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近衛文隆見苹如如此,立時會意,他帶苹如出去了,關切地問:“聞不得菸草味兒嗎?還好嗎?”

  出來後,苹如就放了手,微微笑著:“好多了。”

  她往近衛文隆身邊湊了湊,仰頭看他:“你也不抽菸吧?”

  “應付社交的時候,偶爾會抽。你不喜歡,我便不抽了。”說完了,他覺得哪裡不對勁,尷尬地笑了兩聲,又問苹如,“喜歡體育運動嗎?”

  “很喜歡呢。”

  “喜歡高爾夫球嗎?”

  “喜歡,曾經在體育館裡跟朋友打過幾次。我的球技不好,總讓人見笑。”

  “沒關係,我帶帶你,保准你的球技提升一大截。”

  像是找到了知音,近衛文隆帶苹如去了他設在外灘的私人高爾夫球場。

  他懂得很多技巧,手把手教給苹如。

  第一次的觸碰很自然,兩個人似乎近了些。

  近衛文隆打得有些累,額頭有汗珠滲出,苹如抬手用絲娟幫他擦去。

  他忽然想起來:“上一次你給我的絲娟,我還沒還你呢。”

  “沒關係,送你了。”

  兩個人在湖邊的長椅上坐下,近衛文隆接著昨天的話題,繼續跟苹如講日本的風俗文化,順帶休息。

  ☆、送情

  第三次見面是苹如主動的, 兩個人約好一起在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

  夜半歌聲,一部愛情藝術電影。

  苹如買票的時候沒有多問,進了場看了開頭, 才知道是關於愛情的電影。

  真是見了鬼了。

  怕近衛文隆誤會, 苹如偷眼看他。

  近衛文隆似乎認為苹如是故意選了這樣一部愛情電影,嘴角不自覺上揚, 眼角的笑意早已洋溢在臉頰。

  苹如的初衷明明是想和近衛文隆成為朋友的,結果還是不受控制地朝陳寶驊他們所料想的方向發展了。

  看近衛文隆的樣子, 他所期望的十有八九也是那個方向。

  看來是她的人格魅力不夠啊, 只能靠相貌補救了。

  算了, 將錯就錯吧。

  不過一場愛情電影放映完了,除了兩個人之間莫名曖昧了一些,似乎也沒什麼進展。

  要不下一次選一部恐怖片或是懸疑片來看, 看到恐怖害怕的情節就撲到近衛文隆的懷裡?

  苹如在心裡如此打趣自己。

  走出電影院,近衛文隆邀請苹如去仙樂斯舞廳跳舞,苹如別有用心地拒絕了。

  這算是欲擒故縱吧。

  近衛文隆沒有料及,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若即若離, 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苹如拎著包先走了。

  第四次見面,與第三次見面隔了有幾天。

  是近衛文隆主動打的電話,約苹如一起到外灘散步。

  因為上一次苹如的突然離開, 近衛文隆以為自己說錯什麼話,或是他的請求引起了苹如的反感,這一次見面反而顯得有些侷促。

  怎麼進展沒有,反而倒回去了呢?

  苹如伸了伸手, 手背有意無意地,有一下沒一下摩挲近衛文隆的手背。

  近衛文隆側首看苹如,苹如低著頭,臉頰微紅,他抿唇笑了,偷偷地自作主張牽了苹如的手。

  苹如沒有反抗,隨著近衛文隆繼續慢悠悠地走著。

  兩個人都沒有說話。

  過了會兒,苹如突發奇想:“文隆,你有沒有試過光著腳在沙灘上走啊?”

  苹如第一次稱呼他文隆,近衛文隆受寵若驚,他笑著搖頭:“沒有。”

  “來一起嘛。”

  苹如脫下鞋子,一邊手提著,扯扯近衛文隆的胳膊:“來嘛。”

  近衛文隆笑著應了,踩掉腳下的鞋子,拉著苹如躡手躡腳行走在沙灘上,歡聲笑語不休地迴蕩在河岸。

  有了這個任務,陳寶驊跟苹如的聯繫也多了起來。

  時不時問問苹如任務進展如何,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擱著以前,陳寶驊還真懶待主動聯繫苹如。

  其實這個任務派到苹如身上,主要因為還是去年八月和十二月苹如兩次急電給重慶報告汪精衛叛國的消息。

  雖然這個消息在當時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直到汪精衛發出艷電,重慶政府終於意識到苹如的價值所在,開始視苹如為掌上明珠。

  也正是這突如其來的重視態度,使得苹如不得不將婚期延遲。

  收到苹如回信的漢勛,再一次給苹如寫信,問苹如那件重要到比他們結婚還重要的事情,究竟是什麼事情。

  苹如的回信是:如果我同你說,你一定也會認為它很重要。只是茲事體大,我沒有辦法同你說。

  近二十幾日的相處,曖昧之餘,苹如常常有意跟近衛文隆聊到中日戰爭,試圖引導近衛文隆認識到這場戰爭的罪惡。聽到近衛文隆毫無顧忌地提到了自己對於中日戰爭的厭惡,苹如帶近衛文隆去了南市,法籍神父饒家駒創辦的一處難民營。

  這裡,是中國傷兵難民的聚集地。

  苹如看著難民營里貧苦少食的傷兵難民,對近衛文隆道:“文隆,你看那些難民疼痛難挨的神情,你聽他們痛苦呻*吟的聲音,不只在中國,我想貴國也不會比中國的情況好多少。”

  近衛文隆不知不覺受到感染,他道:“我曾經在父親身邊做過秘書,所了解到的,更多的是戰爭帶來的數字。真正來到中國,才發現什麼叫做水深火熱,斷壁殘垣。”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難民營了,可每過來一次,就被深深刺痛一次,苹如緊緊攥起拳頭:“這些,都是戰爭的惡果。軍國主義作祟,卻要百姓來承擔惡果。這太不公平。”

  前所未有的,近衛文隆顫著聲音道:“戰爭,應該停止的。”

  終於等到這一句深刻的覺悟,苹如趁熱打鐵:“文隆,我熱切希望你可以赴重慶跟國民政府的蔣委員長談談。至於汪精衛,在中國,沒有幾個人承認他的政權。我們中國人民,可以接受國民政府的談判結果,可以接受共*黨的談判結果,唯獨汪精衛,他什麼都不是。他所簽的那些條約,賣不了國,他賣掉的只是他自己。我想,你們國家應該不需要一個喪失民族自信心的異國人。如果貴國要按與汪精衛簽訂的條條框框行事,那麼貴國將會體驗到中國四萬萬同胞奮起反抗的壓力,不會有好結果的。”

  近衛文隆深有同感:“我本來就是奉父親之命來中國尋找接觸重慶政府的渠道的。我先去請示父親,得了父親同意的消息,我再去。”

  苹如建議道:“其實你可以先去重慶跟蔣委員長大致談談,不必確定結果,然後再向你父親報告。畢竟中國的傷兵難民,沒有太多時間去等待。”

  近衛文隆答應了,他又問:“好,那我要怎麼樣才能聯繫到重慶政府,約蔣委員長進行會談呢?”

  苹如半真半假道:“我有一位同學跟重慶政府有聯繫,明天我去問問他,之後有了消息再跟你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