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我自當謹記娘娘教誨。」鄭次愈垂著手,笑說:「最近京城裡又多了些新鮮事,娘娘可還曾記得昔日的金箔蛋糕。」
「自然記得的,連宮宴里都添了這一道甜點呢。」
鄭次愈道:「那獻方子的店,如今在京城也開了一家,有許多江南點心,如今京城裡正流行著吃呢。」
聽了這話,貴妃笑起來:「南邊的點心,自然是好的。」
「那店家還特意做了一種『果桌』,我瞧著很好,便帶了進宮來,想給娘娘嘗嘗鮮。」
「拿上來罷。」
吩咐下去,不一會兒,便有兩個小內侍抬著一張矮桌過來,上面擺著各種碗碟,都覆著銀蓋。待果桌放定,一個尚食沉聲喊:「碗蓋。」
於是左右侍奉之人立刻將銀蓋取了下來,點心的甜香漸漸溢散開來,滿殿皆是。
只見果桌上擺著七八樣點心,海棠糕、酥油泡螺、蛋黃酥、細豌豆黃、運司糕……琳琅滿目,顏色各異,很是賞心悅目。
尚食手拿一雙銀箸兒,依次試了試,並無異常,便推至一旁
貴妃將手中的書置於案上,目光掃過這些點心,最後落在海棠糕上,目光溫柔:「還有海棠糕呀。」
侍奉的宮女立刻拿著小碟兒夾了一個海棠糕,雙手奉上。
貴妃輕咬一口,焦糖色的糕皮酥而脆,咬破之後,豆沙清甜柔軟。這海棠糕應是剛剛才煎過,猶是溫熱,吃起來風味正佳。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食物的味道卻一如既往,縱使因為久久未曾食用,會忘卻了昔日的甜。只要再嘗到同樣的點心,舌尖的味蕾便會將往事翻出來。吃著這海棠糕,她放佛又回到了垂髫之時,爹爹抱著她去看燈會,還給她買糕點的時候。
一晃眼,這麼多年都過去了,時光像流水一樣,推著她前行,停駐在這宮闕里。
貴妃靜默一會兒,才抬起眼帘,吩咐身邊的宮女說:「請小爺和永安公主過來,他們會喜歡的。」
她又望向鄭次愈:「這海棠糕,應該是方才在小廚房煎的罷?是你從宮外帶來的人?」
「娘娘英明,正是如此。這人便是那家店的老闆,蕭月。」
貴妃道:「我說呢,你從不會做沒分寸的事,原來是個女孩兒,叫她過來見見。」
傳話的宮女來時,月牙兒正在小廚房裡等候著。
今日一早,她去給鄭次愈拜年。
沒想到鄭次愈卻問她,願不願意進宮去,給貴妃娘娘做些江南點心。
她哪裡有不願意的?忙叫人從杏糖記提了許多點心、原料來,準備做果桌。其他的糕點還好說,可是這海棠糕現煎的風味才好,於是她便把模具都帶上了。
進宮的路上,鄭次愈同她說了一些宮裡最基本的禮儀。
進殿之後,她按照禮節,向貴妃娘娘行了禮。
貴妃娘娘受了禮,好奇地問:「你這身衣裳倒別致,是江南時興的款式?」
月牙兒微愣,她身上穿的,正是薛令姜給她寄來的素色廣袖立領長襖。這幾日她外出拜年,女眷見了她的這身衣裳,都會問一問是從哪裡買的。月牙兒只當給自家衣坊做GG,吹得天花亂墜。
當著貴妃娘娘的面,自然不能那麼說。她斟酌一番,才道:
「回娘娘的話,是民女大姐姐給做的,聽說這衣裳在江南賣得也很好。」
貴妃要月牙兒走近一些,拉起她的袖子看了看,又叫她轉了一個圈,點點頭:「還真的很好看。」
她吩咐掌衣道:「開春裁新衣裳,也照著這模樣叫尚衣局的給我做兩件。」
月牙兒觀她的神態,沒有一點傲氣,倒是頗有些和藹可親的意思,原本懸著的心不免也放鬆下來。
貴妃同她說了會兒話,多是問故鄉故事,月牙兒說的時候,她聽得很認真,偶爾說起她小時候同鄰家姐妹去虎丘玩耍,眼底有光。
談了些時候,一個宮女進來通傳:「小爺和公主到宮門前了。」
貴妃便同月牙兒和藹道:「你們下去歇歇罷。」
月牙兒聞言退出殿裡。
等她要出宮的時候,一個宮女手捧一個小方盤過來,上頭擺著翡翠手環,說是貴妃賞的。
直到走出宮門,月牙兒才回過神來。
等到她回到杏宅,才跳下騾車,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衝去書房寫了一封書信寄給薛令姜。
信中所述只有一件事:要她趕緊擴大衣坊的規模,多多招些女工,最好還要買十畝桑田,杏花館帳房裡有多少現銀全砸在這上面。
正月十五,月牙兒下廚煮了一鍋鮮肉湯圓。江嬸見了,奇道:「這元宵還能有肉餡的。」
魯大妞正看著灶里的火,道:「我們那兒一向是吃鮮肉湯圓的。」
這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吃法?江嬸心裡覺得可能不好吃,可是分湯圓的時候,她還是端了一碗鮮肉湯圓過來。又怕吃不完,就塞了幾個到江叔碗裡,預備留著肚子吃甜湯圓。
她咬破一個鮮肉湯圓,糯米漿製成的粉皮輕薄軟糯,才咬開一個小口,帶著肉香的湯汁便溢出來,很鮮。裡邊的豬肉剁成茸,調味之後團成小團,同糯米皮一起咀嚼,別有一番滋味。
雖然第一個鮮肉湯圓吃起來有些怪,但習慣了咸口湯圓後,味道還真不錯。
整個杏園今日的早膳,便是湯圓。
「自然記得的,連宮宴里都添了這一道甜點呢。」
鄭次愈道:「那獻方子的店,如今在京城也開了一家,有許多江南點心,如今京城裡正流行著吃呢。」
聽了這話,貴妃笑起來:「南邊的點心,自然是好的。」
「那店家還特意做了一種『果桌』,我瞧著很好,便帶了進宮來,想給娘娘嘗嘗鮮。」
「拿上來罷。」
吩咐下去,不一會兒,便有兩個小內侍抬著一張矮桌過來,上面擺著各種碗碟,都覆著銀蓋。待果桌放定,一個尚食沉聲喊:「碗蓋。」
於是左右侍奉之人立刻將銀蓋取了下來,點心的甜香漸漸溢散開來,滿殿皆是。
只見果桌上擺著七八樣點心,海棠糕、酥油泡螺、蛋黃酥、細豌豆黃、運司糕……琳琅滿目,顏色各異,很是賞心悅目。
尚食手拿一雙銀箸兒,依次試了試,並無異常,便推至一旁
貴妃將手中的書置於案上,目光掃過這些點心,最後落在海棠糕上,目光溫柔:「還有海棠糕呀。」
侍奉的宮女立刻拿著小碟兒夾了一個海棠糕,雙手奉上。
貴妃輕咬一口,焦糖色的糕皮酥而脆,咬破之後,豆沙清甜柔軟。這海棠糕應是剛剛才煎過,猶是溫熱,吃起來風味正佳。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食物的味道卻一如既往,縱使因為久久未曾食用,會忘卻了昔日的甜。只要再嘗到同樣的點心,舌尖的味蕾便會將往事翻出來。吃著這海棠糕,她放佛又回到了垂髫之時,爹爹抱著她去看燈會,還給她買糕點的時候。
一晃眼,這麼多年都過去了,時光像流水一樣,推著她前行,停駐在這宮闕里。
貴妃靜默一會兒,才抬起眼帘,吩咐身邊的宮女說:「請小爺和永安公主過來,他們會喜歡的。」
她又望向鄭次愈:「這海棠糕,應該是方才在小廚房煎的罷?是你從宮外帶來的人?」
「娘娘英明,正是如此。這人便是那家店的老闆,蕭月。」
貴妃道:「我說呢,你從不會做沒分寸的事,原來是個女孩兒,叫她過來見見。」
傳話的宮女來時,月牙兒正在小廚房裡等候著。
今日一早,她去給鄭次愈拜年。
沒想到鄭次愈卻問她,願不願意進宮去,給貴妃娘娘做些江南點心。
她哪裡有不願意的?忙叫人從杏糖記提了許多點心、原料來,準備做果桌。其他的糕點還好說,可是這海棠糕現煎的風味才好,於是她便把模具都帶上了。
進宮的路上,鄭次愈同她說了一些宮裡最基本的禮儀。
進殿之後,她按照禮節,向貴妃娘娘行了禮。
貴妃娘娘受了禮,好奇地問:「你這身衣裳倒別致,是江南時興的款式?」
月牙兒微愣,她身上穿的,正是薛令姜給她寄來的素色廣袖立領長襖。這幾日她外出拜年,女眷見了她的這身衣裳,都會問一問是從哪裡買的。月牙兒只當給自家衣坊做GG,吹得天花亂墜。
當著貴妃娘娘的面,自然不能那麼說。她斟酌一番,才道:
「回娘娘的話,是民女大姐姐給做的,聽說這衣裳在江南賣得也很好。」
貴妃要月牙兒走近一些,拉起她的袖子看了看,又叫她轉了一個圈,點點頭:「還真的很好看。」
她吩咐掌衣道:「開春裁新衣裳,也照著這模樣叫尚衣局的給我做兩件。」
月牙兒觀她的神態,沒有一點傲氣,倒是頗有些和藹可親的意思,原本懸著的心不免也放鬆下來。
貴妃同她說了會兒話,多是問故鄉故事,月牙兒說的時候,她聽得很認真,偶爾說起她小時候同鄰家姐妹去虎丘玩耍,眼底有光。
談了些時候,一個宮女進來通傳:「小爺和公主到宮門前了。」
貴妃便同月牙兒和藹道:「你們下去歇歇罷。」
月牙兒聞言退出殿裡。
等她要出宮的時候,一個宮女手捧一個小方盤過來,上頭擺著翡翠手環,說是貴妃賞的。
直到走出宮門,月牙兒才回過神來。
等到她回到杏宅,才跳下騾車,她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衝去書房寫了一封書信寄給薛令姜。
信中所述只有一件事:要她趕緊擴大衣坊的規模,多多招些女工,最好還要買十畝桑田,杏花館帳房裡有多少現銀全砸在這上面。
正月十五,月牙兒下廚煮了一鍋鮮肉湯圓。江嬸見了,奇道:「這元宵還能有肉餡的。」
魯大妞正看著灶里的火,道:「我們那兒一向是吃鮮肉湯圓的。」
這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吃法?江嬸心裡覺得可能不好吃,可是分湯圓的時候,她還是端了一碗鮮肉湯圓過來。又怕吃不完,就塞了幾個到江叔碗裡,預備留著肚子吃甜湯圓。
她咬破一個鮮肉湯圓,糯米漿製成的粉皮輕薄軟糯,才咬開一個小口,帶著肉香的湯汁便溢出來,很鮮。裡邊的豬肉剁成茸,調味之後團成小團,同糯米皮一起咀嚼,別有一番滋味。
雖然第一個鮮肉湯圓吃起來有些怪,但習慣了咸口湯圓後,味道還真不錯。
整個杏園今日的早膳,便是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