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官員的名字,就是張蒼在打探朝中消息時知道的。

  他已經開始為入朝為官做準備了。

  大環境如此,那學校在招收老師的時候優先選擇有做官經驗的,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畢竟稷下學宮這群學子空有學問,而無實操經驗。

  除非這些學子的學識極其出眾,或者非常擅長教導學生,否則人為什麼要聘請他們?

  畢竟秦國從上到下,都透露著「實用至上」的氣質。

  同門瞬間明白了張蒼眼神的含義,但也覺得不解:「那些官員,為何願意教導學生?秦王與趙太后難道不介意他們放下職務,跑來學校不務正業?」

  張蒼笑答:「自然是已經告老的官員。」

  同門仍舊不解。

  張蒼解釋:「秦人入讀這所學校,束脩全免;且學校裡面教導的知識,也不局限於做官之道,還有許多墨家、農家、道家等對百姓有益的學派知識。」

  這部分就是走的職高、專科的路子了。

  當然,若是學這些知識的學生有天賦,也可深造,前途並不比做官差。

  免費,更實用的知識。

  同門立刻意識到了那些已經辭官的官員,為何願意在年老時將時間花在教導學生上。

  張蒼又提了一句:「據說范相國與武安君也會進入學校教學。」

  同門:「!!!」

  原來如此!

  震驚之後,同門不免變得沮喪起來:「若是這樣,我就沒辦法進入學校任職了。」

  他嘆了口氣,思索著何時離開。

  咸陽可是秦國最繁榮的城市,消費水平可不低,他若是沒個進項,可不敢在咸陽逗留。

  張蒼看向同門,思索後忍不住開口:「我記得你在術數與天文曆法一道也很有天賦,不如留下與我一起研究?」

  同門疑惑:「術數與天文曆法?」

  張蒼於是解釋了自己這段時間在秦國是在做什麼,最後說了句:「你且放心,太后對我們這樣的……額,專業人才,非常看重,一應待遇不必官員差,若是有了新發現,還能得到一筆不菲的獎賞。」

  同門頗為心動,但想到這次一起過來的其他人,又開始糾結起來。

  張蒼思索一番,思及自己這段時間在秦國生活得不錯,總該報答一番才是。

  正好秦國對求賢若渴,若能將同門留下,秦王與太后也會高興。

  畢竟戰國也就稷下學宮一個正經的教育場所,大半人才都是從裡面出來的。

  裡面的學子還不局限於學派,自己想學什麼知識就可以學什麼知識,老師也不會多管——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最出名的學生卻是法家代表人物。

  各國都對裡面的人才虎視眈眈,秦國也不例外。

  同門點頭,同意了張蒼的提議。

  張蒼安頓好所有同門後,立刻入宮求見趙馨。

  趙馨正愁著人才儲備不夠,想要四處招攬呢,正好瞌睡來了送枕頭,她當即喜不自禁地將人全都留了下來,且立刻找來范睢,請他幫忙考驗一番這群學子本事,再將人安置到合適的位置。

  不適合當老師,又不是不能做其他事。

  鄭國渠修建大半,沒多久就要收尾了,以嬴政的性子,想必過不久就要開啟戰爭。

  可秦國人打仗行,有才有名的將軍也是一打一打地,但有名的後勤人才,幾乎沒有。

  就連范睢,那也是更擅長在戰爭中出謀劃策的。

  這也是秦國打下其他國家後,直到秦國滅亡也仍有不少人抵抗的原因,因為沒有徹底消化掉那些人口與土地。

  稷下學宮這群人,打仗也許不行,搞後勤、安撫民心卻是一把好手。

  她之前在招聘學校老師的時候,看到這群人的簡歷就很心動,只是他們一來太年輕,二來大多奉行其他學派,三來基本全是齊楚等國的人。

  第一所學校出來的第一批學生,總是特殊的,不能打滿了其他國家的烙印,也不能被儒家思想影響太深。

  階級森嚴的思想,與趙馨人物衝突劇烈。

  秦國的階級已經夠分明了,不需要儒家思想來加固。

  可戰後修養,這群學子卻能有奇效。

  范睢雖然不太明白趙馨想法,建議她與嬴政商量一番。

  趙馨知道他不想在自己為官生涯的最後一頓時間出事兒,於是理解地叫來了嬴政。

  嬴政一眼就看出了趙馨的打算。

  想到前世自己打完仗,確實在戰後這一塊兒做得不夠好,於是完全直接開口:「不用太著急,先將人留下再說。」

  第100章

  秦國打從吞了趙國的領土後, 就一直缺人手。

  雖然也有有培養小吏的「學校」,但培養出的人才只能負責基層和細節方面的管理工作,大方向上還需要更多時間的歷練。

  只是和平時期不顯, 國內人才也勉強可以支應。

  所以這批人才入秦, 大家都高興。

  既然這些人才是為了戰爭培養,范睢便直接將人安排去了基層。

  並不需要額外安排官職, 直接在原本的職位上多加一個副職,然後直接將人空降過去大。

  他們的頂頭上司也都提早得到了消息,知道這群人才培養出來後的真正作用,在沒有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非常樂意帶著這些空有學問而鎢實操經驗的學子們,熟悉一下各個官職的職務範圍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