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代王擔心匈奴,這些貴族就說貴族之前與秦國達成合作,如今已經極少跑到代地擄掠了。

  畢竟到別人的地盤搶東西,肯定會遇到反抗,難免死人。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當然不願意將拿自己的性命去換一份也許根本不能讓自己與家人吃飽的食物。可一旦被秦國知道他們搶了或殺了中原百姓,秦國可不會與他們做生意了。

  畢竟草原那麼多部族,缺了一個部族的羊毛,對秦國完全沒影響。

  但那個部族的影響,可就太大了。

  所以這幾年,代地其實還挺平靜,幾乎沒與匈奴打過仗。

  這是事實,只是代地之前消息不通,一直不知道匈奴沒到代地搶東西的原因。

  如今知道了,李牧的作用與地位也就沒有那麼大那麼高了。

  至於代王不忍?

  「代王,您怎麼就不想想,之前那些流言到底從何而起?指不定就是李牧自己讓人傳出,後來又封口來試探您的想法呢。」

  「就算不是李牧,李牧的手下也絕對有類似的想法。」

  「就是,我之前與李牧手下接觸,對方就曾說過類似話,說要讓我好看。李牧來了,不說懲戒那個手下,竟然打了臣一頓板子!」

  其實是他先挑釁,激得對方口不擇言。

  但,誰管呢?

  話本就是李牧手下說的,他可沒有撒謊!

  類似的話,其他官員也說了許多。

  慢慢地,代王「不得不」相信,李牧有了異心的「事實」。

  對於貴族們的提議,代王也忍不住,動心了。

  於是不久,整個代地就亂了起來。

  李牧一開始還想挽回,想要解釋,但他手下們早就對這群幹啥啥不行,吃喝享受第一名的貴族們不滿了。

  以前李牧尊敬代王,一直管著手下,手下為了李牧,只能忍了。

  可如今人自己把把柄遞到他們手上,他們豈有不要之理?

  情況發展到最後,哪怕是李牧,也完全沒辦法叫停兩方人馬的明爭暗鬥,除了沒有動武,兩邊啥做了。

  但不動武,李牧手下到底吃虧。

  於是不久,連不動武的潛規則都被打破了,整個代地一鍋亂燉,老百姓幾乎閉門不出,根本不敢出門。

  最後還是一位當地德高望重的老翁,親自求見李牧,讓局面迎來了一絲轉機。

  李牧愛國,但國已經沒了。

  李牧想要復國,但他選擇的君王,想要奪他的權,想要廢了他。

  李牧愛護手下的兵,但士兵們熱血上頭,已經不聽令了。

  如今他最在意的,已經變成了自己治下的百姓。

  老翁勸他上位,「因為只有將軍登上王位,代地才能真正地恢復平靜。」

  李牧還是過不去心裡那關,他不願意稱王。

  他還在猶豫的時候,有人幫李牧做了決定——

  他的手下也不知是誰,生出了瞞著李牧,將其擁立成王的想法。

  李牧沒想到手下這麼大膽,根本沒有防備,所以……

  事情都走到這個地步了,李牧就算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兩方人馬的矛盾,幾乎已經不可調和。

  恰在這時,王翦領著十萬大軍,來到了代城之外,直接將整個代城都包圍了。

  李牧當即下令死守代城。

  然而……

  代王身邊的幾個貴族,眼見奪權無望,擔心李牧清算,於是趁機帶著所有家當打開城門,投敵了。

  王翦:「……」

  這場仗,贏得有點兒輕鬆啊。

  代地百姓聽到消息,自發地組成軍隊前來支援,卻只看到一地秦軍,以及代城城牆上插滿的秦軍旗幟。

  ……

  李牧都快氣厥過去了,如今卻只能給代王收拾爛攤子——

  雖然打開城門投敵之事並非出自代王命令,但那幾個貴族本就是代王心腹,事情發生後,代城所有百姓都對代王恨得咬牙切齒。

  李牧很清楚,若是不想辦法,代城百姓只要找到機會就會因為遷怒,對代王不利。

  到底是趙王殘存的唯一血脈,李牧不能眼睜睜看著他死。

  嬴政眼神奇怪地看著李牧:「你是說,想要讓寡人留代王一命?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寡人將他殺了可以永絕後患,若是留下反倒遺禍無窮。」

  李牧跪在階下,慘笑:「若秦王應允,李牧自當為秦國效力。」

  嬴政的眼睛,歘一下,亮了。

  與李牧相比,一個區區趙國王室血脈,他還養得起。

  第86章

  趙馨感覺如今的發展吧, 就挺像是在玩集卡遊戲的。

  她甚至覺得,若不是廉頗已經沒了,嬴政怕是還想將這位「遺留」在外的四大將之一給弄回秦國。

  就, 挺離譜的!

  不過這樣的發展, 對秦國顯然是有利的。

  雖然這個發展, 也讓其他幾個國家, 尤其是與秦國一下從遠交近攻中的「遠交」, 一下變成了「近攻」的燕國, 在發現這一事實之後,實在有些肝顫兒。

  許多國家提心弔膽,什麼都做不下去了,就連打仗都覺得不香了,就想知道已經很多年沒有出兵過的秦國,會不會在這次戰爭之後,直接加足馬力開始攻打其他國家。

  他們等啊等,等啊等,最後卻等了個寂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