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老尚書笑道:「都不在,兩個兒子在外地任職,兩個女兒嫁人了,老妻又臥病在床,不能出來見客,家裡便比較冷清,殿下莫要見怪。」

  太子殿下道:「不見怪不見怪。」他眼珠子一轉,立刻計上心來,「既然您夫人生病了,何不在京城多留些時日,讓太醫上門好好把您夫人治好再說。」

  周老尚書道:「都是老毛病了,雨雪一來就下不了床,想治好怕是挺難。」

  太子殿下道:「可不能總想著什麼老毛病,病了就得讓太醫過來瞧瞧,我聽人說看病這事兒得『病向淺中醫』。要是每次都想著只是老毛病忍忍就過去了,錯過了治好的機會怎麼辦?」他說著也不等周老尚書反對,立刻命隨行的內侍跑太醫院一趟,把擅長給老人看病的太醫都請過來給周老夫人會診。

  周老尚書本想推拒,一琢磨又覺得太子殿下的話不無道理。他說道:「那就多謝殿下了。我白活了這麼大的年紀,竟沒有殿下想得周全。」

  太子殿下被這麼一位看起來極睿智的老臣誇了,尾巴立刻就翹了起來。

  他自覺已經和周老尚書拉近了關係,開門見山地向周老尚書說起他們的來意,說是想了解了解往年大雪成災是怎麼個情況。

  周老尚書沒想到小夫妻倆急匆匆跑來竟是為了這事兒。

  見太子殿下和姜若皎都齊齊看著自己,周老尚書便細細給他們講了起來。

  他記性好,過去三十幾年裡哪一年雪下得大、哪一年雪下得早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哪一年壓塌了多少房子、凍死了了多少人,他都能隨口說出來,仿佛把每年的受災情況都刻進腦子裡去了。

  太子殿下一開始還只是好奇地旁聽,到後面簡直聽得瞠目結舌,恨不得把周老尚書的腦子換到自己腦袋裡。

  等周老尚書講得口乾了,他麻溜地幫周老尚書把茶滿上,轉頭對姜若皎說道:「以前我覺得你記性最好,現在一看,你比周尚書可差遠了!」

  姜若皎橫他一眼,沒好氣道:「我如何能跟周尚書比?」

  周老尚書早就聽聞太子與太子妃感情好,見他們這般相處也不覺稀奇。他笑著說道:「我平日裡也就忙手頭那點事,自然就記得清楚些,哪裡談得上記性好。

  太子殿下可不這麼覺得。

  本來他們就準備想辦法留下周老尚書的,見識過周老尚書的博聞強記後更是不樂意放人。

  這會兒太醫隨著內侍過來了,太子殿下立刻道:「別的事先不提,我們先讓太醫去給老夫人看診吧!」

  周老尚書與妻子感情頗好,一生只有這麼一個髮妻,府中沒半個妻妾,自然不會拒絕太子的好意。

  周老夫人得知是太子夫妻倆來了,還給她請了太醫,忙讓人把周老尚書喊進房裡,邊讓太醫給她把脈邊數落周老尚書:「你怎麼回事?這麼要緊的客人上門了,你也不和我說一聲,真當我是下不了床的殘廢不成?」

  周老尚書道:「你這一走路就渾身疼的,哪經得起折騰。殿下與娘娘都是極和氣的人,肯定不會怪罪我們。」

  等旁邊的太醫問其診來,不等周老夫人說話,周老尚書就一一答了。

  姜若皎兩人到底是外人,沒好入內陪著太醫看診,此時都在外間坐著。

  他們聽著周老尚書想也不想便說出周老夫人的起居情況,抬眸對望一眼,都覺當夫妻能當到周老尚書他們這樣的可真不容易。

  這便是白頭偕老了吧?

  周老尚書最後被周老夫人趕了出來。

  看到太子殿下兩人還在,周老尚書忙上前賠罪。

  太子殿下自是不會在意被晾了那麼一小會。

  這次他請太醫是請對了,太醫還真看出點問題來。

  往年周老夫人確實是忍忍就過去的老毛病,今年卻是不一般,要是不及時用藥可能會癱瘓在床。

  周老尚書聽後整顆心都提了起來,又是擔憂又是慶幸。

  要不是太子殿下二話不說請來太醫,他們說不準還當是老問題,壓根不會太在意。

  到了他們這個年紀,當真癱瘓在床,怕不是沒幾個月就不行了。

  而且還會走得格外不體面。

  他妻子向來最好面子,如何能接受那樣的事。

  周老尚書再三謝過太醫,又感激地朝太子殿下允諾道:「殿下若有什麼想知道的事,只管來問老臣,但凡是老臣知道的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太子殿下一點都不懂什麼叫「施恩不望報」,趁熱打鐵地拉著周老尚書說道:「既然您這麼說了,那您可要答應我想別回麟州去。」

  周老尚書自然明白太子殿下的挽留之心。

  他嘆著氣道:「過去那麼多年,我沒能為家鄉做點什麼,本來想撐著這把老骨頭回去看看的。我聽聞陛下已經派兵去麟州屯田了,要是我臨時變卦不走了,也不知陛下會不會生我的氣把兵收回。」

  開泰帝剛登基一年,根基還很不穩固,不少兵馬都還駐紮在臨近京畿的諸州,遠一些的地方根本沒顧得上。

  北境如今還是靠聶大將軍的聶家軍在守著,這位聶大將軍過去與開泰帝算是一南一北兩員猛將,可兩邊隔得遠,兩邊沒什麼交情。

  開泰帝登基至今,聶大將軍也沒能從北境回來過,朝中不少人都猜測他興許並不服氣開泰帝這位新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