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賈元春上一世久居宮廷,如何聽不出王夫人這番話中的酸苦辣咸,因岔開話道:「倒是記得姑母膝下有一女,比寶玉小一歲來著。」

  「嗯,今年兩歲了,取了名兒叫黛玉。聽說小小年紀已經能看出是個美人胚子,只是像是從胎裡帶著虛症,照料稍有疏忽就是一場大病……」王夫人說到這裡,面上的嫉妒之色稍減,「她養了這麼個女兒,也不容易。」

  賈元春思索著:這林姑丈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林姑丈,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聖祖爺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林姑丈之父,又襲了一代;至林姑丈,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林姑丈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上一世林姑丈在黛玉之後又得一子,可惜不過三歲便夭折了。姑母去了之後,老祖宗做主將黛玉接到賈府養育著。

  以俗世觀念細論起來林姑丈一死,黛玉既無誥命在身又無宗族倚仗,況且父母早亡、幼弟早夭,這樣的女子想要嫁人,男方父母心裡總要掂量一二。在賈元春看來,寄居賈府之後,嫁給寶玉已經算得上是黛玉最好的出路。

  只是……

  賈元春望向王夫人,她的母親長子早夭,雖遺下一弱孫,卻因為長媳乃是寡母不能抱來養育;長女幼子都由老祖宗養著,她這個長女更是一入宮廷十餘年,不得孝敬於膝下。母親只得將一腔關愛都傾灑在寶玉身上,誰曉得到頭來兒子的婚事她這做母親的卻無法插手。

  上一世,賈元春知道母親的意思,是看好姨母家的表妹名喚寶釵的,她也願意成全母親這一點心念,不惜違逆了老祖宗的意思。但是這一世,為著玉成木石前盟,她必須要讓黛玉得以嫁給寶玉。

  察覺到女兒的目光,王夫人看過來,笑著伸手抿抿鬢角,道:「做什麼這樣子看人,怪怪的。」

  「母親……」賈元春心下愧疚,不由得將頭靠在王夫人肩膀處,抱住她的胳膊低聲道:「母親,女兒一定要讓您能事事順心如意。」

  王夫人聽了這話,先是一愣,繼而竟有些不知所措不好意思,活了半世,從未有人這樣直白得說要對她好——她這個大女兒向來端莊,又自幼養在老祖宗身邊,雖是親母女卻到底少了幾分親密……想著,王夫人已是濕了眼眶,她拍著女兒的手臂,喃喃道:「真是孩子話,事事順心如意只怕是連神仙都求不來的……你有這份心,就足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 11 章

  賈珠之妻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她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這李氏十五歲上嫁入賈府,溫良恭儉讓五德俱全,家裡老小沒有一個不喜愛她的。每常閒了,也不過陪侍小姑等練針線,學描繡,進規退矩一絲也不能亂。及至近日賈珠病了,李氏衣不解帶照料看護,毫不倦怠更無怨言,倒讓丈夫感愧。

  賈元春跟著王夫人一進內室,隔著屏風就聽到賈珠正對李氏道:「這幾日累了你了,讓丫頭們來守著,你也該歇歇……」

  「我服侍你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裡有什麼累不累?」李氏柔聲嗔怪。

  賈元春與王夫人都不是那等促狹人,這元春便拉著王夫人悄悄退了出去,將腳步放重些,走到窗戶下隔著喊,「大嫂子可在家裡麼?」

  李紈忙答應著迎出來,賈元春因笑道:「我才從老祖宗那兒辭了出來,聽說大哥病了,過來看看。」

  王夫人目光在長媳身上一轉,見她穿著半舊的家常衣裳,髮絲齊整,只是面色憔悴,眼窩處發青,便笑道:「照料珠兒,累了你了。」

  李紈陪笑道:「母親言重了,媳婦不過是做份內之事。」說著將二人迎進內室。

  「大嫂子這怎麼一個丫頭也不見,可是躲懶去了?」賈元春問道。

  李紈笑道:「小丫頭們聽說大姑娘從宮裡回來,都去二門等著看了,我也不拘著她們,這會子許是湊在一處說話呢。幾個大丫頭,昨晚在外間給大爺守著的那三個,我讓她們去歇著了。方才金寶去給大爺端藥,不留心叫砂鍋底燎了手指,我記得大太太那兒的獾油還有半罐子,讓她去討要點上藥去了……」細說起來,竟是各有各的事。

  賈元春點頭道:「只嫂子這裡沒有人也不像樣子,回頭讓我房裡的丫頭來幫襯一二。」她上一世為一宮之主,雖然本性平和,時日久了總有些不同,這竟是說在王夫人前頭了。

  王夫人卻笑得欣慰,「你這入宮一趟,倒比先前越髮長進了。」

  說話間三人已是轉過屏風,那賈珠早聽得聲響,披衣束髮,下床相迎。

  賈元春抬眼看去,只見長兄身形瘦削,面色暗黃,似是肺氣不足;然而行走自如,面帶笑容——與常人並無二致,如何不出旬月就一病去了呢?

  那李紈先侍奉王夫人在上首坐了,又親自搬了個繡墩請元春坐。元春欠身謝過就坐,凝目望著賈珠詢問道:「哥哥身上可好,聽說太醫已經看過了,卻是怎麼說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