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走完一圈,郭洛領月牙兒到清福廳里坐,這原是給來經營的內臣辦公的地方,除卻正間之外,左右各有一間。
「蕭老闆,右廳已經收拾出來了,你日後在這裡做事便好。」
只見裡邊擺設著書案屏幾、筆硯瓶梅,極其清雅。
月牙兒將手撫過書案,見是包漿的紅木,心裡對皇店資產雄厚的認識又添了一份。
自有小內侍送茶來,月牙兒細細品味,贊道:「這茶的滋味很是不錯,不愧是進貢的御茶。」
郭洛笑說:「這已經算上品了。可惜收到清福店庫房的茶,多是一般的陳茶,原來放在內庫里和各省方物、藥材混雜在一起,多少沾染了氣味。」
原來是這樣,月牙兒心裡想,這樣就說得通了,不然倘若都是上等品質的茶,又何鬚髮愁銷路。
「我不是京城長大的,之前也沒怎麼見過皇店,不知郭爺可願同我說說這皇店的事?」
「這也是應當。」郭洛點點頭,將皇店的事給她捋了一遍。
原來這皇店並非只有京城有,在通州北運河之畔、軍府重鎮宣府、大同、山海關等地亦有。京城裡除了鳴玉坊這三家皇店,還在六家皇店在積慶坊。其中總管皇店的提督太監便坐鎮在積慶坊里的寶和店。
「咱們鳴玉坊是後來添的皇店,寶和六店才是最初的皇店,方便的時候,我會領你去拜訪一下康提督。」
月牙兒點點頭,用玩笑的語氣問:「我之前聽人閒聊,說皇店橫徵暴斂,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可今日一瞧,除了略微冷清些,這傳聞似乎也並不真。」
聽了這話,郭洛笑了:「怎麼說呢,從前是有過的。」
原來在皇店新設不久的時候,寶和六店承擔了一部分收取商稅的功能,今上未登基之時,皇店的提督太監頗受先皇寵幸,為謀取私利作惡不少。現在京城百姓對皇店的反感厭惡就是在那個時候落下的。
後來今上登基,年少之時還曾一怒之下將皇店罷免,嚴懲作惡者,可沒了皇店,內庫里吃灰的東西又實在可惜,便在幾年後漸漸恢復了皇店,除去了皇店收取商稅的功能,另派老實可靠的內臣經營。
但由於之前皇店的名聲實在太壞,尋常百姓幾乎是繞著皇店走。再加上皇爺曾經罷免皇店,嚴懲經營的內臣,讓後來的接任者看了怕。實在不敢再鬧出什麼大事,只安安分分的看著皇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於是幾家皇店便成了如今的冷清模樣。
「其實寶和六店還好,所售之物都是南金絲珠、江米棉花之物,總歸能出手。」郭洛嘆了口氣:「咱們鳴玉坊這三家才是真的冷清,如今每年經營所得,不過抵了經營所費之錢而已。」
「那經營所得之利,又是如何分配的呢?」月牙兒問道。
郭洛說:「所獲利錢,自然是全部進御。」
「那利錢便與皇店經營者無關?」
「店裡做事的人自有月錢。」
聊了一會兒,郭洛就叫人把店裡做事的人全叫來,讓月牙兒認一認。
「大部分是原本就在皇店做事的,」趁人還沒來,他向月牙兒輕聲道:「貴妃娘娘只是新派了帳房書手。」
叫了半天,人才在庭前歪歪扭扭的站齊,少說有三四十個。幾乎都是內臣和內臣的家人們。
郭洛沉聲道:「這是蕭老闆,是奉貴妃娘娘之命特來清福店經營之人。」
眾人一個個依次問好,但神情多少有些散漫,顯示是不把月牙兒當一回事。
月牙兒笑一笑,說:「日後算是在一起共事,請諸位多關照。」
彼此打個照面,便都散了。
月牙兒回到右廳,將方才所見所聞整理了一下,記在紙上。
她如今只能算是協理經營,又沒有什麼貴重身份,是以雖然郭洛和其他貴妃娘娘指派過來的人還願意給她幾分薄面,原本在清福店做事的人卻不怎麼買帳。
這倒也不奇怪,她來之前,便料到如此。這事急不得,只能徐徐圖之。
郭洛倒是分了個書手給她,叫順子,約莫十四五歲,能寫字會打算盤,人也很機靈,聽月牙兒說想了解些清福店的情況,他就將帳本、庫存錄都抱了過來。
「他們只肯給上個月的,推說之前的都在書庫里,要自己尋去。」
月牙兒隨手翻了翻帳本,眉頭緊皺,這完全看不清楚嘛!想了想,索性將帳本、庫存錄放到一旁。
就眼下這個情形,翻舊帳於她而言沒有半點好處。就是真從帳本里查出了點什麼,她難道還能求貴妃娘娘主持公道不成?人家叫她來,是為了清福店未來的經營,可不是讓她自找沒趣的。
倒不如從今日開始,另起新帳。
月牙兒還有一重顧慮,不曉得這郭洛對於她的態度是如何,是監督還是單純將她作為一個參謀?
郭洛回到左廳,丁帳房和田書手亦步亦趨跟在他後頭。
他在圈椅上坐下,捧起一盞茶,揭開茶盞細細吹。
丁帳房和郭洛是老交情了,自己尋了個椅子坐,問他說:「貴妃娘娘和鄭公是怎麼個意思?為何叫個民婦來清福店裡?」
郭洛淺呷一口茶,悠悠道:「這還要問?說起經商,咱們都是些半路出家的,人家才是行家。」
丁帳房皺起眉頭:「那您真放手讓她去做事?」
「蕭老闆,右廳已經收拾出來了,你日後在這裡做事便好。」
只見裡邊擺設著書案屏幾、筆硯瓶梅,極其清雅。
月牙兒將手撫過書案,見是包漿的紅木,心裡對皇店資產雄厚的認識又添了一份。
自有小內侍送茶來,月牙兒細細品味,贊道:「這茶的滋味很是不錯,不愧是進貢的御茶。」
郭洛笑說:「這已經算上品了。可惜收到清福店庫房的茶,多是一般的陳茶,原來放在內庫里和各省方物、藥材混雜在一起,多少沾染了氣味。」
原來是這樣,月牙兒心裡想,這樣就說得通了,不然倘若都是上等品質的茶,又何鬚髮愁銷路。
「我不是京城長大的,之前也沒怎麼見過皇店,不知郭爺可願同我說說這皇店的事?」
「這也是應當。」郭洛點點頭,將皇店的事給她捋了一遍。
原來這皇店並非只有京城有,在通州北運河之畔、軍府重鎮宣府、大同、山海關等地亦有。京城裡除了鳴玉坊這三家皇店,還在六家皇店在積慶坊。其中總管皇店的提督太監便坐鎮在積慶坊里的寶和店。
「咱們鳴玉坊是後來添的皇店,寶和六店才是最初的皇店,方便的時候,我會領你去拜訪一下康提督。」
月牙兒點點頭,用玩笑的語氣問:「我之前聽人閒聊,說皇店橫徵暴斂,弄得大家都不開心。可今日一瞧,除了略微冷清些,這傳聞似乎也並不真。」
聽了這話,郭洛笑了:「怎麼說呢,從前是有過的。」
原來在皇店新設不久的時候,寶和六店承擔了一部分收取商稅的功能,今上未登基之時,皇店的提督太監頗受先皇寵幸,為謀取私利作惡不少。現在京城百姓對皇店的反感厭惡就是在那個時候落下的。
後來今上登基,年少之時還曾一怒之下將皇店罷免,嚴懲作惡者,可沒了皇店,內庫里吃灰的東西又實在可惜,便在幾年後漸漸恢復了皇店,除去了皇店收取商稅的功能,另派老實可靠的內臣經營。
但由於之前皇店的名聲實在太壞,尋常百姓幾乎是繞著皇店走。再加上皇爺曾經罷免皇店,嚴懲經營的內臣,讓後來的接任者看了怕。實在不敢再鬧出什麼大事,只安安分分的看著皇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於是幾家皇店便成了如今的冷清模樣。
「其實寶和六店還好,所售之物都是南金絲珠、江米棉花之物,總歸能出手。」郭洛嘆了口氣:「咱們鳴玉坊這三家才是真的冷清,如今每年經營所得,不過抵了經營所費之錢而已。」
「那經營所得之利,又是如何分配的呢?」月牙兒問道。
郭洛說:「所獲利錢,自然是全部進御。」
「那利錢便與皇店經營者無關?」
「店裡做事的人自有月錢。」
聊了一會兒,郭洛就叫人把店裡做事的人全叫來,讓月牙兒認一認。
「大部分是原本就在皇店做事的,」趁人還沒來,他向月牙兒輕聲道:「貴妃娘娘只是新派了帳房書手。」
叫了半天,人才在庭前歪歪扭扭的站齊,少說有三四十個。幾乎都是內臣和內臣的家人們。
郭洛沉聲道:「這是蕭老闆,是奉貴妃娘娘之命特來清福店經營之人。」
眾人一個個依次問好,但神情多少有些散漫,顯示是不把月牙兒當一回事。
月牙兒笑一笑,說:「日後算是在一起共事,請諸位多關照。」
彼此打個照面,便都散了。
月牙兒回到右廳,將方才所見所聞整理了一下,記在紙上。
她如今只能算是協理經營,又沒有什麼貴重身份,是以雖然郭洛和其他貴妃娘娘指派過來的人還願意給她幾分薄面,原本在清福店做事的人卻不怎麼買帳。
這倒也不奇怪,她來之前,便料到如此。這事急不得,只能徐徐圖之。
郭洛倒是分了個書手給她,叫順子,約莫十四五歲,能寫字會打算盤,人也很機靈,聽月牙兒說想了解些清福店的情況,他就將帳本、庫存錄都抱了過來。
「他們只肯給上個月的,推說之前的都在書庫里,要自己尋去。」
月牙兒隨手翻了翻帳本,眉頭緊皺,這完全看不清楚嘛!想了想,索性將帳本、庫存錄放到一旁。
就眼下這個情形,翻舊帳於她而言沒有半點好處。就是真從帳本里查出了點什麼,她難道還能求貴妃娘娘主持公道不成?人家叫她來,是為了清福店未來的經營,可不是讓她自找沒趣的。
倒不如從今日開始,另起新帳。
月牙兒還有一重顧慮,不曉得這郭洛對於她的態度是如何,是監督還是單純將她作為一個參謀?
郭洛回到左廳,丁帳房和田書手亦步亦趨跟在他後頭。
他在圈椅上坐下,捧起一盞茶,揭開茶盞細細吹。
丁帳房和郭洛是老交情了,自己尋了個椅子坐,問他說:「貴妃娘娘和鄭公是怎麼個意思?為何叫個民婦來清福店裡?」
郭洛淺呷一口茶,悠悠道:「這還要問?說起經商,咱們都是些半路出家的,人家才是行家。」
丁帳房皺起眉頭:「那您真放手讓她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