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顧以觀左思右想,倒是覺得要將此事告知王符一聲,畢竟這位長公主與君王兄妹情誼頗深,若是真有一日有了什麼變數,以這位長公主對他與王符的態度來看,恐是極為不善。
在這老道思忖之時,姜硯聽得自家皇妹的讚許,心中也是頗為妥帖。成為君主之後,他常與姜昭因王符而生分歧,其實他是不願如此的,不過一為同胞手足,一為肱骨近臣,他哪個都不好抉擇,便總盼著他們有一日能冰釋前嫌,好不為難他。
如今眼看著姜昭對王符等人的敵對之意漸少,他自然是喜聞樂見,便屢屢囑咐王符藉此機會,相互交好。
這位年輕的帝王,頗為天真的以為,他這兩位各懷鬼胎的親近之人,終會一同與他打造大齊盛世。
第72章 不敢細想,卻又難以遏制地去細……
這日天色尚早, 姜昭便一直陪著姜硯在道場打坐。
她本最不喜這般枯燥無味的事情,但思極如今她須得討得皇兄寵信,便耐著性子裝出淡泊樂道的模樣。
雲藺同她說過, 王符顧以觀等人焉能如此猖獗,不過是因為得了君王的信任才能擁有這等權力,若是有一日君王不再信任他們, 這些佞臣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罷了。
回宮前, 姜昭曾細細考量了如何讓姜硯不再信任這些人,一時之間卻沒有好的計策,但她卻有辦法, 讓姜硯更為信任她。
譬如順著他的心意, 行他所樂衷之事。
姜昭瞧著身旁打坐得津津有味的姜硯,又再度打起來精神。
期間,有一道童上前,在顧以觀耳畔嘀咕了幾句。不過片刻,顧以觀便稱他在民間的道觀有要緊事要處理, 向姜硯告罪辭去。待顧以觀走後,姜硯似乎覺得今日打坐悟道的時間也差不多了,索性也提出了要離去的意思。
姜昭見此, 頓時如覺大赦一般地起了身, 她也想著回宮用個午膳了。不過姜硯有意留著她一同用膳, 便讓她隨著聖駕一道去了貞觀殿。
如今的貞觀殿依舊是皇后的寢宮,但如今的皇后卻已然換了一人。
邁入殿中見到王皇后時, 姜昭頗為親熱地喚了聲「皇嫂」。
正在殿中繡花的王皇后,忽而聞得這麼一聲,忙回頭瞧去,就見姜昭含笑走來, 顧盼間自有一種動人至極的神韻。
她彎了彎眼,熟稔地嗔道:「你個沒良心的,現在才想起來見我了?」
這位王皇后是忠烈之後,由於滿門皆死於戰場的緣故,幼時便常養在太后膝下,算是姜昭的半個阿姊。
昔日先皇覺得王皇后賢良淑德,性子頗佳,日後又無需憂心外戚干政,便將她指給了姜硯為太子妃。夫妻二人青梅竹馬般地長大,本就有了幾分情意,故而婚後也算得上相敬如賓,不過一年,就誕下了如今的儲君。
姜昭自己性子不佳,卻頗愛溫柔如水的女郎,和玉是南瑤是,眼前的王皇后更是。
眉目溫婉,嫻雅端莊,雖不是十分姿色,卻依舊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
王皇后見姜昭與姜硯同來,便喚人在殿中多備了份碗筷,挑得還是姜昭慣愛用的琉璃器皿。她被養在太后膝下,又不似姜昭那般野性子,素來是太后說什麼便是學什麼,倒是將太后的溫婉賢淑學了個十足十,一時之間,姜昭真是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待到姜硯入座,三人一道用膳。但也不知是否是姜昭的錯覺,她發現她這皇嫂瞧見皇兄時,本是柔情似水的眸子,卻漸漸冷了下來,反倒多了幾分疏離。
正待她要細察,王皇后眉眼含笑地朝她琉璃碗裡夾了菜,嘴裡還念叨:「阿昭瞧著越發清瘦了,既然回了宮,要多養幾兩肉才好。」
姜昭收起了探究的眼神,嘻嘻笑道:「我回宮過除夕,想多住些日子再回府,皇兄皇嫂可莫要嫌我煩呀!」
她這次回宮便是借著過除夕的由頭,那會兒姜硯和王皇后也是念及她沒了駙馬,府中清冷的緣故,才讓她先在留仙殿住著。
王皇后笑道:「左右宮中寢殿多,也不缺你吃住的,怎會嫌你煩呢?」
聞得姜昭言及除夕,姜硯撩起眼皮,忽而道:「今年皇家多亂世,朕聽顧道長說,若是運勢不濟應當借吉日設宴除厄。朕思來想去,覺得此次除夕夜宴需得大辦。」
他看向王皇后,已是打定了主意,囑咐她:「梓潼為後宮之主,此等事便勞你憂心一番了。」
「喏。」
王皇后斂眉應下。
見他們如此疏離,姜昭頗感怪異地微蹙煙眉。
也不是未不曾見過他們情意綿綿地相處過,怎現下就變作這般模樣了?
她猜想其間定然是發生了什麼她不曾知曉的事情。
姜硯聞得王皇后的答覆,淡淡地一頷首,他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將指腹間的酒杯微微轉過一圈。
他欲言又止的:「你賜柳彧毒酒之事,在朝中引起諸多朝臣不滿,女兒家的手段……著實不改如此狠辣才是。」
姜昭聞言,登時警覺得微微繃緊了身子。
姜硯突然提起此事,是要敲打她的意思?還是見不得她插手此事?
如今她再難全心全意地將眼前這位君王當作自己的皇兄,一時間,難免心思百轉,想到了諸多的可能。
她忙掩目哽咽道:「皇兄為何要如此看待我,我不過是因為那點夫妻情分,見不得他死無全屍罷了。」
在這老道思忖之時,姜硯聽得自家皇妹的讚許,心中也是頗為妥帖。成為君主之後,他常與姜昭因王符而生分歧,其實他是不願如此的,不過一為同胞手足,一為肱骨近臣,他哪個都不好抉擇,便總盼著他們有一日能冰釋前嫌,好不為難他。
如今眼看著姜昭對王符等人的敵對之意漸少,他自然是喜聞樂見,便屢屢囑咐王符藉此機會,相互交好。
這位年輕的帝王,頗為天真的以為,他這兩位各懷鬼胎的親近之人,終會一同與他打造大齊盛世。
第72章 不敢細想,卻又難以遏制地去細……
這日天色尚早, 姜昭便一直陪著姜硯在道場打坐。
她本最不喜這般枯燥無味的事情,但思極如今她須得討得皇兄寵信,便耐著性子裝出淡泊樂道的模樣。
雲藺同她說過, 王符顧以觀等人焉能如此猖獗,不過是因為得了君王的信任才能擁有這等權力,若是有一日君王不再信任他們, 這些佞臣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罷了。
回宮前, 姜昭曾細細考量了如何讓姜硯不再信任這些人,一時之間卻沒有好的計策,但她卻有辦法, 讓姜硯更為信任她。
譬如順著他的心意, 行他所樂衷之事。
姜昭瞧著身旁打坐得津津有味的姜硯,又再度打起來精神。
期間,有一道童上前,在顧以觀耳畔嘀咕了幾句。不過片刻,顧以觀便稱他在民間的道觀有要緊事要處理, 向姜硯告罪辭去。待顧以觀走後,姜硯似乎覺得今日打坐悟道的時間也差不多了,索性也提出了要離去的意思。
姜昭見此, 頓時如覺大赦一般地起了身, 她也想著回宮用個午膳了。不過姜硯有意留著她一同用膳, 便讓她隨著聖駕一道去了貞觀殿。
如今的貞觀殿依舊是皇后的寢宮,但如今的皇后卻已然換了一人。
邁入殿中見到王皇后時, 姜昭頗為親熱地喚了聲「皇嫂」。
正在殿中繡花的王皇后,忽而聞得這麼一聲,忙回頭瞧去,就見姜昭含笑走來, 顧盼間自有一種動人至極的神韻。
她彎了彎眼,熟稔地嗔道:「你個沒良心的,現在才想起來見我了?」
這位王皇后是忠烈之後,由於滿門皆死於戰場的緣故,幼時便常養在太后膝下,算是姜昭的半個阿姊。
昔日先皇覺得王皇后賢良淑德,性子頗佳,日後又無需憂心外戚干政,便將她指給了姜硯為太子妃。夫妻二人青梅竹馬般地長大,本就有了幾分情意,故而婚後也算得上相敬如賓,不過一年,就誕下了如今的儲君。
姜昭自己性子不佳,卻頗愛溫柔如水的女郎,和玉是南瑤是,眼前的王皇后更是。
眉目溫婉,嫻雅端莊,雖不是十分姿色,卻依舊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
王皇后見姜昭與姜硯同來,便喚人在殿中多備了份碗筷,挑得還是姜昭慣愛用的琉璃器皿。她被養在太后膝下,又不似姜昭那般野性子,素來是太后說什麼便是學什麼,倒是將太后的溫婉賢淑學了個十足十,一時之間,姜昭真是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
待到姜硯入座,三人一道用膳。但也不知是否是姜昭的錯覺,她發現她這皇嫂瞧見皇兄時,本是柔情似水的眸子,卻漸漸冷了下來,反倒多了幾分疏離。
正待她要細察,王皇后眉眼含笑地朝她琉璃碗裡夾了菜,嘴裡還念叨:「阿昭瞧著越發清瘦了,既然回了宮,要多養幾兩肉才好。」
姜昭收起了探究的眼神,嘻嘻笑道:「我回宮過除夕,想多住些日子再回府,皇兄皇嫂可莫要嫌我煩呀!」
她這次回宮便是借著過除夕的由頭,那會兒姜硯和王皇后也是念及她沒了駙馬,府中清冷的緣故,才讓她先在留仙殿住著。
王皇后笑道:「左右宮中寢殿多,也不缺你吃住的,怎會嫌你煩呢?」
聞得姜昭言及除夕,姜硯撩起眼皮,忽而道:「今年皇家多亂世,朕聽顧道長說,若是運勢不濟應當借吉日設宴除厄。朕思來想去,覺得此次除夕夜宴需得大辦。」
他看向王皇后,已是打定了主意,囑咐她:「梓潼為後宮之主,此等事便勞你憂心一番了。」
「喏。」
王皇后斂眉應下。
見他們如此疏離,姜昭頗感怪異地微蹙煙眉。
也不是未不曾見過他們情意綿綿地相處過,怎現下就變作這般模樣了?
她猜想其間定然是發生了什麼她不曾知曉的事情。
姜硯聞得王皇后的答覆,淡淡地一頷首,他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將指腹間的酒杯微微轉過一圈。
他欲言又止的:「你賜柳彧毒酒之事,在朝中引起諸多朝臣不滿,女兒家的手段……著實不改如此狠辣才是。」
姜昭聞言,登時警覺得微微繃緊了身子。
姜硯突然提起此事,是要敲打她的意思?還是見不得她插手此事?
如今她再難全心全意地將眼前這位君王當作自己的皇兄,一時間,難免心思百轉,想到了諸多的可能。
她忙掩目哽咽道:「皇兄為何要如此看待我,我不過是因為那點夫妻情分,見不得他死無全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