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但這於自小在紫微城撒歡兒的姜昭而言,卻是簡單至極呀。她眸子微彎,笑了一下。當即說了幾處地兒,差人去尋。
大抵過了半個時辰, 姜昭便聽著有宮人來稟,說是找著了。
心頭微松,她也尋了過去。
王皇后比她早來一步, 正在御花園拉著姜祐左右打量。此時的姜祐可憐兮兮地站在人群堆里, 又不知為何染了一身的泥濘, 像個泥猴子似的。
姜昭覺著好笑,又瞧見王皇后確認姜祐沒磕著碰著後, 一副要開口訓教的模樣,忙移步上前,幫這兒可憐的侄兒開脫道:「皇嫂莫惱,祐兒這還髒兮兮的呢, 先帶他回去梳洗一番罷。」
王皇后看了姜祐一眼,心說也是,於是嘆了口氣後,就領著他回貞觀殿。
走時姜祐偷偷回頭看了看姜昭,可憐巴巴地用眼神在乞求。
這對姑侄倒是有幾分心有靈犀的,畢竟曾經也是在一起玩鬧過,姜昭近乎是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在央她找貓呢。
姜昭被他瞧得心軟,趁著王皇后沒注意,悄悄點了點頭。
這侄兒生得玉雪可愛,姜昭曾經也是個稚氣未脫的,住在宮裡時,若是和玉不來尋她出遊,她是定然會偷著帶姜祐去逗貓逗狗,最初的時候姜祐還會一本正經地拒絕她,但是誘惑多了,便挨不住了。
也算是因此被姜昭養出了點野性子。
若非後來姜昭出宮辟府,兩人見得少了,興許再多幾個年頭,這小侄子便該被養歪了。
替侄子找貓一事,姜昭從那小宮女口裡得知那貓兒的模樣後,便差人多在御花園留意了幾分,而她自己近來多愛去御書房尋她皇兄。
姜硯瞧她瞧得多了,又見她閒得不行,便拿著朝堂里遇到的難事兒問她。但妙的是這些難事,經姜昭一言,似乎又輕易可解。
姜硯奇道:「皇妹好生聰慧。」
他於書案間抬首,意外地看向這個皇妹。
御書房內清光滿堂,落於紅梅橫斜的畫屏之上,偶有輕移間,梅葉搖漾,斑斑點點晃過,真若落英繽紛之景。
而這落英翩然又在她的睫羽間輕擦而過,瀲灩清華,笑目視來時似秋水含光一般。
姜家兒女素來姿容都不俗,但如此極富靈韻的卻也不多見,倒無怪乎父皇母后甚是寵愛她,姜硯回憶起昔日,也不免回想起幼時姜昭總愛黏著他的光景,心下一片柔軟。
姜昭將手中的奏摺輕輕放在書案之上,恭謙而笑:「非我聰慧,不過是因為皇兄心思細膩周全,才會有了猶疑,而我想得少,反倒覺得簡單。」
她近來斂了性子,不似往日那般咄咄逼人,直教人覺得溫和了許多。
姜硯不似先帝那般會夜以繼日地埋頭政事,原先會將這些事情先交予王符處理,如今見姜昭理政亦是井井有條,他便又分出去了些許。
手裡沒了煩人的摺子,落得一身清閒,自己索性悠哉悠哉地去了道場。他近來同顧九思學煉丹,正是心思熱絡的時候,也無心顧及那些政務。
如此一來,御書房便成了姜昭與王符的博弈之地。
王符依附於皇權之下,此前雖有一手遮天的局面,但總歸還是越不過皇權,自謝、柳一事後,他深知擁兵自重的可貴之處,便開始籌謀起了兵權。
然而洛陽之中的兵權,各有將領把持,他若想要奪這些兵權,勢必得罪這些各有士家大族傍身的武將,如何想,都不是什麼簡單事兒。因此,相較之下,他更為眼饞的還是淮城長公主手裡的那支千機軍。
可惜他屢屢蠱惑帝王,卻未見成效後,忽而意識到,僅靠蠱惑還遠遠不夠,興許還需要更為致命的手段,讓這位公主失去帝王寵信。
不過,讓王符更為難以預料到的,卻是這位不知隱忍、喜怒外放的長公主,居然隱隱有了和他奪取政權的局勢。
未時,王符一撩衣擺越過內殿的門檻,於清光中瞥見了正將奏摺緩緩翻過一頁的公主,他眼中閃過些許晦色。
緩緩的,他想起了顧九思的話。
公主之貴,遠過君王矣。
……
洛陽越臨近正月,天也越發的冷了,一連幾日都是白雪連綿。紫微城的紅牆黛瓦被覆上了層層斑白的錦緞,在天輝破曉時,流光滿目,晶瑩明潔得宛若碎了遍地的琉璃。
姜昭不愛穿厚重的襖子,故而風一大,就受了點寒。這日她躺在床上喝了點薑茶,耳邊儘是和尚叨叨絮絮的叮囑,和尚近日似乎也忙得很,姜昭一閉眼都是他在和這個和尚那個道士,說些深奧得叫人聽不明白的話,她聽不懂,但也曉得不能擾他分心,所以甚少喚他。
細細算來,今日真是他們難得一次的交談。
她捧著盛著薑茶的瓷杯,連連應是。其實自從母后去了行宮修養後,就少有人會這樣嘮叨地關心她了。
年少時不知父母心,屢屢嫌這兒煩那兒的,如今懂了明白了,卻已然物是人非。
倘若不是情真意切的關懷,又豈會有人願意多費口舌?
「和尚啊……」姜昭倚著榻頭的秋色軟枕,輕輕呢喃一聲,眼底融下了一池暖水,「我時常感謝上蒼,謝他讓我識得了你,若無你……若無你……」
她緩緩停了聲。
姜昭想著,若無這樣好的人一直伴著她,她又該是如何光景?興許是孤身一人在這政治漩渦里苦苦掙扎,又興許在歷經跌宕後磨滅了心志……
大抵過了半個時辰, 姜昭便聽著有宮人來稟,說是找著了。
心頭微松,她也尋了過去。
王皇后比她早來一步, 正在御花園拉著姜祐左右打量。此時的姜祐可憐兮兮地站在人群堆里, 又不知為何染了一身的泥濘, 像個泥猴子似的。
姜昭覺著好笑,又瞧見王皇后確認姜祐沒磕著碰著後, 一副要開口訓教的模樣,忙移步上前,幫這兒可憐的侄兒開脫道:「皇嫂莫惱,祐兒這還髒兮兮的呢, 先帶他回去梳洗一番罷。」
王皇后看了姜祐一眼,心說也是,於是嘆了口氣後,就領著他回貞觀殿。
走時姜祐偷偷回頭看了看姜昭,可憐巴巴地用眼神在乞求。
這對姑侄倒是有幾分心有靈犀的,畢竟曾經也是在一起玩鬧過,姜昭近乎是瞬間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在央她找貓呢。
姜昭被他瞧得心軟,趁著王皇后沒注意,悄悄點了點頭。
這侄兒生得玉雪可愛,姜昭曾經也是個稚氣未脫的,住在宮裡時,若是和玉不來尋她出遊,她是定然會偷著帶姜祐去逗貓逗狗,最初的時候姜祐還會一本正經地拒絕她,但是誘惑多了,便挨不住了。
也算是因此被姜昭養出了點野性子。
若非後來姜昭出宮辟府,兩人見得少了,興許再多幾個年頭,這小侄子便該被養歪了。
替侄子找貓一事,姜昭從那小宮女口裡得知那貓兒的模樣後,便差人多在御花園留意了幾分,而她自己近來多愛去御書房尋她皇兄。
姜硯瞧她瞧得多了,又見她閒得不行,便拿著朝堂里遇到的難事兒問她。但妙的是這些難事,經姜昭一言,似乎又輕易可解。
姜硯奇道:「皇妹好生聰慧。」
他於書案間抬首,意外地看向這個皇妹。
御書房內清光滿堂,落於紅梅橫斜的畫屏之上,偶有輕移間,梅葉搖漾,斑斑點點晃過,真若落英繽紛之景。
而這落英翩然又在她的睫羽間輕擦而過,瀲灩清華,笑目視來時似秋水含光一般。
姜家兒女素來姿容都不俗,但如此極富靈韻的卻也不多見,倒無怪乎父皇母后甚是寵愛她,姜硯回憶起昔日,也不免回想起幼時姜昭總愛黏著他的光景,心下一片柔軟。
姜昭將手中的奏摺輕輕放在書案之上,恭謙而笑:「非我聰慧,不過是因為皇兄心思細膩周全,才會有了猶疑,而我想得少,反倒覺得簡單。」
她近來斂了性子,不似往日那般咄咄逼人,直教人覺得溫和了許多。
姜硯不似先帝那般會夜以繼日地埋頭政事,原先會將這些事情先交予王符處理,如今見姜昭理政亦是井井有條,他便又分出去了些許。
手裡沒了煩人的摺子,落得一身清閒,自己索性悠哉悠哉地去了道場。他近來同顧九思學煉丹,正是心思熱絡的時候,也無心顧及那些政務。
如此一來,御書房便成了姜昭與王符的博弈之地。
王符依附於皇權之下,此前雖有一手遮天的局面,但總歸還是越不過皇權,自謝、柳一事後,他深知擁兵自重的可貴之處,便開始籌謀起了兵權。
然而洛陽之中的兵權,各有將領把持,他若想要奪這些兵權,勢必得罪這些各有士家大族傍身的武將,如何想,都不是什麼簡單事兒。因此,相較之下,他更為眼饞的還是淮城長公主手裡的那支千機軍。
可惜他屢屢蠱惑帝王,卻未見成效後,忽而意識到,僅靠蠱惑還遠遠不夠,興許還需要更為致命的手段,讓這位公主失去帝王寵信。
不過,讓王符更為難以預料到的,卻是這位不知隱忍、喜怒外放的長公主,居然隱隱有了和他奪取政權的局勢。
未時,王符一撩衣擺越過內殿的門檻,於清光中瞥見了正將奏摺緩緩翻過一頁的公主,他眼中閃過些許晦色。
緩緩的,他想起了顧九思的話。
公主之貴,遠過君王矣。
……
洛陽越臨近正月,天也越發的冷了,一連幾日都是白雪連綿。紫微城的紅牆黛瓦被覆上了層層斑白的錦緞,在天輝破曉時,流光滿目,晶瑩明潔得宛若碎了遍地的琉璃。
姜昭不愛穿厚重的襖子,故而風一大,就受了點寒。這日她躺在床上喝了點薑茶,耳邊儘是和尚叨叨絮絮的叮囑,和尚近日似乎也忙得很,姜昭一閉眼都是他在和這個和尚那個道士,說些深奧得叫人聽不明白的話,她聽不懂,但也曉得不能擾他分心,所以甚少喚他。
細細算來,今日真是他們難得一次的交談。
她捧著盛著薑茶的瓷杯,連連應是。其實自從母后去了行宮修養後,就少有人會這樣嘮叨地關心她了。
年少時不知父母心,屢屢嫌這兒煩那兒的,如今懂了明白了,卻已然物是人非。
倘若不是情真意切的關懷,又豈會有人願意多費口舌?
「和尚啊……」姜昭倚著榻頭的秋色軟枕,輕輕呢喃一聲,眼底融下了一池暖水,「我時常感謝上蒼,謝他讓我識得了你,若無你……若無你……」
她緩緩停了聲。
姜昭想著,若無這樣好的人一直伴著她,她又該是如何光景?興許是孤身一人在這政治漩渦里苦苦掙扎,又興許在歷經跌宕後磨滅了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