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麼,可就避之不及了。

  風捲起側簾,沈蔻往外瞧出去,遠遠的能看到有華蓋香車往來,錦衣麗服的貴婦們或乘車或騎馬,都朝著玉鏡湖而去。想必近日謝家在此又有盛會,邀了京城不少人家來湊熱鬧。

  沈蔻看了會兒,放落側簾眯眼小憩。

  沒多久,馬車停在一座別苑前。

  比起別處的樓閣軒昂,金雕彩塑,這地方毫不張揚,緊掩的門扇上朱漆銅環,攀援而上的紫藤遮蓋門頂,頗覺幽蔽。進了裡面,則有欄圍牡丹,架引綠蘿。穿過竹林小徑,是一方荷塘,寬而筆直的遊廊架在水面,直通當中的精雅水殿。

  那是謝無相的住處。

  但今日沈蔻卻撲了個空,因謝無相昨夜受寒未愈,這會兒請了郎中煎藥調理,沒精神頭見人,得等明日後晌。

  沈蔻便先住進客房。

  次日清晨在鳥語中醒來,推窗望外,只覺山色如黛,霧氣朦朧。她用完了早飯,趁空去梵音寺進香——佛寺離此處不遠,從前沈蔻母女倆常去進香。這次來之前,鍾氏還特地叮囑,讓她得空時去寺里走走,給父親求個平安。

  城裡盛夏炎熱,山腳倒頗涼爽,沈蔻一路過去,但聞鳥語啾啾,水聲潺潺,偶爾還能瞧見遠處的牧童樵夫,天然的田園畫卷。

  直到一道熟悉的峻整身姿突然闖入視線。

  穆王江徹?

  他怎會在這裡?來赴謝家的宴席嗎?

  *

  江徹可不是來赴宴的。

  他今日來此,是有要事在身。

  ——為他一直暗中追查的紅丸案。

  這件案子始於去歲初秋。

  當時蘇美人誕下的小皇子才剛過了周歲,因他生得極為可愛,每嘗見著永明帝便要樂呵呵地要他抱,極受老來添子的永明帝偏愛。且蘇美人婀娜多姿,是朵溫柔可人的解語花,母子倆當時寵冠後宮。

  誰知周歲過後,孩子竟漸漸消瘦起來,既無胃口也無精神,每日都無精打采的。

  永明帝見狀,豈不心疼擔憂?

  因小皇子尚且年幼,太醫院不敢胡亂用藥,又怕小皇子畏苦,幾經商議後便配了個藥方,做成紅色的藥丸慢慢調理。

  藥丸最初是見了些效用的,永明帝甚是欣慰,命太醫院精心調配,每日送到蘇美人宮裡,由宮女試吃半粒後再將另外半粒餵給小皇子。原本病情漸趨好轉,誰知有一日,宮女服了藥丸後並無不妥,餵到孩子嘴裡竟忽然又吐又鬧,露出中毒之相。

  永明帝嚇壞了,忙命太醫診治。可惜太醫院也無良策,縱然費盡心思,小皇子卻還是在次日夜裡夭折,看其面貌,分明是中了毒。

  蘇美人差點就瘋了。

  永明帝痛失愛子,又心疼蘇美人的煎熬苦楚,加之震怒於公然謀害皇子的行徑,當即將涉事太醫和經手過藥丸的宮人盡數羈押,嚴令徹查。

  消息從後宮傳出,眾勛貴重臣皆覺大事不妙,負責查案的幾人更是兢兢業業,連夜嚴刑審問後,很快將嫌疑鎖到配製藥丸的太醫張霖身上。

  誰知當晚,張霖竟服毒自殺。

  就在重兵守衛的天牢里。

  永明帝雷霆震怒,命人抓了張霖滿門,在沒問出有用的線索後便株連處置。

  闔府上下只有一人例外——張霖的書童。

  據他所說,張霖出身不高,這些年能順風順水地升遷富貴,在京城站穩腳跟,全憑相爺左珽暗中扶持提拔,故張霖對左相一直心存感激,有意報答。事發之前,張霖亦曾往左相府上診病,且瞞著家眷,連他都是無意中發現的。

  權勢煊赫的左相隨之下獄審問。

  不過左珽此人性情極為剛硬,便是在獄中受了許多苦,也不曾鬆口半分。

  與此同時,又一人也被捲入案中。

  ——神醫陸元道。

  此人雖不在太醫院供職,卻有一身出神入化的醫術,是興國公府老公爺的至交。這些年顧家滿府男丁女眷,都是由他照料身體,診病配藥,足見信重。據查,紅丸案發生之前張霖曾與陸元道秘會,前後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地點也極隱蔽,若非深查,不為人知。

  永明帝聞訊,即刻捕了陸元道審問。

  這人雖醫術精絕,卻沒有左珽那樣的鋼筋鐵骨,進了監牢沒多久便盡數招供,說當日是興國公囑咐他配製藥丸,而後秘密交予張霖。據他所知,左相也是受人所託,張霖背後另有高人,為報知遇之恩,定會死守秘密,絕不牽連旁人。

  陸元道當時雖心有忌憚,卻不知藥丸最終會送到小皇子跟前,因與興國公交情極深,便應了此事。而那藥丸與餵給小皇子的全然相同,便連中毒後的症狀亦不差分毫。

  至此,幽微的線索便串到了一處。

  左珽密謀,興國公經手,陸元道配藥,張霖送出藥丸,因分量拿捏得極精準,宮女服後並無不妥,小皇子卻沒能撐住。

  而左珽在朝中暗助東宮,人盡皆知。

  除了朝堂的牽扯,後宮裡,因蘇美人與曲貴妃同出一脈,得寵之初沒少受陳皇后打壓,這事就連永明帝都知情。及至誕下皇子,蘇美人母子受盡疼愛,亦常為彭王說好話,令原就得寵的曲貴妃母子更得偏愛。

  如此情勢,焉能不令東宮忌憚?

  而若這番推測屬實,左相如此為東宮謀劃,連公府亦為之所用,豈能不令帝王忌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