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名書生相視一望:「夫人請說。」

  顧鸞溫聲:「民怨一起,各樣議論便不僅是道理,更是一股按不住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借著怨憤常能傳得沸沸揚揚, 人盡皆知。可若事有變數,到了洗清嫌隙之時, 怨憤淡去,結果便也未必還能傳得這樣廣,未必還能人盡皆知。如此一來,不知情者總歸還是要心存不滿的,皇上總也不可能四處跟人說理去。」

  「幾位既是讀書人,便是國之棟樑。如今皇上行事不端,幾位肯為百姓抱不平,是應當的。但若來日真相大白於天下,也請幾位記得也要為皇上抱一聲不平,平一平私下裡的議論。」

  她說完,那人就笑了,搖著頭道:「夫人這樣向著皇上,倒真是忠心。」

  「我只為個理兒罷了。」顧鸞抿笑,「不能總任由著壞事傳千里,好事卻無人知,對不對?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放在國中也是一樣的道理。若天子真有過錯,天下人罵也罵得,可若沒有,一些子虛烏有的議論總還是免了的好。」

  那書生想想,思索著點頭:「倒也是個道理。我們既讀聖賢書,就當黑白分明。」

  「正是。」顧鸞頷首,繼而又幾句無關痛癢的寒暄,他們便各自走了。

  傍晚回到行館,她與楚稷說起此事,楚稷聽完就笑:「哈哈哈哈哈你是要他們來日寫文章誇我?」

  「是啊。」她點點頭,「我瞧那些讀書人也不是只會鬥嘴皮子的主兒。今日能讓我聽著幾句罵,背地裡就不知有多少對你不利的文章流傳四方。我知你無心管這些閒事,但若他們肯留個意,來日見事出有因便為你鳴幾句不平,咱們為何不要?」

  「嗯,那就讓他們寫。」楚稷含著笑。

  她坐到他身邊,目不轉睛地望著他:「但何時能知曉結果?」

  他心下一算:「再有十來日吧。」

  「再有十來日」,這答案算是給得很細了。顧鸞只道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朝中鬥爭讓他在暗中摸到了線索,十餘日後便能將事情了結,卻怎麼也沒料到竟等來了一場颱風。

  顧巍是在七月三十傍晚趕到的蘇州,這日颱風尚未現身,但已下起了大雨。他一路策馬而來,趕至蘇州行館時已淋透了,楚稷正與旁人議事,聞訊就讓宮人先侍奉他去更了衣,再讓他和顧鸞一起用膳去。

  又見到了父親,顧鸞自然開心,用過膳後便又說了好一會兒話,直至楚稷從前宅過來,進門就問顧巍:「堤壩如何了?」

  顧巍剛要見禮,被他一把拎住,滯了滯,拱手道:「時日太短,臣只得盡力將薄弱處加以修整,河道也依皇上吩咐,清了許多泥沙出來。」

  楚稷鬆氣,又問:「幾處的百姓可都遷走了?」

  「早已遷乾淨了。」顧巍道,「臣來蘇州前奉旨去看了看,大多遷去了皇上所點的幾處鄉鎮,也有些去了山上,亦是皇上指明可用的。」

  「好。」楚稷銜笑,「此行辛苦了。朕會等此事了結再回京,到時經過河南,你接上夫人一併進宮,看看永昕和永昀。」

  顧巍怔了一瞬,趕忙揖道:「謝皇上。」

  言畢他便告了退。楚稷命人直接在行宮中為他安排了住處,以便他們父女相見。

  八月初十,疾風裹挾驟雨席捲江浙。

  蘇州一地受災並不嚴重,雨水卻也斷斷續續地下了整整兩日,縱橫城中的上百條河道都漲了水,低矮些的宅院、橋樑也難免會被淹沒。

  楚稷自此好生忙碌了幾日,顧鸞見他忙,便也無心悶在房裡躲雨,多數時候都在前宅的書房裡陪著他。到了八月十三,陸續有附近各處的官員趕至蘇州,稟奏受災情形。

  楚稷看著他們,心底舒暢。

  天災不遂人願,但他已救下很多人。

  迫於他的「淫威」被迫遷空的幾處地方,正是上一世受災最嚴重的之處。短短几日之內幾萬人殞命,不知多少人家被滅了滿門。

  而後便是饑荒。

  在朝廷的賑災錢糧運抵之前,不知已有多少人餓死。

  但這回,借著修建行宮的名義,早已有大批錢糧陸續運抵蘇杭兩地,隨時都可調運出去。

  除此之外,他還借修建行宮跟戶部要了一大筆錢,這筆錢現下拿來安置災民正合適。

  楚稷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事情,有他坐鎮在這裡,貪官污吏也不敢造次。

  他一忙就忙到很晚,到了子時,顧鸞覺得困了,便先離了書房,回去就寢。

  走進後院的住處,紅稀綠暗兩個正在興致勃勃的議論。

  紅稀說:「真是神了……也不知皇上如何事先料到的颱風要來,竟做下這麼多準備。」

  「可能是欽天監算的吧。」綠暗道,「我聽說就連讓百姓們搬遷的地點都很有講究。颱風一來雨也大,好些地方都有泥石流,皇上讓他們搬去的那幾座山倒都沒見出事,安安穩穩的。」

  顧鸞腳下頓了頓,沒驚擾她們,徑直走進臥房,腦海里卻亂成一團。

  她想起父親那日稟奏的事,又是修堤壩又是挖河道,分明就是為應對這場水患。

  可他召見父親是五月末的事,那時候江浙一帶風和日麗,最多只有梅雨惹人煩。

  他如何知道颱風要來的?

  久違的一股猜測再度湧上心頭,她回憶起之前察覺的一些細微怪事,心跳亂了起來,惹得她呼吸都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