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姜硯詫異:「當真如此」
姜昭眼中含淚,滿目悽然:「若不是如此,我又何必賜將死之人一杯毒酒!」
這般解釋有理有據,遠勝於朝臣的刻薄之言。姜硯當即便露出了愧色,連連斥責朝中儒臣妄加揣測。
王皇后見此,也忙來安撫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姜昭。
姜硯溫聲道:「阿昭,你也知朝中儒官那性子,恐是容不得你以女兒身手握兩營兵馬,才會屢屢惡言中傷你。」
他神色溫雅,所言更是溫和至極,可姜昭掩面聽著他的話,卻覺得心底一片冷然。
他的好皇兄啊,終究還是忌憚起她手裡的兵權了。
說了這般多,左右還是想要回這兩營兵馬。
姜昭抹了抹淚,仰頭看向姜硯,神色憤然地恨聲道:「皇兄,這些糟老頭子很是可惡,父皇將兵權給我,那是因為我是姜氏的公主,不論如何心都是朝著皇兄的,可這些臣子總要想方設法地從皇兄手裡要走這點官權,那點兵權的,指不定心裡壞得是什麼鬼心思呢!」
有柳彧和謝良逼宮一事在前,姜昭不信姜硯不對那些朝臣心懷戒心。畢竟比起將兵權放在朝臣手裡,明顯是放在她這個公主手裡的危險性更為低一些。
姜硯聞得姜昭這番話,果真沉默思索了片刻。
逼宮那日的慘狀尚且歷歷在目,他深刻地記得那人頭攢動,劍指龍座的光景,深刻到他至今想來都能心生恐慌。
他慢慢抬起眼帘,與先皇一般無二的明眸,盪出了一抹細微的恐懼。
「阿昭所言甚是,這世間諸多人,唯有你不會害我。」
姜硯為自己受人挑撥而對姜昭生有猜忌,感到了無與倫比的愧疚。
-
在貞觀殿的這一午膳,讓姜昭覺得頗為艱難。待姜硯走後,她收起那些惺惺作態的神色,忍不住直起身子,髮鬢間的攢珠鳳頭釵隨之輕顫,搖漾出細長的流光。
她原先是不知的,她存於心尖最為寶貴最為珍視的兄妹情誼,竟然是可以如此輕易地被人挑撥的。
姜昭覺得心寒,她想著哪一天,這情分被這麼一點點地被消磨乾淨後,她與皇兄又該會是如何可怕的光景。
不敢細想,卻又難以遏制地去細想。
王皇后見她神采黯淡,知曉方才姜硯的一番話著實是傷著她了。便勸慰道:「阿昭,你也莫要放在心上,你皇兄如今偏愛與王符顧客觀之流廝混一處,早就糊塗了。」
她說這話時,極輕極柔,卻無端透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慘澹。她在勸姜昭,可更像是在勸自己。
姜昭心頭沉重。
「皇嫂,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我?」
王皇后搖了搖頭,勉力笑道:「阿昭你多慮了。」
殿外柔軟風光,今日是難得的暖陽,長風拂過,勾起殿內香帳浮動。
姜昭將鬢邊飄浮的碎發挽到耳後,心間微嘆,帝後不睦,往大里說是有礙國祚,可往小里說也不過是夫妻間的私事。她一外人,著實也不好意思細問。
這時,長廊傳來羅裙曳地窸窣聲響。
殿內二人轉眸探去,只見貞觀殿的宮女匆忙地挽簾入內,她「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道:「娘娘,太子爺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王皇后驟然起身,眉宇間的柔和與從容全然褪盡,她焦急得厲聲斥道:「不是讓你們看好太子嗎?你們便是這樣做事的嗎!」
她急的不行,呵斥了幾句,也不願再多費口舌,當即就喚了宮裡的太監宮女去尋太子。著急忙慌間,就顧不得還待在貞觀殿內的姜昭了。
太子丟了,身為母親的王皇后為此憂心如焚,姜昭自然是理解的。她不好干坐著,也喚上了紫檀等人一道去找太子。
太子名喚姜祐,年僅十歲,正是貪玩的年紀。但姜昭想著她這小侄子性子安靜乖巧,頗似幼時的皇兄,應當也不會一聲不吭地隨意瞎跑,就攔住了方才被王皇后訓得瑟瑟發抖的宮女。
她道:「孤問你,近來太子可有什麼異狀譬如喜歡去哪裡玩樂,或是喜歡上什麼東西?」
這宮女許是太子的近侍,瞧著也不算大,這會兒心知闖了大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見貴主問話,她是想要答覆的,不過哭得太狠,以至於話到嘴邊,卻融著哭腔叫人聽不懂在說些什麼。
姜昭瞧著又是嫌棄又是好笑,從袖口裡取出一面方巾。
適時正是晴光映雪,輝澤瀲灩的光景,這朱唇皓齒的貴主立於貞觀殿的台階上,抿唇笑了笑,她眉眼微彎,將這面方巾輕輕放在了哭得狼狽的小宮女手心。
滿庭清輝似落紅塵之中,仿佛也是深愛於這等艷奪天光的容色。
那年歲不大的小宮女瞧得發怔,竟也忘了先前的恐懼,一時就哭不出聲了。
第73章 此後洛陽禪宗的盛衰,全已付於……
小宮女歇了哭聲, 將方巾攥在手心,只拿衣袖擦了擦滿臉的淚痕。
她怯怯地道:「謝過殿下。」
收拾過情緒後,她的口齒清晰伶俐了許多, 姜昭總算是聽清了她的話語。
那小宮女抬眸瞧著眼前的貴主,半是羞澀半是感激地繼續道:「前些日子太子殿下撿了只貓兒養在東宮,誰知驚擾到了聖人, 便被丟去了, 恐是太子殿下還惦念著,偷跑去尋了。」
宮中總有嬪妃喜好養著些貓狗解悶,以致年年下來, 宮裡便有了大大小小的窩。這些貓狗窩隱匿於偌大的洛陽宮城內, 倘若是毫無目的地去找,恐怕找個十天半個月也是找不到的。
姜昭眼中含淚,滿目悽然:「若不是如此,我又何必賜將死之人一杯毒酒!」
這般解釋有理有據,遠勝於朝臣的刻薄之言。姜硯當即便露出了愧色,連連斥責朝中儒臣妄加揣測。
王皇后見此,也忙來安撫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姜昭。
姜硯溫聲道:「阿昭,你也知朝中儒官那性子,恐是容不得你以女兒身手握兩營兵馬,才會屢屢惡言中傷你。」
他神色溫雅,所言更是溫和至極,可姜昭掩面聽著他的話,卻覺得心底一片冷然。
他的好皇兄啊,終究還是忌憚起她手裡的兵權了。
說了這般多,左右還是想要回這兩營兵馬。
姜昭抹了抹淚,仰頭看向姜硯,神色憤然地恨聲道:「皇兄,這些糟老頭子很是可惡,父皇將兵權給我,那是因為我是姜氏的公主,不論如何心都是朝著皇兄的,可這些臣子總要想方設法地從皇兄手裡要走這點官權,那點兵權的,指不定心裡壞得是什麼鬼心思呢!」
有柳彧和謝良逼宮一事在前,姜昭不信姜硯不對那些朝臣心懷戒心。畢竟比起將兵權放在朝臣手裡,明顯是放在她這個公主手裡的危險性更為低一些。
姜硯聞得姜昭這番話,果真沉默思索了片刻。
逼宮那日的慘狀尚且歷歷在目,他深刻地記得那人頭攢動,劍指龍座的光景,深刻到他至今想來都能心生恐慌。
他慢慢抬起眼帘,與先皇一般無二的明眸,盪出了一抹細微的恐懼。
「阿昭所言甚是,這世間諸多人,唯有你不會害我。」
姜硯為自己受人挑撥而對姜昭生有猜忌,感到了無與倫比的愧疚。
-
在貞觀殿的這一午膳,讓姜昭覺得頗為艱難。待姜硯走後,她收起那些惺惺作態的神色,忍不住直起身子,髮鬢間的攢珠鳳頭釵隨之輕顫,搖漾出細長的流光。
她原先是不知的,她存於心尖最為寶貴最為珍視的兄妹情誼,竟然是可以如此輕易地被人挑撥的。
姜昭覺得心寒,她想著哪一天,這情分被這麼一點點地被消磨乾淨後,她與皇兄又該會是如何可怕的光景。
不敢細想,卻又難以遏制地去細想。
王皇后見她神采黯淡,知曉方才姜硯的一番話著實是傷著她了。便勸慰道:「阿昭,你也莫要放在心上,你皇兄如今偏愛與王符顧客觀之流廝混一處,早就糊塗了。」
她說這話時,極輕極柔,卻無端透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慘澹。她在勸姜昭,可更像是在勸自己。
姜昭心頭沉重。
「皇嫂,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情瞞著我?」
王皇后搖了搖頭,勉力笑道:「阿昭你多慮了。」
殿外柔軟風光,今日是難得的暖陽,長風拂過,勾起殿內香帳浮動。
姜昭將鬢邊飄浮的碎發挽到耳後,心間微嘆,帝後不睦,往大里說是有礙國祚,可往小里說也不過是夫妻間的私事。她一外人,著實也不好意思細問。
這時,長廊傳來羅裙曳地窸窣聲響。
殿內二人轉眸探去,只見貞觀殿的宮女匆忙地挽簾入內,她「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哭著道:「娘娘,太子爺不知道跑哪裡去了!」
王皇后驟然起身,眉宇間的柔和與從容全然褪盡,她焦急得厲聲斥道:「不是讓你們看好太子嗎?你們便是這樣做事的嗎!」
她急的不行,呵斥了幾句,也不願再多費口舌,當即就喚了宮裡的太監宮女去尋太子。著急忙慌間,就顧不得還待在貞觀殿內的姜昭了。
太子丟了,身為母親的王皇后為此憂心如焚,姜昭自然是理解的。她不好干坐著,也喚上了紫檀等人一道去找太子。
太子名喚姜祐,年僅十歲,正是貪玩的年紀。但姜昭想著她這小侄子性子安靜乖巧,頗似幼時的皇兄,應當也不會一聲不吭地隨意瞎跑,就攔住了方才被王皇后訓得瑟瑟發抖的宮女。
她道:「孤問你,近來太子可有什麼異狀譬如喜歡去哪裡玩樂,或是喜歡上什麼東西?」
這宮女許是太子的近侍,瞧著也不算大,這會兒心知闖了大禍,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見貴主問話,她是想要答覆的,不過哭得太狠,以至於話到嘴邊,卻融著哭腔叫人聽不懂在說些什麼。
姜昭瞧著又是嫌棄又是好笑,從袖口裡取出一面方巾。
適時正是晴光映雪,輝澤瀲灩的光景,這朱唇皓齒的貴主立於貞觀殿的台階上,抿唇笑了笑,她眉眼微彎,將這面方巾輕輕放在了哭得狼狽的小宮女手心。
滿庭清輝似落紅塵之中,仿佛也是深愛於這等艷奪天光的容色。
那年歲不大的小宮女瞧得發怔,竟也忘了先前的恐懼,一時就哭不出聲了。
第73章 此後洛陽禪宗的盛衰,全已付於……
小宮女歇了哭聲, 將方巾攥在手心,只拿衣袖擦了擦滿臉的淚痕。
她怯怯地道:「謝過殿下。」
收拾過情緒後,她的口齒清晰伶俐了許多, 姜昭總算是聽清了她的話語。
那小宮女抬眸瞧著眼前的貴主,半是羞澀半是感激地繼續道:「前些日子太子殿下撿了只貓兒養在東宮,誰知驚擾到了聖人, 便被丟去了, 恐是太子殿下還惦念著,偷跑去尋了。」
宮中總有嬪妃喜好養著些貓狗解悶,以致年年下來, 宮裡便有了大大小小的窩。這些貓狗窩隱匿於偌大的洛陽宮城內, 倘若是毫無目的地去找,恐怕找個十天半個月也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