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李牧後來與繼任趙王之間的矛盾之一, 功高震主這種事, 少有君王可以冷靜對待;另一個矛盾則是當時繼任的趙王就是那個被他帶頭反對立太子的倡後之子。

  但就算如此,歷史上他與這位腦子有坑的趙王嫌隙極深,也一直對趙國忠心耿耿,一切言行都以趙國為先。

  可惜,趙王可不懂什麼家國大義。

  趙王和李牧關係差,又忌憚他勢力,於是哪怕大戰當前,他也能做出因為一個聽起來非常荒謬的流言,就讓人將其伏擊害死了。

  雖然那位倡後之子已死,如今在代地稱王的是當初的廢太子。

  但廢太子與李牧之間,可不見得就關係和睦了。

  畢竟代地是李牧大本營,代王就算在代地稱王,李牧在代地百姓心中恐怕也是無冕之王,地位比代王高得多。

  嬴政笑了笑:「朕記得這個代王,膽小懦弱又心比天高,一開始還好,如今幾年過去,他與李牧之間怕也矛盾重重,甚至可能在代地吃了不少癟。」

  李牧不會故意讓代王吃癟,但下面那些人對兩者不同的態度,卻極可能讓代王覺得自己被欺負了。

  畢竟那位代王除了血脈身份,可沒什麼過人的本事。

  趙馨看向嬴政:「你想怎麼做?」

  嬴政笑了笑:「不需要其他辦法,反間計就夠了。」

  趙馨啞然。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這法子其實才是真正殺人不見血,且最有效的計謀。

  反間計這種法子,除非被反間的兩人或兩個勢力之間毫無嫌隙,對彼此也毫無保留,否則就算不能讓兩者反目成仇,也一定會讓兩者對彼此生出芥蒂。

  有了芥蒂後,只需時不時松鬆土,施施肥,早晚達成目的。

  而李牧與如今的代王之間,顯然不可能毫無嫌隙。

  趙馨點頭:「我明日就讓人按照你的計劃,去代地散播一些流言。」

  這方面的人才倒是不缺,畢竟秦國在國與國的戰爭之中,使用得最多的就是反間計。

  廉頗就因此臨陣被換,被出身將門世家卻毫無經驗的趙括頂替了主將之位。

  ——就是紙上談兵的那個趙括。

  當然最後的結果也如了秦國的願,趙國被揍得幾乎爬不起來。

  何況之前趙馨在信陵君身上,也用過這個法子。

  趙馨直接將此事交給了范睢。

  范睢還挺奇怪:「太后為何想起了代王?」

  趙馨不答,轉頭看向嬴政。

  為了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想法與目的,今日嬴政再次趁著嬴小政午睡的時候,與趙馨一起召見了范睢。

  嬴政答道:「代王不足為懼,此計主要針對的是李牧。」

  范睢瞬間明白過來:「臣遵命,必不負王上所託。」

  於是沒多久,代地便開始流傳一些諸如——

  「代王無能,何不直接擁立李牧將軍在代地稱王?」

  「代王也就身份血脈比李牧將軍好,其實本人一無是處,讓他當王還不如李牧將軍當王。」

  「代王本就是李牧將軍在保護,平時還對李將軍看不順眼,實在忘恩負義!」

  ……

  這時候可沒人站出來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這種言論其實頗有些石破天驚之感。

  代地軍民以前雖然愛戴李牧,卻從未有過推翻代王的想法。

  但在聽到類似的言論之後,所有人都產生了一種恍然大悟之感——

  對啊,代王除了血脈之外,有什麼可以與李牧將軍比的?為什麼不能讓李牧將軍自立為王呢?

  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發生過!

  如今的齊國姓田,可最開始的秦國可姓姜,那是姜子牙的封地。

  不單單是代地的百姓,就連李牧手下那些早就對代王態度不滿的將領們,也都因為這些話生出了異樣的想法。

  不過很快,李牧就發現了這些流言,並果斷下令封口。

  流言確實沒人敢傳了,可李牧與代王的關係,同樣跌破了冰點。

  代王哪怕沒什麼本事,同樣也有幾個心腹。

  這些心腹在流言剛起的時候,就將其告訴了代王,並出於私心,編造了許多對李牧不利的流言。

  在之前,代王也許不會相信。

  或者相信了,也會從理智出發壓下來,故作不知。

  但那些話正是在代王怒火上頭的時候說的,就像是在燃燒的火苗上潑了一盆油,只會讓火勢更旺,而起不到半點兒滅火的效果。

  代王來到代地,並非孤身一人。

  除了幾個心腹,他也帶了幾個僥倖逃脫的趙國貴族,之後趙國被滅,僥倖沒被抓住的貴族官員們同樣逃向了趙國唯一殘存之地。

  而這些人,天然就與代王處於同一同盟。

  過慣了高高在上的日子,誰還願意寄人籬下呢?何況許多貴族與李牧之間,早就因為當初廢太子之事起了齟齬。

  這群人非常希望,代王可以廢了李牧,將其手中權利交給自己。

  代王也不傻,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答應。

  畢竟李牧對他是真的不錯,就算對李牧有了隔閡,代王也從未想過奪了李牧手中權利。

  更何況,代地毗鄰匈奴,隨時可能被匈奴騷擾。

  但那些貴族向來是幹啥啥不行,拍馬屁與挑撥離間第一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