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這事兒完全牽扯住了雍正的目光,他別說是去看孫薇了,就連後宮他都去過。

  這案子已經足以讓雍正生氣的了,卻不想粘杆處就在雍正怒火正盛的時候又上報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當初前往老八府上的官員宗室之中,竟然還有誠親王允祉的兒子弘晟!

  這可是任何人都沒想到的一個漏網之魚。

  因為弘晟的父親已經親王爵位,他作為世子,以後最次也有一個郡王爵,他這般情況,根本就沒必要跟著別人瞎摻和!

  但事實是,他就是摻和進去了。

  雍正勃然大怒,但想著誠親王在自己登基之後立刻投效,雖不曾得到重用,卻也不曾有過怨言,所以他仍舊派人將誠郡王召進宮裡詢問詳情。

  然後,雍正才明白他這般做的原因——

  竟然是因為弘晟寵妾的攛掇。

  弘晟那寵妾的父親就是個舉人,家中有大片良田,又有不少人為了避稅而掛名在他名下的田地。完全

  可以說,無論是攤丁入畝還是後來的讓讀書人繳納賦稅,都完美而精準地戳在了那個寵妾父親的心窩上。

  那寵妾的父親因為想到自己不但以後都要繳納一大筆錢,原本掛名在自己名下的良田也都會被挪走,自己再也沒辦法收到那些田地主人每年的孝敬就覺得心口痛。

  然後,那寵妾的父親就病倒了。

  寵妾自然滿心不甘願,於是便攛掇著弘晟搞事兒;巧的是,弘晟的額娘是董鄂氏,雖然與九福晉的董鄂氏並不是一支,但二人同為皇家福晉,關係自然還算不錯,弘晟也靠著額娘的關係與九爺府並八爺府搭上了關係。

  在誠親王因為在怡親王胤祥母妃章佳氏的葬禮期間剃頭,而得了訓斥,之後投靠的太子也被廢之後,他兒子弘晟就動了其他心思。

  不過因為誠親王與康熙那時候關係不錯,所以他倒也沒有與老八等人聯繫過密。

  但……

  總之,誠親王對這個兒子已是滿心憤憤,已完全不知為其遮掩了。

  他直接跪下來,開口就是大義滅親之舉:「弘晟罪不可赦,還請陛下直接將其世子之位除去,讓其反省一二!」

  雍正聞得此事:「……」

  但既然敢這麼做,他肯定不會手軟,於是直接按照誠親王的意思將弘晟的世子之位廢除了。

  雍正猶不解氣,於是又將老八的親信馬爾齊哈與常明等人全都斥責了一遍。

  之後又親自將歐陽修的《朋黨論》抄錄下來交給內務府刊印,刊印出來後竟在上朝的時候讓太監給每一位大臣都發了一本。

  不僅如此,雍正還催促內務府刊印出更多《朋黨論》,然後跟不要錢似的發往全國各地,務必保證所有官員人手一本。

  所有大臣:「……」

  知道您在警告在嘲諷,但……

  至於這麼鄭重其事嗎?您直接下旨申飭一番不就行了?難道還怕他們不長記性?

  -

  一直到六月,雍正才終於騰出空兒來入了後宮。

  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陰差陽錯,雍正早就忘掉了孫薇這麼個人,來到後宮後到了皇后宮裡,到了張櫻宮裡,到了武紅芙宮裡……

  可就是沒想起要去咸福

  宮。

  張櫻忖度著,雍正只怕還以為咸福宮已經徹底沒人了,所以……

  好在皇后提醒了雍正,他這才在某日進入了咸福宮。

  然而……

  大部分時候,雍正是非常重規矩的。

  儘管小說裡面的雍正為年玉袖破了非常多的例,但即便在二人最濃情蜜意的時候,雍正也不曾產生過哪怕一瞬間要讓年玉袖當皇后的想法。

  是以,當雍正發現年家這位剛入宮,甚至連個正經位分都沒有的庶妃,竟然大喇喇地住進了咸福宮主殿後,他瞬間不滿爆發也就讓人完全不覺得奇怪了。

  張櫻:「……」

  這年家是怎麼回事兒,這麼急匆匆地往宮裡塞了個人,也是希望這人可以爭寵,讓年家在前朝後宮都有一席之地,也能互相配合的吧?

  送這麼個不懂規矩的人入宮,圖什麼啊?

  但張櫻很快就發現,自己想錯了。

  因為她很快就發現,這位孫薇比年玉袖可聰明太多了——

  她在確保自己不會犯下讓雍正徹底厭惡的大錯,且保證雍正會因為年羹堯而對其更多幾分包容的情況下,很快就在雍正並其他人的心裡樹立了笨蛋美人的形象,且這位笨蛋美人還是位討喜的,可以將雍正與皇后逗得很開心的笨蛋美人。

  而且她很好地抱握住了笨蛋與蠢之間的界限,雖然會三五不時地犯些無傷大雅的小錯,卻在被人指正,或者出糗後絕對不會再犯第二次。

  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這位笨蛋美人並不蠢,只是過於單純且見識不足而已。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孫薇就成功在雍正的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找人侍寢,十次有五六次都是找這位如今已晉封貴人的孫貴人。

  她的位分,比張妗與郭絨絨都高了。

  -

  孫貴人聽聞額娘入宮,趕緊讓人入內。

  孫夫人在來到咸福宮之前,便從宮女口中知道了自己女兒已經晉封為貴人的消息,見到女兒後當即高興地念了幾聲「阿彌陀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