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周挽筠畢竟不是東明皇。
她執掌朝政的這些時日,勤政愛民,減免賦稅,為大梁平定了琉璃的戰事,幫逃荒的難民安度生活。
倘若她是一個男子,必定是個名垂青史的好君王。
「而我們還有天山教。」王滸山看向他,「陛下,人心都是可以掌控的。」
葉子期搖頭:「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天山教再如何人多勢眾,也不過百十人而已。更何況要說動這皇城中的百萬城民,談何容易?
王滸山跪下叩首:「倘若陛下相信微臣,微臣必定會還陛下一方大好江山。」
葉子期微微地皺眉,王滸山不肯明說,想必是藏匿著什麼顧慮。
可他畢竟年幼,上書房的書才念到「中庸之道」,於是他試探性地問:「先生有何法子?」
王滸山目光堅定:「請陛下信我。」
他躬身行禮:「臣下將永遠忠於大梁,忠於葉氏,忠於您。」
葉子期無可奈何。
王滸山的嘴很嚴,他什麼都問不出,可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是自己唯一的依仗。
他最終還是無力地點了點頭。
王滸山擲地有聲:「臣下不會讓您失望的。」
他躬身退去。
內監低聲道:「陛下……」
葉子期擺了擺手:「下去吧,朕乏了。」
*
天山教近日騷動明顯。
教主帶著教徒進入了地下迷宮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教徒們面面相覷,沒有教主的帶領,他們不知該何去何從。他們同樣也不知該去哪裡找他,因為這地下通道少說有幾百條,莫格是唯一一個熟知所有路線的人。
這時,先前意圖拉攏他們的中原官員跳了出來,他再一次奉上了黃金萬兩,聲稱他是延續了天人的旨意。
「天人要你們清理這世間的一切罪惡,你們願意麼?」
教徒的呼聲更響:「妖后即是罪惡。」
王滸山的目光更沉:「是,但妖后的追隨者,他們更該死。」
他們歡呼周挽筠的仁德,他們感恩周挽筠的明政,明明皇帝當朝,卻傳唱吟誦著太皇太后的稱謂,罪該萬死。
說到最後,王滸山振臂高呼。
「願天人降世!」
下面的眾多教徒不明所以,他們大多是胡人,周挽筠是否□□與他們無關。但他們知道聽從號令,就能獲得金銀財寶。
數百雙手齊齊地舉向天空,似是祈求,似是歡呼。
「願天人降世!」
翌日,城中的幾家醫館藥鋪前都排起了長隊,男女老少,通通都有。
醫館裡的小學徒忙得腳不沾地,被幾個師父指使得團團轉,好不容易趁著病人胡攪蠻纏的時候歇上一歇,卻看到店門前排起長隊,不由咋舌。
一問才知道,是吃壞了肚子。
順著隊伍問下去,傷寒跌打沒幾個,全是吃壞肚子的。
然後就是官服的巡捕匆匆地路過,小學徒順路打聽,領頭的官員匆匆答道:「聽說是有人在城中的幾條河裡下毒,上游下游都投了。」
投毒?
小學徒嚇壞了,頭一縮,趕回了醫館。
醫館、衙門、書院這些地方都是有自己挖的水井的,但大部分百姓挖不起井,就只好到城中的河裡挖水吃。
皇城偏南,多河多水,就連魚塘都有□□口,只是位置分布得很散。
要在這麼多、且這麼分散的地方投毒,那顯然不是私仇,那是恨上了全皇城的百姓啊!
醫館前的隊伍長了短,短了長。
往往是前一日剛治好,第二天又鬧了肚子。
可衙門也是毫無辦法,總不見得讓全城百姓不喝水吧?思來想去,唯有開放那幾口水井,可水井畢竟有限,最緊要的還是要抓住投毒的罪魁禍首。
巡捕查了兩日,發覺是無用功,這些人有組織有紀律,根本難以抓到,而衙門的巡捕數量有限,就那麼二十個巡捕,根本不可能跑遍全城的所有河,還不眠不休地守著。
而且河邊的沙地上開始出現字跡,上面寫的是:
——妖后不除,百姓不福。
妖后是誰,不言而喻。月湖夫人已經鋃鐺入獄,只有周挽筠仍安然無恙。
此事一出,終於驚動了太皇太后。
周挽筠沉思半晌,做下一個驚天動地的舉措:她出動了禁軍。
群臣都在驚呼萬萬不可,禁軍絕不能如此大材小用。王滸山無疑反對得最激烈的那一個:「百姓不過病痛,並未危及性命,何須動用禁軍?」
而周挽筠的回答是:「禁軍本就該護佑大梁,此是他們的職責。」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軍隊自然是該拱衛天子和皇位的,何時需要動用他們來保護那些平頭百姓了?
但他們仍然不敢說。
畢竟兵權握在周挽筠的手中。
「太皇太后英明。」
禁軍果真訓練有素,他們四處圍追堵截,甚至動用了□□和十字弓,不出半日,已經接連活捉了三個天山教徒。嚴刑拷問之下,又問到了天山教的地下宮殿。
太皇太后的懿旨即刻下來,全部活捉,帶回來好好地拷問。另,尋出一個叫君亞的大赫人。
傍晚時分,禁軍凱旋,羈押著數百人的天山教徒。
但——
她執掌朝政的這些時日,勤政愛民,減免賦稅,為大梁平定了琉璃的戰事,幫逃荒的難民安度生活。
倘若她是一個男子,必定是個名垂青史的好君王。
「而我們還有天山教。」王滸山看向他,「陛下,人心都是可以掌控的。」
葉子期搖頭:「不過是蚍蜉撼樹罷了。」
天山教再如何人多勢眾,也不過百十人而已。更何況要說動這皇城中的百萬城民,談何容易?
王滸山跪下叩首:「倘若陛下相信微臣,微臣必定會還陛下一方大好江山。」
葉子期微微地皺眉,王滸山不肯明說,想必是藏匿著什麼顧慮。
可他畢竟年幼,上書房的書才念到「中庸之道」,於是他試探性地問:「先生有何法子?」
王滸山目光堅定:「請陛下信我。」
他躬身行禮:「臣下將永遠忠於大梁,忠於葉氏,忠於您。」
葉子期無可奈何。
王滸山的嘴很嚴,他什麼都問不出,可眼前的這個人已經是自己唯一的依仗。
他最終還是無力地點了點頭。
王滸山擲地有聲:「臣下不會讓您失望的。」
他躬身退去。
內監低聲道:「陛下……」
葉子期擺了擺手:「下去吧,朕乏了。」
*
天山教近日騷動明顯。
教主帶著教徒進入了地下迷宮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教徒們面面相覷,沒有教主的帶領,他們不知該何去何從。他們同樣也不知該去哪裡找他,因為這地下通道少說有幾百條,莫格是唯一一個熟知所有路線的人。
這時,先前意圖拉攏他們的中原官員跳了出來,他再一次奉上了黃金萬兩,聲稱他是延續了天人的旨意。
「天人要你們清理這世間的一切罪惡,你們願意麼?」
教徒的呼聲更響:「妖后即是罪惡。」
王滸山的目光更沉:「是,但妖后的追隨者,他們更該死。」
他們歡呼周挽筠的仁德,他們感恩周挽筠的明政,明明皇帝當朝,卻傳唱吟誦著太皇太后的稱謂,罪該萬死。
說到最後,王滸山振臂高呼。
「願天人降世!」
下面的眾多教徒不明所以,他們大多是胡人,周挽筠是否□□與他們無關。但他們知道聽從號令,就能獲得金銀財寶。
數百雙手齊齊地舉向天空,似是祈求,似是歡呼。
「願天人降世!」
翌日,城中的幾家醫館藥鋪前都排起了長隊,男女老少,通通都有。
醫館裡的小學徒忙得腳不沾地,被幾個師父指使得團團轉,好不容易趁著病人胡攪蠻纏的時候歇上一歇,卻看到店門前排起長隊,不由咋舌。
一問才知道,是吃壞了肚子。
順著隊伍問下去,傷寒跌打沒幾個,全是吃壞肚子的。
然後就是官服的巡捕匆匆地路過,小學徒順路打聽,領頭的官員匆匆答道:「聽說是有人在城中的幾條河裡下毒,上游下游都投了。」
投毒?
小學徒嚇壞了,頭一縮,趕回了醫館。
醫館、衙門、書院這些地方都是有自己挖的水井的,但大部分百姓挖不起井,就只好到城中的河裡挖水吃。
皇城偏南,多河多水,就連魚塘都有□□口,只是位置分布得很散。
要在這麼多、且這麼分散的地方投毒,那顯然不是私仇,那是恨上了全皇城的百姓啊!
醫館前的隊伍長了短,短了長。
往往是前一日剛治好,第二天又鬧了肚子。
可衙門也是毫無辦法,總不見得讓全城百姓不喝水吧?思來想去,唯有開放那幾口水井,可水井畢竟有限,最緊要的還是要抓住投毒的罪魁禍首。
巡捕查了兩日,發覺是無用功,這些人有組織有紀律,根本難以抓到,而衙門的巡捕數量有限,就那麼二十個巡捕,根本不可能跑遍全城的所有河,還不眠不休地守著。
而且河邊的沙地上開始出現字跡,上面寫的是:
——妖后不除,百姓不福。
妖后是誰,不言而喻。月湖夫人已經鋃鐺入獄,只有周挽筠仍安然無恙。
此事一出,終於驚動了太皇太后。
周挽筠沉思半晌,做下一個驚天動地的舉措:她出動了禁軍。
群臣都在驚呼萬萬不可,禁軍絕不能如此大材小用。王滸山無疑反對得最激烈的那一個:「百姓不過病痛,並未危及性命,何須動用禁軍?」
而周挽筠的回答是:「禁軍本就該護佑大梁,此是他們的職責。」
文武百官面面相覷,軍隊自然是該拱衛天子和皇位的,何時需要動用他們來保護那些平頭百姓了?
但他們仍然不敢說。
畢竟兵權握在周挽筠的手中。
「太皇太后英明。」
禁軍果真訓練有素,他們四處圍追堵截,甚至動用了□□和十字弓,不出半日,已經接連活捉了三個天山教徒。嚴刑拷問之下,又問到了天山教的地下宮殿。
太皇太后的懿旨即刻下來,全部活捉,帶回來好好地拷問。另,尋出一個叫君亞的大赫人。
傍晚時分,禁軍凱旋,羈押著數百人的天山教徒。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