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統帝伸手,握緊了兒子的手。

  司馬賢當場答應了。

  然後,正統帝的手,慢慢的鬆開了。

  皇帝在喘氣,喘的很利害。他咬了牙,他吐了話,一字一字的說道:「百年後,朕與你母后葬一起,不需要他人……」

  對於父皇、母后合葬一事。

  這是皇家自古以來的。

  只是他父皇還一位皇后的,那一位慕容皇后。可現在父皇不提,司馬賢自然不多嘴。他也應了。

  正統帝聽著這話,還想說些什麼。

  可到底慢慢無聲。

  然後,皇帝的氣息停止了。

  司馬賢愣了片刻,他才是反映過來。他的父皇駕崩了。

  玉榮和兩個兒子得知此事後。

  母子三人一起進了殿中。

  玉榮愣在當場。

  「母后,您請節哀。」司馬賢趕緊的上前,勸慰了話。

  傷心否?

  有一點。

  是一個人相處久了,都有感情的。

  玉榮的心底,倒底跟皇帝還是相處出來一些感覺。是合伙人的感情。至於更多的,可能就是兒子的親爹,這一個身份所代表的一切。

  她的眼睛有些乾澀。

  玉榮說道:「你父皇的後事,一切交給你了。老三,你是新天子,一切你安排吧。我心裡難受……」

  人死了,一了百了嗎?

  玉榮明明眼睛想流淚。可她的心中,似乎是難過的,又似乎是輕鬆的。

  一直壓了頭頂的,那一塊大石頭到底落下了。

  一切不同了啊。

  什麼不同了。

  或許是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吧?

  皇帝駕崩。

  嗯,哪怕只當了半天太上皇的正統帝駕崩。

  這等帝王的身後事,就沒有簡單的。

  可這一切,玉榮都是擱開了手。

  她只是交代給了兒子去辦事。她是皇后,不,應該是皇太后了。

  她的兒子司馬賢給親爹辦了身後事,上了諡號高宗。自然也給親娘上了尊號慈仁太后。

  玉榮升了一級,從皇后升級成為了皇太后。

  京都。

  國喪。

  這一年,是正統二十七年。

  新天子即位,自然又是新氣象。一個新的年號登場,隆治。

  後記:

  《大魏史記》大魏朝,西魏、東魏,各傳承十六帝,主江山六百年。西魏,系高祖嫡傳血脈。東魏,開國武帝系仁宗嫡傳血脈。武帝奉祖系,其祖仁宗長子秦王,追諡號孝文皇帝。追孝文皇帝生母柳氏惠文皇后。

  大魏仁宗,高宗嫡長子。大魏朝第四代皇帝,未登基前,生兩子,長子孝文皇帝、次子晉王。登基元年,生三子世宗皇帝。世宗皇帝,中宮嫡出。

  (全文完)

  第152章 隆治帝 番外

  隆治十年,春。或許是因為倒春寒的原由,天是格外的冷。

  京都,皇城。

  乾清宮,隆治帝躺在龍榻上,殿中是他的后妃,以及他的兒女與妃子們。他們的神色也是各不相同。

  隆治帝的榻邊上,那是他的母后。

  隆治帝治國十載,對於一個帝王而言,這一個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可對於他本人而言,卻是太短了。

  隆治帝是司馬賢是高宗皇帝的嫡長子。

  他的母后自然是高宗皇帝的嫡妻。

  司馬賢的目光在兒女們的臉上掃過,最後,他停在了他的嫡子身上。

  一直以來,為了怕重倒他當年的覆轍,他沒急著立了太子。哪怕這讓太子的母族很不滿意。韋氏家族也是一直在朝堂上掀起一些風聲,想讓他早立太子。

  可他不想立太子。

  他有些懂了他父皇高宗當年的一些想法。

  太子不好當。

  而一個小兒做太子,這當然穩固了國本。至少,讓下面的臣子們知道了下一任的儲君是誰?

  可是,隆治帝自己做過太子,他知道做太子的滋味沒那麼的好受。

  他自己正是鼎盛之年,一個太子擱那兒,也是礙眼的。又或者說,對於韋氏一族他心中不太滿意的。

  可皇后是他的元後,嫡子也是他當年登基出生時,是他殷殷期盼的。

  隆治帝只是想著多讓嫡子打磨,想培養了一個更合格的太子。

  可一切都是天不假年。

  他病了,來逝凶凶。

  有些預感,他想冊立太子了。

  可這時機,不太妙啊。

  隆治帝的目光又是望向了他的母后。

  「澈兒。」

  隆治帝招一招手,把嫡子司馬澈招到身前。

  司馬澈是中宮嫡子,那應該的皇家禮儀風範不缺。

  可在這等父皇病重時,也是眼有擔憂。

  這時候,他依了父皇之前,走到了父皇的近前。

  隆治帝伸手,把兒子招到近前後,他說道:「我兒肖父,朕意立你為太子。」

  這時候,皇帝的目光是看著他的母后。

  得了兒子上的尊號,貴為慈仁太后。

  玉榮這時候的目光是看著兒子,然後,她點點頭。

  「澈兒是中宮嫡子,理當為太子。」玉榮贊同了兒子的話。

  可她的心中還是明白的,至親是母子,在皇權面前,至疏也是親情。

  高宗駕崩,她讓了權柄。

  她做一個好好養老的慈仁太后。應該給的權柄,她是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