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變三個,是因為啾啾的跟屁蟲小玖得知此事後,也鬧著要跟著去。

  張櫻幾乎沒猶豫,又加派了幾個侍衛後,便讓老獒帶著人離開了。

  圓明園算是雍正私人地盤,裡面伺候的人都是經過千挑萬選,不說其他,至少忠心都有保證。

  其中不少人,甚至是粘杆處成員。

  於是在一行人離開圓明園後,便有幾個人分成兩撥,一撥跟上老獒等人去了郊外,另一波則直接入了皇宮,並將張櫻之前說的話告訴了雍正。

  雍正:「……」

  雖然不服氣,但此事到底攸關民生與國庫,他到底還是暫時叫停了兩位官員到任的速度,轉而等著老獒一行人的這次出行結果。

  老獒打聽到京郊百姓中有讀書人的人家後,便帶著幾

  個孩子先後去了三戶人家。

  其中兩戶家境都不過平平,只是因為讀書才有出路,這才將所有孩子中最聰明的一個挑出來送進了私塾,然後以全家之力供養這麼一個讀書人。

  第三戶是耕讀人家,因家中已經有了個秀才,家境得到改善,所以家裡足足養了包括那個秀才之外的三個讀書人。

  老獒帶著三個孩子遠遠地觀察著三戶人家的生活,不靠近,不打擾,不多問。

  幾人從日出一直觀察到日落,這才回了圓明園。

  時間不過短短一天而已。

  可即便如此,三個孩子還是很快就發現了張櫻想要告訴他們的東西——

  因為這三戶人家,無論是前兩戶家境不算好的,還是後一戶家境還不錯的人家,其家中的那個讀書人在家裡的地位都非常超然,因為他們身上寄託了全家人最熱切的希望他們能帶著全家人一起改善階級的期盼,所以為了希望成真,全家人便有志一同地或主動或被動地從讀書人的手中搶過了所有夥計,讓讀書人主動或被迫地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讀書上面。

  掃地?從未有過!

  做飯?想都別想!

  餵豬?他們……甚至連豬圈都沒進去過!

  那地方,多髒啊!

  最先發現這點兒的,其實是平時就格外喜歡觀察並模仿的小玖,但他對此感觸不深,只是將其當做笑話一般講給兄姐聽。

  默默與啾啾,卻對此事大為震驚。

  他們完全沒想過,出身農家的讀書人,甚至有可能比他們這樣的天潢貴胄都更不懂家務活兒與農活兒。

  他們幾個孩子在張櫻的教育下,至少還會擦桌子、掃地自己內衣呢!

  默默難以接受。

  張櫻笑了笑,乾脆讓老獒又帶著幾個孩子出門觀察了其他讀書人。

  怎麼說呢,雖然不是全部讀書人都是這樣的情況,但這種出身農家卻對農活兒全然不懂的讀書人絕對不是少數,甚至占了一多半。

  那麼,雍正隨手點選的兩個出身農家的官員,到底會不會是其中之一呢?

  是其中之一的可能,又大不大呢?

  第136章

  雍正的運氣還是很好的, 兩位被他選中的官員雖然有一個對農活兒完全不懂,另一個卻是從小幫著家裡人一起幹活兒的人。

  這位官員甚至一直負責家裡養的豬的一日三餐。

  但問題是,他做的不過是將母親弄好的食物, 直接提到豬圈倒進豬槽就完事兒了, 至於餵豬的一些細節,比如什麼時候應該給小豬仔閹割,什麼時候應該非小豬仔分圈, 多久應該打掃豬圈, 多久應該將豬圈裡面的稻草換掉,多大就可以給豬配種……

  這些細節他仍舊不知道。

  但好的地方在於, 這位官員很能吃苦, 且對這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非常看重。

  即便距離雍正將這個重要的位置扔到他頭上不過幾天,中途雍正甚至還半道兒叫停了,這位官員也沒有忘記找到自己養了幾十年豬的母親打聽餵豬的細節。

  而因為在他當官兒之後家中環境改善,這位官員的母親其實已經很多年沒養過豬,家裡也沒有活生生的豬給他「實踐」, 這位官員甚至趁著空閒的時候跑去郊外一戶農戶家中親自餵了幾天豬。這期間餵豬就不提了,打掃豬圈、閹割豬仔、給豬分圈之類的事情他也一一親身體驗過了。

  不止如此, 他還特意問過許多有名的養豬好手,自掏腰包問了很多養豬訣竅。

  幾天下來, 這個官員雖然對養豬的很多細節還是算不得瞭然於心, 但其表現出來的態度還是讓雍正非常讚賞。

  而即便覺得自己看走了眼,雍正看在這位官員的努力態度上, 也沒有撤他的職。

  但另一位官員就……

  他明明比這位官員更不懂養豬,可不但完全沒有上任前應該了解這些事情的想法與舉動,反倒在前一位官員主動邀請他到農戶家中的時候,表現得格外牴觸與鄙視, 似乎希望將自己與「農戶」這個身份徹底割裂開。

  有時候遇到前一位官員邋裡邋遢、渾身臭氣地回到京城,這位官員還會對其大肆嘲諷。

  雍正知道後連話都不想說一句,不但直接撤了此人的官職,還在查到此人在當官兒之後

  除了逢迎拍馬之外幾乎毫無建樹後,抬手就給人貶了官兒。

  再那之後,幾乎所有官員都對這個職位變得避之不及起來。

  而正好,知道這些官員德性的雍正也已經不想再派一位官員負責此事,他直接下旨讓前一位官員自己挑一位養豬好手輔助自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