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一個行業若想發展壯大,絕不能像一盤散沙似的。這也是月牙兒提議的初衷。若有了商會,商人們之間溝通往來無疑會更加便利。這樣一來,即使她在金陵,對於京城商業的動靜也有所了解。
她的喜悅,吳勉看在眼裡。雖然一時之間,他並沒有想明白為何月牙兒這樣開心,但見了她臉上的笑,吳勉不自覺地也輕笑起來。
京城的大街小巷上,漸漸多了許多彩勝,近來能夠聽見的爆竹聲也越發的多了,年節的氣息一點點的濃厚起來。
今年這個年,月牙兒註定是要在京城過了。
她有些想薛令姜和柳見青,買了一些京城裡時興的絹花和黑漆描金螺鈿妝盒,叫人送到南邊去。
才將東西寄出去沒幾日,運貨的人也捎帶來一個包裹,是柳見青和薛令姜寄來。
月牙兒打開一看,是一件藕色寬袖立領長襖,和一雙繡著杏花燕子的繡鞋。
包裹里還有兩封信,是柳見青和薛令姜的手筆。
原來這件素色大袖衫是新的繡房所製作的第一批樣品,是薛令姜特意按照月牙兒的身量做的;而那雙繡鞋則是柳見青的作品。
月牙兒換上新衣新鞋,在穿衣鏡前轉了個圈。
再合身不過了。
她瞥見窗外漫天的鵝毛大雪,一時有些感慨。
「京城裡的雪真大呀,在江南就很少見到這樣子的雪。怪道他們京城裡的人下雪天都不打傘的。」
吳勉走過來,才背後輕輕攏住她,輕聲說:「你是想姐姐們了罷?」
「有一點。」
窗外風雪寒,屋裡爐火暖,連窗紙上都蒙上了一層白霧。在這樣風雪大作的黃昏,心裡很容易就生出一種名為「思念」的情緒。
她思念,可她並不孤單,因為吳勉在身邊。
兩人靜靜相擁,好一會兒,吳勉才說:「無論我能不能考中,以後還是回南邊去吧。」
月牙兒握住他的手,十指相扣。
「嗯,把該做的事做完,就可以回家去了。」
她說出這話時,愣了一愣。這才發覺不知從何時起,她已經將杏園看作了自己的家。
她無端想起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雪一連下了三日,從舊歲下到新春,人家屋檐上都覆著一層厚厚的雪。
外出去拜年時,月牙兒便穿著那件藕色寬袖立領長襖,腳踩杏花燕子繡鞋。
先去段翰林家拜年,他家所在的胡同,住了很多官宦人家,前來拜年的轎子都堵在胡同口,不得動彈。
遠遠瞧見這情況,頗有經驗的轎夫便提議在胡同口停轎,要他們走進去。不然壓根沒地方停轎子。
下轎之後,果然胡同口僵持著兩三頂轎子,大路都給占去,只留下一條供人行走的小路。
積雪尚未消,又被來來往往的人踩了無數次,雪水泥濘。月牙兒小心的挑著路往前走,眉頭蹙起,因為怕弄濕了鞋襪。
吳勉見了她的神情,忽然說:「我背你過去罷。」
「啊?」
月牙兒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蹲在地上,將寬闊的後背留給她:「上來。」
「不用啦,這像什麼樣子。」月牙兒連聲拒絕。
吳勉回過頭來看她:「那是二姐姐給你做的繡鞋,別弄髒了。我背我的夫人,有什麼過分的?」
他頓了頓,說:「還是要我抱你?」
月牙兒只好讓他背著走。
她雙手攏住他的脖子,臉頰漸漸發燙。
有過路的小孩子笑嘻嘻說:「這個姐姐為什麼要人抱?」
大人拉住小孩子,善意的笑起來:「因為她夫君疼她。」
風將笑聲送入耳,月牙兒幾乎想從吳勉背上跳下來,兩靨飛霞。
「放我下來吧。」她在他耳畔,輕聲說。
「到了就放你下來,快了。」
她只得將臉埋在他衣裳里,裝作聽不見也看不到,可是唇角的那一抹笑,卻一直沒有消散。
就這樣走下去,也很好。
第79章 鮮肉湯圓
雪化的時候, 倒是比下雪還要冷些。
鄭次愈頭戴貂帽,行走在紅牆夾道里。宮道上的雪,早在清晨之時便有小內侍打掃乾淨, 堆在宮牆角,免得阻了貴人們的路。
因是新春, 昭德宮裡的梨樹上還掛著彩勝,沒有半點冬日的肅殺氣息, 倒是熱鬧的很。
宮人通傳後, 一個大宮女過來,說貴妃娘娘在東配殿歇息, 傳他過去。
「你來得倒巧,小爺才走呢,娘娘心情很好。」她原本與鄭次愈便是舊相識,因此輕聲提點了幾句。
走到店門口,自有小宮女打起油重絹繡花暖簾。[なつめ獨]
殿中放了兩三個黃銅炭盆, 燃燒的是御貢的紅羅炭,品質極好, 幾乎沒有煙味。
几案上有一金獸香爐, 裡邊放著流金小篆,焚著一縷百合香。
貴妃正倚在暖榻上, 手裡握著本一本書,有小宮女跪著替她垂腿。
她快四十歲了,瘦小而白皙的臉上仍瞧不出多少歲月的痕跡。
鄭次愈向她請安後,貴妃放下書卷, 眉眼溫婉:「再過些時日,你又要回江南去了罷。」
「回娘娘的話,過了元宵便啟程了。」
貴妃微微頷首:「江南好,可我也再回不去了。你好好在那裡做事,為皇爺盡忠。」
她的喜悅,吳勉看在眼裡。雖然一時之間,他並沒有想明白為何月牙兒這樣開心,但見了她臉上的笑,吳勉不自覺地也輕笑起來。
京城的大街小巷上,漸漸多了許多彩勝,近來能夠聽見的爆竹聲也越發的多了,年節的氣息一點點的濃厚起來。
今年這個年,月牙兒註定是要在京城過了。
她有些想薛令姜和柳見青,買了一些京城裡時興的絹花和黑漆描金螺鈿妝盒,叫人送到南邊去。
才將東西寄出去沒幾日,運貨的人也捎帶來一個包裹,是柳見青和薛令姜寄來。
月牙兒打開一看,是一件藕色寬袖立領長襖,和一雙繡著杏花燕子的繡鞋。
包裹里還有兩封信,是柳見青和薛令姜的手筆。
原來這件素色大袖衫是新的繡房所製作的第一批樣品,是薛令姜特意按照月牙兒的身量做的;而那雙繡鞋則是柳見青的作品。
月牙兒換上新衣新鞋,在穿衣鏡前轉了個圈。
再合身不過了。
她瞥見窗外漫天的鵝毛大雪,一時有些感慨。
「京城裡的雪真大呀,在江南就很少見到這樣子的雪。怪道他們京城裡的人下雪天都不打傘的。」
吳勉走過來,才背後輕輕攏住她,輕聲說:「你是想姐姐們了罷?」
「有一點。」
窗外風雪寒,屋裡爐火暖,連窗紙上都蒙上了一層白霧。在這樣風雪大作的黃昏,心裡很容易就生出一種名為「思念」的情緒。
她思念,可她並不孤單,因為吳勉在身邊。
兩人靜靜相擁,好一會兒,吳勉才說:「無論我能不能考中,以後還是回南邊去吧。」
月牙兒握住他的手,十指相扣。
「嗯,把該做的事做完,就可以回家去了。」
她說出這話時,愣了一愣。這才發覺不知從何時起,她已經將杏園看作了自己的家。
她無端想起一句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雪一連下了三日,從舊歲下到新春,人家屋檐上都覆著一層厚厚的雪。
外出去拜年時,月牙兒便穿著那件藕色寬袖立領長襖,腳踩杏花燕子繡鞋。
先去段翰林家拜年,他家所在的胡同,住了很多官宦人家,前來拜年的轎子都堵在胡同口,不得動彈。
遠遠瞧見這情況,頗有經驗的轎夫便提議在胡同口停轎,要他們走進去。不然壓根沒地方停轎子。
下轎之後,果然胡同口僵持著兩三頂轎子,大路都給占去,只留下一條供人行走的小路。
積雪尚未消,又被來來往往的人踩了無數次,雪水泥濘。月牙兒小心的挑著路往前走,眉頭蹙起,因為怕弄濕了鞋襪。
吳勉見了她的神情,忽然說:「我背你過去罷。」
「啊?」
月牙兒還沒反應過來,他已經蹲在地上,將寬闊的後背留給她:「上來。」
「不用啦,這像什麼樣子。」月牙兒連聲拒絕。
吳勉回過頭來看她:「那是二姐姐給你做的繡鞋,別弄髒了。我背我的夫人,有什麼過分的?」
他頓了頓,說:「還是要我抱你?」
月牙兒只好讓他背著走。
她雙手攏住他的脖子,臉頰漸漸發燙。
有過路的小孩子笑嘻嘻說:「這個姐姐為什麼要人抱?」
大人拉住小孩子,善意的笑起來:「因為她夫君疼她。」
風將笑聲送入耳,月牙兒幾乎想從吳勉背上跳下來,兩靨飛霞。
「放我下來吧。」她在他耳畔,輕聲說。
「到了就放你下來,快了。」
她只得將臉埋在他衣裳里,裝作聽不見也看不到,可是唇角的那一抹笑,卻一直沒有消散。
就這樣走下去,也很好。
第79章 鮮肉湯圓
雪化的時候, 倒是比下雪還要冷些。
鄭次愈頭戴貂帽,行走在紅牆夾道里。宮道上的雪,早在清晨之時便有小內侍打掃乾淨, 堆在宮牆角,免得阻了貴人們的路。
因是新春, 昭德宮裡的梨樹上還掛著彩勝,沒有半點冬日的肅殺氣息, 倒是熱鬧的很。
宮人通傳後, 一個大宮女過來,說貴妃娘娘在東配殿歇息, 傳他過去。
「你來得倒巧,小爺才走呢,娘娘心情很好。」她原本與鄭次愈便是舊相識,因此輕聲提點了幾句。
走到店門口,自有小宮女打起油重絹繡花暖簾。[なつめ獨]
殿中放了兩三個黃銅炭盆, 燃燒的是御貢的紅羅炭,品質極好, 幾乎沒有煙味。
几案上有一金獸香爐, 裡邊放著流金小篆,焚著一縷百合香。
貴妃正倚在暖榻上, 手裡握著本一本書,有小宮女跪著替她垂腿。
她快四十歲了,瘦小而白皙的臉上仍瞧不出多少歲月的痕跡。
鄭次愈向她請安後,貴妃放下書卷, 眉眼溫婉:「再過些時日,你又要回江南去了罷。」
「回娘娘的話,過了元宵便啟程了。」
貴妃微微頷首:「江南好,可我也再回不去了。你好好在那裡做事,為皇爺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