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殿下好奇心重,湊過去瞅了幾眼,只覺腦袋發暈。

  這些密密麻麻的簿冊,每一本都得仔仔細細核算清楚,也不知得費多少功夫!

  太子殿下這麼大一個人都走到近前來了,戶部官員總算察覺姜若皎兩人的到來。

  他們忙起身向姜若皎兩人行禮。

  太子殿下道:「不必多禮。」

  戶部侍郎迎上前來詢問:「不知殿下來戶部所為何事?」

  太子殿下笑道:「我們想來查查往年入冬後的遭災情況,好把策論寫得更詳實有據。你們忙你們的就是了,派個人領我們過去讓我們自己瞅瞅就好。」

  聽了太子殿下這話,戶部侍郎一臉苦笑:「不瞞殿下,我們入主戶部時往年留檔的文書全被燒光了。過去一年我們已經沒日沒夜地補全應有的簿冊,可還是免不了有許多缺漏,只能等明年多選些年輕力壯的新科進士一起弄了。」

  當初開泰帝打到京城是挺順利的,可皇城這邊還是有人暗搓搓搞了不少動作,比如燒掉了許多重要文書。

  若非開泰帝手底下有批精通文吏工作的幕僚坐鎮指揮,朝廷許多事情還真沒法展開和落實!

  太子殿下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太子殿下看著那些簿冊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和記錄,感慨道:「你們可真不容易,回頭我一定與父皇說一聲,讓他安排新科進士時多挑些吃苦耐勞的過來。」

  戶部侍郎聞言喜笑顏開,立即投桃報李地給太子殿下指了個路:「殿下若當真想知道歷年的受災情況,可以去找周老尚書,我們這一整年來向他詢問了不少要緊問題,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不過周老尚書已經致仕,微臣聽人說他老人家明兒就要啟程還鄉了,殿下要找他可得趁早。」

  太子殿下一聽明兒就走,二話不說拉著姜若皎風風火火地跑了。

  兩人走遠後,有人忍不住竊竊私語:「殿下怎麼把太子妃娘娘也帶過來了?」

  剛才姜若皎雖然沒說話,卻也有不少人注意到她的到來,自然不免要說道一二。

  戶部這等官衙要地讓婦道人家來送個飯已是破例,怎麼瞧太子這架勢怎麼像是要帶著太子妃一起去翻查戶部的簿冊?

  戶部侍郎看了眼那說話的年輕官員,淡淡說道:「李太傅可是認了太子妃娘娘這個學生的。」

  陛下、太子和太傅他們都沒說什麼,他們幾個小小的低品京官倒是討論得挺起勁。

  那年輕官員頓時噤聲不語。

  他怎麼忘了戶部侍郎也是太子太傅的學生?

  作者有話說:

  今天是要和媳婦一起享受雙倍功課的傻乎乎太子.jpg

  第111章

  小夫妻倆出了戶部, 二話不說領著人直奔周老尚書家。

  周老尚書其人也是個傳奇,他歷經三朝都是個尚書,既沒有被波及, 也沒有被提拔,杵在戶部這麼要緊的位置上壓根不挪窩。

  中間廢太后也曾想把他挪走,安排自己人頂上,可頂了不到兩個月,國庫的錢就跟不上了, 沒有人學得會周老尚書的「雖然國庫沒什麼錢了但是拆拆東牆補補西牆還能勉強夠用」的神奇技能。

  眼下周老尚書已經七十三歲, 去年開泰帝登基時他沒上表請辭,仍是帶著戶部的小年輕們重建戶部籍冊。

  到今年年底看幹得差不多了, 周老尚書才正式上表乞骸骨還鄉。

  對這位紮根戶部三十餘年、勉力維持朝廷財政平衡的老臣,開泰帝是十分優待的。

  自從知曉周老尚書去意已決, 開泰帝考慮到他家鄉麟州可能有邊患,專門派了一支兵馬過去屯田, 想以此保護這位老臣不受賊寇所害。

  一路上, 姜若皎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換著對周老尚書的了解, 最後覺得放周老尚書回他老家麟州太可惜了,得想個辦法把周老尚書留下來。

  「麟州太遠了, 要不讓他們去清平縣和外祖父他們玩兒,到時我們去看外祖父外祖母的時候也可以順便去請教周老尚書。」太子殿下說出自己的想法。

  姜若皎道:「要是能留下來自然是極好的。」

  兩人說話間已經來到周府門前, 他們來得及,身邊也沒帶多少人,更沒有準備什麼拜帖,只得讓人進去向周老尚書說一聲。

  都說宰相門前七品官, 周老尚書家的門房眼力勁也不差, 一瞧姜若皎兩人的衣著便知曉他們的身份。

  門房趕忙把他們往裡領, 順便打發身邊的小子前去報個信。

  周老尚書府邸不大,園子一眼就能看個遍,姜若皎兩人隨著門房往裡走了一段路,就見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邁步走了出來,雖已鬚髮皆白,身姿卻依然筆挺,瞧著精神矍鑠,灼亮的雙眼更是一點都不像是個行將就木的老人。

  這便是周老尚書了。

  「不知殿下與娘娘駕臨,未能相迎,還望殿下和娘娘恕罪。」周老尚書說話不疾不徐,雖說著告罪的話,身板卻一點都沒彎下。

  太子殿下上前拉著周老尚書就往回走,跟回了自己家似的,嘴裡還說道:「這麼冷的天,您在屋裡等著就是了,要是受了寒可怎麼是好。也是我們來得急,沒有提前讓人來說一聲!」

  周老尚書看了眼太子殿下抓上來的手,頓了頓,終是沒掙脫。

  三人圍爐坐定,太子殿下左看右看,好奇地問道:「您兒女都不在京城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