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她剛冒出來,寒光一閃,一支長矛懸空刺向了她的脖頸。
姜韞呼吸一滯,垂著的眼眸瞥向這一行人的衣擺和鞋履。
平平無奇的衣裳,糙得仿佛是山裡的盜匪。鞋子沾滿了泥,細瞧之下才發現是緞面的,掩在泥土之下的暗紋很是別致。
姜韞緩緩避開那刀鋒,直起身子,抿了下乾澀的嘴唇,面無表情地直視執矛之人,吐出一個字:「水。」
那人顯然是奉命行事,見姜韞面色蒼白,孱弱至極,收了警惕的心思,轉頭遞了只水壺過來,連帶一些油紙包裹的乾糧。
姜韞又飢又渴,只遲疑了一瞬,便一氣兒接了過來,先仰頭喝了幾口水,爾後不動聲色地四下望了望。
荒郊野嶺,什麼也瞧不出來。
不多時,便見那領頭之人又去調動馬車重新啟程。
她深吸一口氣,捏緊了袖中的簪子,出聲問:「敢問閣下要挾持我去何處?」
無人應答。
姜韞指尖抑不住地輕顫,閉了閉眼。
在馬車啟程前,她趕忙坐了回去,以免磕傷了自己。
她從未體會過如此孤立無援的境地,連永遠在她身邊的錦瑟也不見蹤影。
馬車在漸濃的夜色中疾馳,在恐懼裹挾住自己之前,她冷靜地理清思緒。
若她記憶未有偏差,劫持她的這一行人……恐怕是出自當年戰功赫赫的神策軍,新朝初立後收歸進北衙的禁軍。
乃是皇帝在亂世起兵時一手組建的一支軍隊,跟隨他南征北伐,後來數次在宮變中護駕,忠心耿耿。
關東的謝家人恐怕再難等到她了。
這馬車只能是一路往西。
直抵京都。
……
一路上,姜韞很是安靜溫順地配合這些「劫匪」,不聲不響地整日悶在車裡。
那領頭之人見她如此識勢,雖未放鬆警惕,卻對她的合理要求有求必應。
只除了不讓錦瑟回到她身邊,和她同車而行。
姜韞得知錦瑟仍好好的,心便放下了大半。她又隔著車簾對車外人道:「我身子不適,煩請閣下進城為我尋一位郎中。」
從關東到京城,不比從幽州到關東那般近,這一路上行進了半月,縱是停歇甚少,才將將抵達冀州。
姜韞憂心忡忡地輕撫已然微微隆起的小腹,暗自告誡自己定要沉住氣。
不知關東和幽州是否已然得知她被劫走的消息。
她思及此,不由攥緊了手心,好半晌才鬆開。
戰場上的紛爭她憂心也無用,要緊的是保重自己和孩子。
有孕在身是瞞不住的,況且如若皇帝劫持她是為了威脅沈煜,她有孕無疑只會讓皇帝更慎重對她。若是她腹中胎兒在這路上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反倒逼急了沈煜?皇帝定會讓她和孩子安穩抵京,至少在他和沈煜當面對峙之前,不會傷她半分。
那作普通護衛打扮的禁軍果不其然請了位郎中過來為她診脈。
只不過在診脈時,在一旁緊盯著動向,寸步不離。
姜韞按捺住遞信出去的心思。
這期間沿途她幾次三番欲不動聲色地留下記號之類,皆被這領頭之人給識破毀掉了。
她暗自咬了咬牙。
好在身子並無大礙,郎中叮囑了幾句後,便又被人押著離開了。
姜韞不得不放棄途中出逃的計劃。這一路人生地不熟,她眼下又身虛體弱,絕不能豁出去硬碰硬。
馬車一路往西去,她寢食難安熬了一路,瘦得下巴都尖了,好在腹中孩兒比她更堅強,一點也不鬧騰。
臨到京城的時候,天氣已然冷了下來,隱隱有初冬的寒意撲面而來。
禁軍的令牌讓馬車在京都長驅直入,姜韞連使計露面讓守城的官兵起疑的機會也無。
她心裡冷笑著盤算皇帝會把她扣押在何處。
到了京城,雖是天子腳下,可同樣是姜家和侯府的地盤。
馬車一路駛向了長樂坊內的大安國寺。不得不說是個好地方,和大明宮只隔著一條北街,正對著進宮的延政門,若是站在寺里樓閣上往北望,能清晰瞧見巍巍宮城裡連綿的宮殿。
姜韞被安置在寺廟後院的一處僻靜的宅子裡。
她急不可耐地想探聽外界的消息,奈何一連好幾日不曾有人踏足這寺廟的後院,唯有身披甲冑的禁軍層層把守。
直至她深夜驚醒,大喊腹痛,禁軍火急火燎地去宮裡報了信,派了位鬚髮皆白的太醫過來,她方覺機會來了。
……
紫宸殿。
殿內闃靜非常,落針可聞,宮女內侍戰戰兢兢地跪伏在地,大氣不敢出。
皇帝適才驟然起身,摔碎了博古架上的好幾隻梅瓶玉器。
瓷片、碎玉零落滿地,上前赤手收拾殘局的內侍被皇帝猛地踹了一腳,仰翻在地,又忙不迭跪好連連磕頭請罪告饒,全然不顧手掌和額頭汩汩湧出來的鮮血。
英國公在一旁沉默了幾息,擰著眉也跟著跪了下去。
「陛下息怒,當務之急是將西北都護八萬大軍逼退,且不能讓其過渭水,否則京都危矣。老臣請命率十萬禁軍北上攻打西北軍。」
皇帝揮袖一下子拂落了案几上高高堆著的捲軸,厲喝:「一個二個皆反了天了!沈煜在東北造反,薛延之在西北起了兵!」
姜韞呼吸一滯,垂著的眼眸瞥向這一行人的衣擺和鞋履。
平平無奇的衣裳,糙得仿佛是山裡的盜匪。鞋子沾滿了泥,細瞧之下才發現是緞面的,掩在泥土之下的暗紋很是別致。
姜韞緩緩避開那刀鋒,直起身子,抿了下乾澀的嘴唇,面無表情地直視執矛之人,吐出一個字:「水。」
那人顯然是奉命行事,見姜韞面色蒼白,孱弱至極,收了警惕的心思,轉頭遞了只水壺過來,連帶一些油紙包裹的乾糧。
姜韞又飢又渴,只遲疑了一瞬,便一氣兒接了過來,先仰頭喝了幾口水,爾後不動聲色地四下望了望。
荒郊野嶺,什麼也瞧不出來。
不多時,便見那領頭之人又去調動馬車重新啟程。
她深吸一口氣,捏緊了袖中的簪子,出聲問:「敢問閣下要挾持我去何處?」
無人應答。
姜韞指尖抑不住地輕顫,閉了閉眼。
在馬車啟程前,她趕忙坐了回去,以免磕傷了自己。
她從未體會過如此孤立無援的境地,連永遠在她身邊的錦瑟也不見蹤影。
馬車在漸濃的夜色中疾馳,在恐懼裹挾住自己之前,她冷靜地理清思緒。
若她記憶未有偏差,劫持她的這一行人……恐怕是出自當年戰功赫赫的神策軍,新朝初立後收歸進北衙的禁軍。
乃是皇帝在亂世起兵時一手組建的一支軍隊,跟隨他南征北伐,後來數次在宮變中護駕,忠心耿耿。
關東的謝家人恐怕再難等到她了。
這馬車只能是一路往西。
直抵京都。
……
一路上,姜韞很是安靜溫順地配合這些「劫匪」,不聲不響地整日悶在車裡。
那領頭之人見她如此識勢,雖未放鬆警惕,卻對她的合理要求有求必應。
只除了不讓錦瑟回到她身邊,和她同車而行。
姜韞得知錦瑟仍好好的,心便放下了大半。她又隔著車簾對車外人道:「我身子不適,煩請閣下進城為我尋一位郎中。」
從關東到京城,不比從幽州到關東那般近,這一路上行進了半月,縱是停歇甚少,才將將抵達冀州。
姜韞憂心忡忡地輕撫已然微微隆起的小腹,暗自告誡自己定要沉住氣。
不知關東和幽州是否已然得知她被劫走的消息。
她思及此,不由攥緊了手心,好半晌才鬆開。
戰場上的紛爭她憂心也無用,要緊的是保重自己和孩子。
有孕在身是瞞不住的,況且如若皇帝劫持她是為了威脅沈煜,她有孕無疑只會讓皇帝更慎重對她。若是她腹中胎兒在這路上有個三長兩短,豈不是反倒逼急了沈煜?皇帝定會讓她和孩子安穩抵京,至少在他和沈煜當面對峙之前,不會傷她半分。
那作普通護衛打扮的禁軍果不其然請了位郎中過來為她診脈。
只不過在診脈時,在一旁緊盯著動向,寸步不離。
姜韞按捺住遞信出去的心思。
這期間沿途她幾次三番欲不動聲色地留下記號之類,皆被這領頭之人給識破毀掉了。
她暗自咬了咬牙。
好在身子並無大礙,郎中叮囑了幾句後,便又被人押著離開了。
姜韞不得不放棄途中出逃的計劃。這一路人生地不熟,她眼下又身虛體弱,絕不能豁出去硬碰硬。
馬車一路往西去,她寢食難安熬了一路,瘦得下巴都尖了,好在腹中孩兒比她更堅強,一點也不鬧騰。
臨到京城的時候,天氣已然冷了下來,隱隱有初冬的寒意撲面而來。
禁軍的令牌讓馬車在京都長驅直入,姜韞連使計露面讓守城的官兵起疑的機會也無。
她心裡冷笑著盤算皇帝會把她扣押在何處。
到了京城,雖是天子腳下,可同樣是姜家和侯府的地盤。
馬車一路駛向了長樂坊內的大安國寺。不得不說是個好地方,和大明宮只隔著一條北街,正對著進宮的延政門,若是站在寺里樓閣上往北望,能清晰瞧見巍巍宮城裡連綿的宮殿。
姜韞被安置在寺廟後院的一處僻靜的宅子裡。
她急不可耐地想探聽外界的消息,奈何一連好幾日不曾有人踏足這寺廟的後院,唯有身披甲冑的禁軍層層把守。
直至她深夜驚醒,大喊腹痛,禁軍火急火燎地去宮裡報了信,派了位鬚髮皆白的太醫過來,她方覺機會來了。
……
紫宸殿。
殿內闃靜非常,落針可聞,宮女內侍戰戰兢兢地跪伏在地,大氣不敢出。
皇帝適才驟然起身,摔碎了博古架上的好幾隻梅瓶玉器。
瓷片、碎玉零落滿地,上前赤手收拾殘局的內侍被皇帝猛地踹了一腳,仰翻在地,又忙不迭跪好連連磕頭請罪告饒,全然不顧手掌和額頭汩汩湧出來的鮮血。
英國公在一旁沉默了幾息,擰著眉也跟著跪了下去。
「陛下息怒,當務之急是將西北都護八萬大軍逼退,且不能讓其過渭水,否則京都危矣。老臣請命率十萬禁軍北上攻打西北軍。」
皇帝揮袖一下子拂落了案几上高高堆著的捲軸,厲喝:「一個二個皆反了天了!沈煜在東北造反,薛延之在西北起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