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金陵杏花館已然小有名氣,而杏糖記最近在京城裡也名聲鵲起, 所以這些商戶倒還願意給她一個面子,請她進屋來吃茶聊天。

  今日她卻拜訪的這一家, 正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玉福樓主人——黃家。

  據說黃家的長輩里,有人曾當過御廚, 後來歸家, 自己改良了一些食物做法,開了玉福樓的第一家店。在後來的歲月里, 玉福樓在京城又開了兩家店,在直隸也開了店,破有些規模。

  他們家的招牌菜,也是最負盛名的菜色,是薄紙羊肉。

  玉福樓家的羊肉, 切得薄如紙一般,再配上一碗精心調製的佐料。將黃銅小火鍋點上火, 倒入高湯。等到黃銅火鍋里的高湯, 咕嚕咕嚕的滾著白泡兒時,顧客便可用長筷子加一片薄薄的羊肉, 放在裡面燙。只需默數幾個數,羊肉顏色就完全變了,空氣里也增添了羊肉的香氣。

  尤其是冬日的時候,玉福樓的生意便越發的好, 時長要等位。因為他家的炭火燒得很旺,外頭雖是天寒地凍的時節,在店裡卻可只穿一件單衣就好。守著黃銅小火鍋,大口的吃肉,大口的喝酒,最是暢快不過了。

  月牙兒也去吃了一回,吃完之後,心服口服。難怪玉福樓能夠火遍京城,每到冬至的時節,人們一提起要吃羊肉,便想起玉福樓。

  除開羊肉之外,近年來他家又新增了烤鴨這一名吃。肥鴨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而艷。酥脆的鴨皮帶著些柴木的清香,這清香和鴨肉的焦香摻和在一起,格外的誘人。

  憑藉這兩樣美食,玉福樓在京城裡可謂是數一數二的大飯館。

  月牙兒幾日之前就給黃家下了名帖,得到回覆之後,這才約定了今日上門去拜訪。

  招待她的這一位叫黃少平,是玉福樓的少東家。大概三十出頭的樣子,也很年輕。待人接物很有一套,總是客客氣氣的。

  見了面之後,兩人先寒暄了一番。

  「我初來寶地,很多地方都不大懂。說是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合規矩的,還請你們多包涵。」

  「這說的哪裡話?蕭老闆的杏糖記,最近可是開得紅紅火火的。之前也聽在南邊採買的家人說過,杏花館的聲勢,可不比我們玉福樓小呢。」

  黃少平笑說:「你是怎麼想到的在江上辦船宴的呢?這可真是神來之筆。」

  「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月牙兒笑答:「我前日還去玉福樓吃的羊肉火鍋,真真是極好的羊肉,切得薄如紙一般,也沒有什麼膻味,蘸著調料一起吃,我足足吃了一大碗飯呢。」

  一頓商業互吹之後,月牙兒才將今日的來意托出。

  「今日過來,除了提前給您拜個年之外,還想問您一件事。我聽說京城裡有同鄉之人組成的會館,但卻不知有沒有類似的商會呢?」

  黃少平頭一次聽說「商會」這兩個字,心裡想了想,覺得大概是和同鄉會館類似之物。

  「商會?京城裡是沒有。說起來我也是頭一回聽說這個說法。」黃少平將商會在口裡念了幾遍,頷首道:「這個詞倒有些意思,商人之會。」

  他自打會說話起,就跟在他爹身邊做生意,權衡利弊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聽說了「商會」兩個字,心裡立刻便盤算起來,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商會,會有什麼益處。

  月牙兒說:「我當時聽說有些地方會有商會,畢竟有個商家之間少不了往來互動,比如採買物資,再比如協商定價。我曉得一個地方做生意有一個地方規矩,可是這些規矩大多數都是私下裡的,不曾擺在明面上,因此總有些新來乍到的商人不清楚不明白,就容易犯了忌諱。倘若有這麼一個商會,將大家都認可的東西白紙黑字的寫下來,豈不是少了很多麻煩?」

  黃少平聽了這番話,沉吟了一會兒,才說:「倒是有些道理。」

  他望向月牙兒:「你的意思是。」

  月牙兒笑了笑:「玉福樓在京城,可謂是有名號的老店了,就是黃家的名號拿出去,又有幾家商戶不識得?倘若由黃家牽頭,在京城辦一個商會,再順理成章的成為商會會長,又有誰會不同意呢?」

  話說到這份上,其實已經很清楚了,月牙兒也不再繼續往深里說,直看他的意思。

  黃少平沉吟一會兒:「這麼大的事,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主的,我還得問問我爹和長輩們。」

  這便是有初步的意向了。

  和聰明人打交道辦事,一向是很愉快的。月牙兒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黃家,依她的了解,黃家人仔細思考之後,也會意識到舉辦一個商會,對於他們家的聲譽,會有怎樣的影響。

  在這個朝代,商人雖富,但卻不貴,因此有許多富貴之家,賺了錢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花錢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捐一個官。唯有如此,整個家族才算真正的有地位了。就是那黃少平的大哥,聽說也捐了一個監生呢。可倘若有個商會。而黃家人又成為商會會長,那麼至少在商人之間,黃家的地位是絕對有了的。

  而頭一個提議的月牙兒,自然在商會裡也能說得上話。

  若不是月牙兒初到京城,實在沒有根基,日後還要回到金陵去,她自己就能夠創辦商會,也不必將商會會長拱手讓人。可是按照如今的境遇,月牙兒權衡利弊之後,發現最有利的做法便是說動如今京城裡的大商戶牽頭,組成一個商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