
顧雲深邊說「忙完了」,邊催促她關上窗戶,免得受寒。
時錦從善如流地縮回屋內,等著顧雲深進門,一眼便看見他手中握著的細長錦盒。
她好奇問:「這是什麼?」
顧雲深將盒子遞給她,笑道:「阿沅打開看看。」
時錦將信將疑地揭開蓋子。
狹長的錦盒中,一支白玉磨的玉簪安靜躺著。
玉簪一頭嵌了一小朵牡丹。
牡丹雕得瓣瓣分明,細節處更是別具匠心,乍一看,栩栩如生。
「這是……」時錦高興得語無倫次,「不是說這是點妝閣大師傅的封手之作嗎?你怎麼找到的?」
顧雲深雲淡風輕道:「我去拜訪了大師傅,請他教我做的。」
他說的簡單,可這支小小的玉簪做出來哪有那麼容易。
時錦垂首看著,愈發愛不釋手。
顧雲深想起什麼,又道:「今日我和陛下去查封武安侯府,他……」
顧雲深何其敏銳,聽到皇帝說「你有女兒,朕也有」的時候,結合此前種種,已經能將皇帝的心思猜個八|九分。
他知道時錦對皇帝有心結,想趁著這個機會寬一寬她的心。
時錦卻截斷他的話,道:「他若有苦衷,何須用旁人口來轉述?」
顧雲深頓了頓:「阿沅是怎麼……」
「長思姐姐是他的人。」時錦輕描淡寫道。
顧雲深瞭然。
見時錦打定主意不想多聽,他便也順著她的意思,話音一轉,道:「我前兩日向陛下遞了辭呈。」
「當真?」時錦一愣,猛地抬頭,「怎麼這麼突然?」
顧雲深輕笑著點頭,溫聲道:「原本就是打算了結了武安侯之事後便不多留,如今時機正好。左右今後朝中已沒我用武之地,是以便順手遞了辭呈上去。」
時錦喜不自勝:「那我是不是可以收拾行李啦?」
顧雲深笑著頷首。
時錦兀自高興了會兒,轉而意識到什麼,又緊張地問:「他會同意嗎?」
腦海中浮現出皇帝看著枯枝感嘆的場景,顧雲深眸色愈深,輕聲道:「……陛下會同意的。」
*
皇宮。
大太監將已經批閱完的奏摺整理好,看了眼皇帝手邊置放多時的奏摺,輕聲詢問:「陛下,最後這份奏摺,可是要挪到年後再閱?」
皇帝輕輕搖頭:「你先下去吧。」
大太監「諾」了聲,領著殿內的人輕手輕腳退下。
偌大的宮殿轉眼間就只剩下了皇帝一個人。
空蕩蕩的,有些可怖。
皇帝捏著那份奏摺,沉默多時,才慢慢地將奏摺鋪展開來。
裡頭洋洋灑灑一整篇,總結下來只有一句話:想要致仕,望陛下恩准。
皇帝的視線落在「致仕」二字上,看了許久。
才下定決心般閉了下眼,執起硃筆,蘸墨,落筆。
他批閱了多年的奏章。
卻是第一次,在批閱的時候,手臂抖得寫不成字。
他握著硃筆,一筆一畫,寫得分外認真。
縱是再不捨得,批語終究有寫完的時候。
寥寥二字,卻仿佛用盡了他的全身力氣。
皇帝看著歪歪扭扭的准奏二字,手臂脫力,硃筆應聲掉落。
這一年,他處理的最後一份奏摺,是將他的女兒再一次從身邊送走。
*
離京那天是個難得的晴天。
太子在城門處為他們送行。他看了眼時錦,嘆道:「再過兩日就是除夕,何不等過了年再走。」
時錦聲音輕快道:「在上京過年還要去參加宮宴,著實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