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山如此多嬌,誰能不為之折腰?

  孫策本就是開疆拓土的年輕俊傑,如何能忍得住手癢心動。

  「陛下?」曹昂念過信中內容,心知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東南亂起,引起連鎖反應,可能要出大麻煩的,到時候才平定的涼州與益州說不定又會反覆,他望向皇帝,卻見皇帝也正捏著一封信,臉上掛著一絲詭譎的笑容。

  「吳侯死了。」劉協將手上的信遞給曹昂,淡聲道:「他在丹徒山下打獵,被從前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

  曹昂怔怔接過信來,看過信上內容,又忍不住看向皇帝——這事情發生的實在太巧了。

  「別看朕。」劉協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有些惋惜道,「朕曾要孫權勸過他兄長的。」也不知說的是當初告誡孫策小心刺客,還是要孫策忠於漢室。

  曹昂抿著發乾的嘴唇,輕聲道:「吳侯孫策一死……」

  孫策的兒子還太小,兄死弟及,有孫權與伏壽夫婦在,那麼東南之地也算是收歸朝廷了。

  「伏壽這江東長公主的封號便算是坐實了。」劉協淡聲接道。

  第176章

  看過密信, 又連著見了幾十名周邊郡縣的官員,劉協捏著發脹的眉心,問道:「都見完了嗎?」

  曹昂道:「還有溫侯呂布, 約莫要晚上趕到了。陛下明日再見吧。」

  呂布是從徐州南部趕來的,他又不像劉備, 有關羽這樣的好兄弟第一時間給消息,所以來的就遲了。

  「不必, 讓他到了就來見朕。」劉協習慣了今日事今日畢, 自嘲道:「皇帝又如何?從長安來到官渡,朕也不過是從一處大籠子換到了小籠子裡, 本想著能沿河看看,誰知道還是終日看奏章見人。」

  曹昂笑道:「陛下想去河邊哪裡看看?只要不太遠, 讓子柏帶人跟著就是。」

  劉協想了一想,又搖頭道:「這會兒就算出去了,也是滿腦子政務, 還是等擒住袁紹再說吧。」

  話雖如此, 君臣二人都清楚,擒住了袁紹還有劉表,擒住了劉表還有千瘡百孔的中原萬民, 就算身體走出了皇宮走出了大帳,那顆心仍是不得自由。

  呂布一路疾馳而來,趕到的時候天色剛剛擦黑。

  數年不見, 他面上又多了風霜痕跡,將近兩米高的人, 在劉協原本的印象中,是極魁梧的,此時看來兩肩微微下塌, 竟好似壓了兩座山在身上。

  呂布激怒之下殺了王允,逃離長安時,皇帝還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如今卻已經是英挺的年輕人了。他沒有那麼講究禮儀,入帳望著皇帝,忍不住鼻酸,剎那間,當初在洛陽與長安中的一幕幕又湧上心頭,最後一幕是他逃離長安城前,在那個狹窄的小巷裡,轎子裡藏著王允的屍身,而皇帝送給他一個裝滿了乾糧銀兩的小包裹。那就是他離開長安城時,帶走的全部。

  「陛下。」呂布低聲喚道,激動而又悵惘。

  離開了長安城,這一路逃亡,一路廝殺,一路被利用,呂布才知道外面的日子多麼殘酷。袁術邀請他,又推開他;袁紹用他擊敗黑山賊,說要表奏他為司隸校尉,卻又安排人手秘密要殺了他;等最後在徐州落了腳,又不得不與曹操等人開戰,且連年的旱災與蝗災,叫他有時候都無法填飽手下士卒的肚子。

  只是管理徐州南部就如此艱難,呂布簡直不敢相信長安城小皇帝的日子。他偶爾念及長安時,總覺得小皇帝恐怕支撐不下來的。可是沒想到一年過去,兩年過去,長安堅如磐石;三五年過去後,皇帝親臨兗州,竟一舉擊敗了袁紹大軍,眼看著便要收復帝國東部。

  得到皇帝的準確消息,收到皇帝征討袁紹的檄文後,呂布連夜趕來覲見,心中五味雜陳。

  「奉先師父。」劉協含笑道:「別來無恙。」

  伴著這一句熟悉又陌生的「奉先師父」,呂布想起當初在皇宮中,教皇帝騎射的日子來,未央宮中的春與夏,濯龍園裡一圈又一圈的練習,盛夏湖畔的垂柳與一隊隊屏息凝氣的宮人,還有彼時尚未親政的小皇帝。設若他當日沒有激怒之下殺死王允,仍舊留在皇帝身邊,至於今日,總要比現下風光尊榮的。

  「臣慚愧。」呂布虎目含淚,「這些年未能守護在陛下身邊。」

  劉協走到他身邊,笑道:「奉先為何悲戚?朕如今不是很好嗎?」他大略能猜到呂布的心情,頓了一頓,又笑問道:「可是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便示意他坐下來說話。

  呂布也真不拿自己當外人,當即坐下來,絮絮講述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如何輾轉到了徐州,如何與曹操、劉備等人鬥智鬥勇,「這話就是當著陛下我也要說,劉備那大耳賊當真不是東西。去歲我拿出僅剩的一批金子,派人去河內郡買馬,結果人還沒走出徐州,就給劉備的人抄掠去了。我派人去討要,那劉備只是抵死不認,當真氣煞我也。若不是有陛下的信,我帶兵去襲擾袁術,抽不開身,去歲便要與劉備一場大戰。」

  這等兵荒馬亂的時節,大家都缺糧缺錢,軍隊之間互相抄掠是常有的事情,就是一個集團底下的不同將領還有分配不均引起的內鬥,更何況是劉備與呂布這等情況。

  劉協跟人精打交道多了,乍然見了呂布這樣的「憨人」,聽他說話倒是別有野趣,此時全當是聽故事,時不時問上一兩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