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英國公眼神一沉:「薛延之的反心竟藏了這麼些年。」

  「你以為是他想反?」皇帝冷笑。

  「……難不成和御之有關?」英國公驚疑不定,「他怎會和御之暗通款曲?早先臣等跟隨陛下征戰之時,那薛延之分明最看不慣的便是御之,當年若不是陛下從中調和,他二人早斗個你死我活了。陛下派遣他去西北坐鎮,不也是想著這一層嗎?再者,若真是御之,此舉未免太操之過急了吧?他人在幽州水深火熱,哪抽得了身顧京都之事?」

  皇帝臉色僵硬,半晌才下了旨意:「愛卿年事已高,還是好生在京都將養罷。傳旨下去,著衛國公率十萬禁軍北上抗敵,務必將薛延之的腦袋給砍下來呈給朕。」

  內侍監立馬便退出去傳口諭。

  英國公也跟著退出了紫宸殿,出殿時嘴角越發下沉了,忽生出幾分兔死狐悲之感。皇帝千防萬防,猜忌心太重,當年跟著他打天下時引為心腹,兄弟相稱,一朝御極,半分情誼也不念了,瞧誰都像是在覬覦他的金鑾座。前一個是太過出挑的沈御之,往後他這個國丈又能有什麼好日子過呢?眼下便開始不准他染指兵權了。

  英國公此時也只能反覆安慰自己,皇帝重用衛國公是念及衛國公世子韓靖安同沈煜交好,逼他二人對立。

  翌日,衛國公率大軍出征,與西北軍在渭水邊展開激烈的廝殺,兩相僵持。於此同時,幽州戰事已酣,句驪被逼退回邊境外,而幽州鐵騎則趁勢而上,討伐句驪殘軍,反敗為勝,奪下了句驪三座城池。句驪節節敗退,連夜派遣使者請求和談。

  姜韞對此一無所知,只發覺大安國寺的香客越來越多,煙霧繚繞。

  她有些沉不住氣了。

  正當她打算另謀出路逃離寺廟之時,寺廟被勒令屏退百姓。

  隅中時分,皇帝擺駕了大安國寺。因皇后身子抱恙,他身邊伴駕的唯有崔貴妃。此行明面上是為邊關的戰事和久病的太后祈福。

  ……

  大安國寺後院的宅子裡,皇帝屏退了內侍和護衛,垂眼漫不經心地讓正欲彎身行禮的婦人平身。

  姜韞從善如流,扶著腰站直了。

  皇帝見她仰起頭來的時候,眼中閃過一絲驚艷之色。當初在宮裡照過一面,未及細瞧便被沈煜擋住了,眼下他才得見了真容。

  不愧是讓沈煜神魂顛倒的女人。

  「聽聞沈夫人自小在姜家便素有聰慧的美名,」皇帝目光如炬,「今日一見,才知夫人貌比西子。」

  皇帝這話的言外之意簡直毫不掩飾。姜韞望著眼前既陌生又不失熟悉的男人,抿唇笑了下:「陛下謬讚。」她哪能和攪動吳越紛爭的施夷光相提並論?

  姜韞此前當真未料到皇帝能使出此等卑劣伎倆。打不贏沈煜,便挾持女人作質子?

  皇帝垂眼睨她半晌,視線又移向她隆起的腹部,懶得再同她兜圈子:「夫人以為,朕若請夫人同上城牆,與逆賊對峙,有幾成的把握能逼退逆賊?」

  姜韞心下訝然。沈煜已然要打到京城來了嗎?

  她面上卻分毫不顯,垂著眼道:「四五成吧。」

  皇帝有些驚異,早知她被挾持依舊分外冷靜,眼下得見依舊有些詫意。

  姜韞抬起眼,目光平靜,一字一句地道:「陛下的旨意,民婦省得了。既是能為我大梁做貢獻,助陛下斬殺逆賊,民婦定然義不容辭。只是還望陛下能保全民婦和腹中孩兒的性命,也懇請陛下念及民婦的功勞,免了民婦的連坐之罪。陛下想必也知,我姜家同他素有矛盾,和離之事從去歲拖延到今日,也實屬無奈。往後這孩子生下來,也只會姓姜。」

  皇帝聞言眯眼盯著她瞧,半晌不置一詞。

  一炷香的功夫後,姜韞目送著皇帝的儀仗離開,面色沉靜,掩在袖中的指尖卻抑不住的戰慄。

  爾後,她耐著性子靜靜候了片刻,忽聞門外禁軍壓低聲音的喝問——

  「什麼人?」

  「陛下派奴婢來給這位夫人傳個話。」

  那身穿內侍公服的小黃門隔著木門對姜韞道:「沈夫人,陛下開恩,只要您辦事得力,定不叫謀逆案牽扯到您娘家。」

  姜韞沒應聲,不多時又聽見那內侍窸窸窣窣遠去的聲音。

  ……

  這日入夜後,姜韞時刻警醒著盯著門外的動靜。臨到子夜,她忽聞錦瑟在門外低低的呼喚。

  她心口一跳,忙不迭起身靠近門邊。

  「娘子!您醒著嗎?」錦瑟輕手輕腳地把門上的鎖給打開了,推開門一見了姜韞便紅了眼,「娘子您受苦了……」

  姜韞眼眶也有些酸,從頭到尾地打量她一番,見她皆好好的才鬆了口氣。

  「奴婢被關在那邊院子裡的柴房裡了,是個中官救了奴婢,給了鑰匙,讓奴婢趕緊來放您出來……還讓咱們出了後院便往南走,那邊有馬車接應。」錦瑟說著,瞧了幾眼門外地上癱倒一片的禁軍,心下戚戚。

  姜韞對此毫不驚訝,聞言忙不迭拉著她出了宅子,一路往南走。錦瑟小心翼翼攙扶著她。二人趁著夜色,疾步而行。

  一路泥濘,荒草碎石割破了她柔嫩的腳踝,她全然不顧,咬著牙往南疾行。只盼著上了馬車,逃出生天。

  奈何天不遂人意,還未出寺廟,禁軍便發現她不見了。

  整個大安國寺頓時燈火通明,禁軍迅速包圍了所有的出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