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想法根深蒂固, 直接導致稷下學宮每年「畢業」之人,到秦國謀求發展的人最少。

  可正因為這種想法根深蒂固, 所以在發現事實超出自己預料的時候,他們才會如此震驚——

  若是一開始到秦國只是為了一探虛實, 在確定眼前景象並非特例, 而是整個秦國的百姓都過得這般愜意自得後,他們便生出了留下觀望的心思。

  稷下學宮許多學子相較於封侯拜相, 其實更希望埋頭做學問。

  秦國這個即將開辦的學校,非常符合這群人的胃口。

  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 當他們的「報名表」遞上去後, 最後被錄取的人數卻不到一掌之數。

  所有人:「……」

  雖未明言, 但他們心底其實是很為自己稷下學宮的出身感到自傲的, 也從不覺得自己會不被錄取。

  也不對……

  應該說他們想到了自己不被錄取的可能,卻覺得自己不被錄取的原因必然是學識比不上自己的同門。

  也即是,被同門打敗。

  可事實給了他們一巴掌。

  一群人看著學校院牆外張貼的錄取名單,周圍喧鬧不已,他們卻靜默無言。

  這時,有人想到了早一步入秦的李斯與張蒼。

  還有被韓國送入秦國效力的韓非。

  這三人哪怕在稷下學宮,那也是所有人中的佼佼者。

  張蒼因為年齡小,本身又更偏愛數學與天文曆法相關的知識,倒是名聲不顯。

  但韓非與李斯二人,一個是韓國公子,兼有口吃的反差;一個為了入秦又早早鋪路,最愛出風頭;同時二人還都是荀子門下子弟,所以名聲非常響亮。

  一群人散開後各自打探,然後得知李斯雖受重用卻遠在雍城,韓非則被困在咸陽宮內修書撰文,唯有張蒼身在咸陽且出行自由。

  幾人商量一番,派出了張蒼的同門登門拜訪。

  也是巧了,同門找來的時候,張蒼正好與祭祀交流結束,因覺得頗有所得,正在自己住處研究數學題。

  聽到有人拜訪,張蒼有些奇怪,卻還是讓人將其請了進來。

  張蒼入秦許久,許是周圍環境簡單,眼神仍舊清澈透亮,一身少年意氣也不曾消磨半分。

  見到這樣的張蒼,同門竟生出了些許時空錯亂之感。

  怔愣一瞬後,他笑著上前:「張兄,許久不見,別來無恙啊!」

  張蒼之前不是與秦國這群大老粗打交道,就是與天性直率且語言有障礙的祭祀交流,已經習慣了直來直往,一時沒想起,便下意識地回答:「無事無事,某在咸陽過得不錯,衣食考究,還有志同道合之人每日研究學問,消磨時間,自沒有什麼不好的。」

  話落,屋內頓時一片死寂。

  好一會兒後,張蒼腦子轉過彎兒來了,趕緊與同門道歉,又自謙幾句,好懸才將自己的形象拉了回來。

  同門本就想要打探具體消息,且有求於人,倒是沒有在意。

  他頓了頓,小聲詢問:「秦國的生活真有這般好?比之齊楚如何?」

  楚國國土面積大,且多平原,每年稅收的糧食都能裝滿糧倉;齊國有礦,更是富得流油。

  這兩個國家的百姓生活也許與其他國家沒兩樣,但上層王室權貴顯然是幾個國家中最奢靡享受的。

  稷下學宮落於齊國都城,學子們的生活自然不差。

  張蒼回想片刻後,篤定開口:「咸陽百姓比齊國臨淄的百姓生活條件更好。」

  說完,他以自己的理科思維,一條一條地舉例論證,將咸陽百姓比臨淄百姓生活好在什麼地方,全都說了出來。

  比如咸陽百姓可夜不閉戶,比如咸陽百姓人人溫飽,比如咸陽百姓飲食豐富……

  聽得張蒼的同門對秦國大為改觀,心裡也生出了留下的想法。

  不過……

  同門不太好意思地開口:「某還有一問。只是不知秦國趙太后想要修建的這所學校,招收的老師都有什麼要求?我們此次入秦之人二十幾,全都到官府報了名,但最後被錄取為老師的卻不過一掌之數。」

  張蒼沉迷數學,還不知道秦國要建學校呢。

  一番細問之後,他才知道具體細節。

  只是就算知道,張蒼也無法告訴同門這所學校招收老師條件。他行動力不錯,見同門確實想要留下,於是乾脆讓其帶路,去看了眼遲此次招收的老師名單。

  只要知道被錄取的老師是誰,總能總結出一些規律。

  同門一想也是,便帶著張蒼前往學校門口。

  看完名單,張蒼一臉同情地看向同門。

  同門茫然:「怎麼了?可是這名單有什麼問題?」

  張蒼搖頭:「名單沒什麼問題,只是……」

  「只是?」

  「除去稷下學宮被錄取的那些同門,剩下被招收的老師,大多曾在秦國擔任過正經官職,且本職工作出色,在百姓中名聲頗好。」

  簡而言之,人家有做官經驗。

  這時候的百姓讀書,可沒什麼做學問的想法,人就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好的出路,最好能入朝為官。

  哪怕權貴,同樣也是如此。

  就像張蒼,雖然沉迷數學與天文曆法,可他儒學法學仍舊學得不錯,如今也沒落下;等到了年紀,閱歷增加了,他也肯定是要入朝為官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