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事當前,也不狎昵,只道了四個字:「靜候佳音。」

  雲裳與他的視線相交而錯,僅僅剎那工夫,竟也看懂了容裔眼神里的意思。

  ——今日你下場辯禮,不是南學為攝政王而戰,也不是亞聖弟子為稷中學宮爭光,只是你華雲裳,抒爾胸臆,道爾文章,如此便好。

  「太后娘娘鳳駕到!太子妃娘娘到、蓉側妃娘娘到!」

  雲裳輕吐氣息回斂心緒,隨師兄與北學諸人入辟雍殿。

  殿內丹墀上座設十二扇雲母屏風,西宮婉太后居正,太子妃婉湘君與側妃華蓉分侍兩傍;攝政王容裔並居右手正位,其下依次為青州王、臨安王、閩南王分席觀禮。

  在場熟人不少,端木翊作書僮打扮立於臨安王身後,眼神一瞬不錯的盯在他昔日小師叔身上。

  雲裳未施捨他一個眼神,卻在禮畢抬頭時,在屏風間隙對上華蓉陰冷的視線。

  雲裳坦然與她對視,看著她一頭華麗珠翠,卻襯著那樣一張削薄陰翳的臉,心中有些悲涼。

  下一刻,站在雲裳身邊的謝璞不著痕跡地向旁邊擋了一擋。

  動作幽微,不止一人皺眉。

  殿內暗涌悄無聲息,殿外士子殷殷期盼,婉太后端坐屏風之中,代太子訓詔後,內侍敲響懸於墀下的古鐘,嗡然一聲長鳴。

  分庭辯禮正式開始了。

  辯禮的地點又不在辟雍殿,而是在七間門扇大開的明倫堂,堂外露台設三千方席,容三千書生趺坐觀禮。

  第一場,是北地無涯書院的崔瑾夫子,與江南稷中學宮的有琴顏掌院坐而論教,不辯輸贏,只是總概禮樂之儀,為這場文壇盛事起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饒是如此,堂外三千學子亦聽得如痴如醉,收穫甚豐。傳到守在監學外的書生們耳中,那更是口口稱道,當場有人筆錄下來,視若鑽研學問的珍寶。

  緊接著,便是這場大辯禮的第一場勝負較量。

  雲裳與晏落簪拂袖起身,眾人的目光頓時被這二位翩然有致的女公子所吸引。

  北方有佳人,南方亦有佳人,有如此二人作為女子入學的典範,那麼或許有一天,世間的女子皆可如男子一般啟蒙入學,也非天方夜譚了。

  從方席上走下來的有琴顏沉靜地看了雲裳一眼,後者對他微笑點頭。

  遊刃有餘的崔瑾則鼓勵地看向他的得意門生,神色間滿是勝券在握。

  雲裳與晏落簪互行揖禮,對席落座。

  晏落簪徑先開口:「既然閣下為妙色評主,今日天理與人理之辯,不若便從這《妙色評》開始,可好?」

  此言一出,眾生譁然。

  「什麼,南學這位是編那《妙色評》的?」

  「……那荒唐的評榜不是被崔夫子親口批過是耽於聲色、靡靡之文嗎?」

  「一個以貌評人的女人配來參加如此嚴肅的辯禮……」

  攝政王眉心微沉,堂中的雲裳卻恍若未聞,欣然應諾。「好。」

  無人曉得,此時距京百里外,本該在漠北抗狄的華年,率一百部下秘密潛入了魯地。

  老將軍在暗中冷眼看著太子下榻的府驛大門,無聲抽出長劍。

  國子監中,正激辯著君臣之義、忠節之綱,百里外那柄寒劍反覆鉤劃的卻是欺君叛逆:

  清君。

  第56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太.安九年的這一場分庭辯禮, 從「妙色」二字說起。

  按辯禮的規矩,由南北雙方依次選定主題。雲裳為了給後兩場參加的人留餘地,先請對方定題。

  不成想晏落簪這一選, 就選到了她的老本行上。

  晏落簪道:「請教, 聽聞《妙色評》將人的容貌分為天、地、玄、黃四品,由閣下加以比較評榜, 可是如此?」

  雲裳點頭,「正是如此。」

  「這便奇了。」晏落簪微笑, 「我記得亞聖先生曾言, 『禮法不可廢, 而聲色不可縱』, 孔聖先師亦言:『文勝質則史』。閣下師從稷中學宮,卻做出以貌取人之事, 更有一節,將皮相分為三六九等來娛色弄人,豈非亂人眼目?」

  雲裳戲譜《妙色評》時年紀尚幼, 外人並不知道,當初亞聖擔心小弟子因此性情流於傾邪, 曾為著這件事笞過她手尺。

  然而此為雲裳自娘胎中帶出的一段風流, 她天生見花則喜, 愛美慕色, 自己也無法解釋出個所中緣由。

  小姑娘喜歡隨著自己性子來, 頂著老師的白眼堅持了數年, 後來以情實證明不傷大雅, 並非淫.亂一道,這才得了默許。

  雲裳察覺晏落簪想以此事做辯合的切入點,從容應對道:「容在下先行聲明, 譜《妙色評》實為個人所好,圖個開心,一點不登大雅之堂的玩意兒罷了。不過鬱陶君既以此為題,裳試辯論之。

  「食色,性也。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此孟夫子之言。足下試想,百姓生活在王域疆土之上,有士、農、工、商身份的區別,學子在鄉縣讀書,有秀才、童生、孝廉等學識的區別,在家族則有伯、仲、叔、季以排序齒,甚至於每個人的自身五臟,也有心為君、肝為將、脾為宰、脾為諫*的說法。

  「世間各處各物,皆以三六九等為秩序,何況相貌為一人之表徵,那麼評妙色以自樂,又有何不可?」

  露台上的書生們聽到這番伶俐比興的論據,不由分作兩派討論起來,一派認同鬱陶君的觀點,覺得這姑蘇雲裳實乃放縱不檢,敗壞了風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