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 穿的還是一個炮灰。

  即便在劇情開始之前的所有事, 乃至遇到的所有人都與歷史上別無二致,但四爺府那些個女眷的名字,她還是知道的啊!

  比如李月榮、宋玟、武紅芙。

  比如烏拉那拉·含珺、蘇璃、耿漾、鈕祜祿……額……

  鈕祜祿格格的名字是什麼來著?

  張櫻讓人去打聽了一下鈕祜祿格格的名字, 沒多久就知道了:「鈕祜祿·瑪珠, 是了沒錯,確實是那本書裡面的反派之一的名字。」

  但張櫻又忍不住為自己開脫,她沒在第一時間將四爺府這些人的名字與那本書對上號, 其實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後院女眷的名字除了胤禛以及彼此關係好的姐妹會喊外,其他人提起多是以姓氏加格格的格式稱呼, 二則是……

  距離張櫻看那本書的時間實在太久了。

  在張櫻決定穿越的時候,當時的科技還沒辦法控制你穿越的時間與空間, 但絕大多數時候, 都是穿越到歷史中,所以張櫻當時搜羅了不少各個時代的歷史資料與小說,以及影視劇等等作品。

  但因為資料太多, 張櫻必須有選擇的看。

  除了有一定較高準確率的史書資料外, 張櫻也就對孩子相關的問題比較在意, 除此外, 那些經過無數加工的文藝作品她大多只是有選擇地潦草翻一遍就拋開了。

  更多的內容,則直接交給了007儲存。

  那本清穿小說,是在張櫻「確定」自己穿到清朝後, 為了更了解清朝的情況找出來看的,與那本書一起的,還有無數的清穿小說與清穿影視劇、遊戲、動漫等等。

  那本書的質量不是最好的,而且相當不合張櫻的胃口。

  因為那本書講的是一個在權謀與宅斗、宮斗的環境中虐戀情深、追妻火葬場的愛情故事,男女主在日久生情後,還沒過上多久的恩愛生活,就因為兩人中摻雜了太

  多的,諸如皇權、第三者、家族與種種誤會等因素而漸行漸遠,最後更是以女主的死亡達成了火葬場的BE結局。

  腦子基本沒長愛情那根筋兒的張櫻,在看那本書的時候簡直槽多無口。

  為了不折磨自己,她書沒看完就將其丟給了007。

  書都沒看完,她對書里的非主角名字自然就不可能有太深的印象了。

  但在喚醒了自己關於這本書的記憶,並認真地將這本書再看了一遍後,張櫻再與其他人接觸,尤其是福晉與其他格格接觸的時候,腦子裡總是忍不住浮現和她們有關的劇情線,再看向他們的眼神就總忍不住帶了幾分審視與打量。

  其中又尤其是在看到與自己相對熟悉的福晉時,關於福晉的劇情愣是把張櫻這個未來人都虐了一把——

  因為不管是在如今還是小說劇情開始後,福晉與胤禛之間都是相對純粹的親情,並未摻雜愛情,所以福晉在書裡面的形象也偏正面,並未與女主成為敵人。

  但書里的弘暉,是沒了的。

  而且由於弘暉出事的時間太巧合,直接導致了福晉與胤禛這對互相依靠的親人因他的死亡而陷入了對彼此的怨恨之中——

  福晉因為胤禛沒能及時帶著藥回來救弘暉,甚至沒來得及見到弘暉的最後一面,而覺得弘暉的死亡他應該負最大的責任,之後好幾年都不願再見胤禛;胤禛則覺得是福晉照顧不周,導致了弘暉生病與夭折,又因為福晉的埋怨而遷怒,一開始還會試圖與福晉和好,時間長了就徹底生了怨恨。

  兩人至此形同陌路。

  後來年玉袖的幾個孩子接連出事,連年玉袖也沒了,福晉看著胤禛頹喪的樣子,到底念及幼年情誼,提出幫他年玉袖的最後一個孩子。

  誰知當時的胤禛殺紅了眼,對後宮所有人都不信任,還因此懷疑皇后別有居心。

  兩人就此決裂,皇后更是留下希望與弘暉母子合葬的遺言。

  但即便是這個遺願,也沒能得到滿足。

  張櫻看向福晉的眼神充滿了同情與憐惜,不但對她態度更好,連帶著去她院子的次數都多了許多。

  當然,每次都帶上了默默這個小哭

  包。

  福晉一開始還覺得奇怪,後來就將注意力放在了默默身上,並很快取得了默默的認同,偶爾甚至可以得到默默的允許抱一抱她了。

  張櫻:「???」

  但也因此,張櫻更喜歡往福晉這兒來了。

  畢竟等福晉與默默混熟後,她能託付的人就更多了,若張櫻什麼時候不得不帶著老獒出門而不能帶娃一起,默默也有一個可以照顧的人不是?

  畢竟孩子偶爾哭一哭還能鍛鍊肺活量,可經常哭的話,可就容易損傷聲帶了。

  而除了福晉外,張櫻對其他格格的態度就沒那麼好了。

  那一個個的,可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美女蛇。

  得小心對待。

  不過她與其他格格本也沒怎麼接觸,她的態度倒也沒什麼影響。

  而這個世界,留給張櫻消化那本書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几天而已,等她與福晉的關係進一步升溫,外面也接二連三地傳來了更多的消息。

  在康熙回宮後,直接在自己養馬的上駟院旁搭了個蒙古帳篷,將胤礽關了進去。

  同時,命胤禛與胤禔看守。

  但據胤禛所言,胤禔這個慣來與太子爭鋒相對的皇長子臉上不但沒有喜色,反倒整天憂心忡忡,偶爾被關押的太子反倒會對胤禔這個「勝利者」冷嘲熱諷,說他「偷雞不成蝕把米」,說他蠢到「辛苦一場,卻白白給他人做了嫁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