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皇帝的目光望著皇后。
他搖搖頭,說道:「朕的身子,朕清楚。梓橦,朕這一口精氣神,也怕是回光反照。」
說了一通話,皇帝有點兒喘氣了。
「趁著精神好,朕想見見兒子,見見臣子。讓朕在這最後的時間裡,把應該安排的都安排妥當。」
正統帝做了這些年的皇帝,他最在意的,還是江山社稷。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皇帝已經有預感了。死亡啊?生死之間有大恐懼,皇帝若說不怕是假的。
至高至貴的皇權,這捏了手中,哪捨得?
可這最後的時刻,皇帝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一些應該安排的,他總歸要安排了。若不然,他哪能合上眼睛?
那對不起祖宗。
正統帝這般講話了。
玉榮沉默了片刻後,才道:「一切依聖上的。」
玉榮吩咐了李公公,去請了太子、安郡王、楚郡王,以及宗正令,幾位朝中的輔臣閣老。
這些人在場,皇帝不管交代什麼,總是正大光明。
時間過得快。
皇帝更衣一翻,再是簡單的梳洗了一下。
等著應該喚來的人,都是來了時。
皇帝這般收拾一翻,帝王威儀是有了。可到底還是累得慌。他似乎喘了氣時,都是喘的不那麼均勻。
第151章
當著眾位輔臣閣老的面, 皇帝讓皇后替筆寫了聖旨。
「太子恭孝有嘉,克承大統,即皇帝位。」這是皇帝吩咐的原話。玉榮沒反駁什麼。她原來的心思也沒瞞了人, 就想老三上位。
現在皇帝明正言順的講了這話。
玉榮寫了聖旨。然後,皇帝讓蓋了玉璽。
這等聖旨在, 算是太子繼位,那也是明正言順的。
這事情, 要說還有什麼?
便是皇帝對諸位臣工,諸位兒子說的, 他道:「朕即宣布讓位, 諸位臣工且叩拜新皇帝。」
太子司馬賢這時候有點兒懞。
這來了, 怎麼就是當皇帝?
哪怕病情沒痊癒呢。
可他心中無限的歡喜。
倒是安郡王司馬禮帶頭了,一下子跪下來行五拜九叩的大禮。
至於在場的, 安郡王一跪下了, 這些臣子們自然也是跪下來。倒是楚郡王最後一個跪下來。
玉榮也有點兒小驚訝。
這算是讓位了。
正統帝樂意做了太上皇?
皇帝即位。
正統帝留了兒子說話。
玉榮瞧著這一對父子要私聊。
她挺是默契的,那是離開了。
這會子, 玉榮也想跟老四、老五談一談。
玉榮可不會忘記了,剛剛行了叩拜大禮時, 老五慢了一個拍子。這些事兒,現在事小。可萬一……萬一這擱了老三的心上呢。
這兄弟之間可能會有矛盾的。當然,玉榮相信老三就是做了皇帝, 也不是一個不能容人的。
偏殿中。
那些輔臣們已經離開。應該安排的,新皇帝登基大典, 這需要去安排的。
這時候,玉榮望著兩個兒子。她說道:「老五,你得跟你四哥多學學。往後,你是五爺, 不是皇子了。」
楚郡王司馬逸的目光,在四哥身上看了看。然後,低了頭,說道:「兒子記下了。」
「你記下就好。」
玉榮簡單的說一句。
玉榮又道:「老四是打定主意做一個富貴閒人,這沒什麼不好的。老五,您瞧著也是一個愛玩的,依你兄長的心胸,你這親兄弟不缺了富貴。母后盼著的,就是你們兄弟二人,也是一輩子得了瀟灑,過得自在。」
能如何勸?
一切塵埃落定了。
這兩個兒子一聽這話,皆是沉默。
可玉榮到底見著四子點了頭。小兒子也是在哥哥點頭,才是點了頭。
兄弟這兒妥當了。
玉榮也便是安心了。
通天閣的正殿中。
皇帝與嫡長子談話。他沒留了其它人。
「你登大寶,自當體會臣民之心,你做了監國太子這般久。朝堂上的事情,你心頭應該有數。」正統帝說了這些話。
他的目光望著兒子,他道:「朕不放心的,便是你母后攬政這些年。你可能處理好母子之間的分寸?」
「父皇放心,兒子一定孝順母后。」
太子,不,應該新皇司馬賢趕緊回了話。
「你是兒子,孝順你母后天經地義。可江山社稷那是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你更應該以大局為重。」
最後四個字,正統帝是咬了重音的。
對於皇后,正統帝要說沒有感情。
那是假的。
可再是有感情又如何?
這江山社稷在最後,他還是留了兒子。
正統帝讓兒子發誓言,那是以大局為重,以江山為重。
司馬賢對於父皇的心思,在這等時候哪會不懂了?
可他也是司馬氏的子孫,這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他自然也是最在意了。
所以,司馬賢發了誓言。
聽著兒子發了誓言,正統帝的神色才是好看些。
然後,他拿出了令符。
也拿出了一份小冊子。
「看過後,你不能留了底本。」正統帝交代道:「繡衣衛,暗衛是朕留給你的眼睛和手腳。兵權,你更需要牢牢的握緊了。這天下是司馬氏的,你一定要坐穩社稷的主人。」
他搖搖頭,說道:「朕的身子,朕清楚。梓橦,朕這一口精氣神,也怕是回光反照。」
說了一通話,皇帝有點兒喘氣了。
「趁著精神好,朕想見見兒子,見見臣子。讓朕在這最後的時間裡,把應該安排的都安排妥當。」
正統帝做了這些年的皇帝,他最在意的,還是江山社稷。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皇帝已經有預感了。死亡啊?生死之間有大恐懼,皇帝若說不怕是假的。
至高至貴的皇權,這捏了手中,哪捨得?
可這最後的時刻,皇帝的頭腦還是清醒的。一些應該安排的,他總歸要安排了。若不然,他哪能合上眼睛?
那對不起祖宗。
正統帝這般講話了。
玉榮沉默了片刻後,才道:「一切依聖上的。」
玉榮吩咐了李公公,去請了太子、安郡王、楚郡王,以及宗正令,幾位朝中的輔臣閣老。
這些人在場,皇帝不管交代什麼,總是正大光明。
時間過得快。
皇帝更衣一翻,再是簡單的梳洗了一下。
等著應該喚來的人,都是來了時。
皇帝這般收拾一翻,帝王威儀是有了。可到底還是累得慌。他似乎喘了氣時,都是喘的不那麼均勻。
第151章
當著眾位輔臣閣老的面, 皇帝讓皇后替筆寫了聖旨。
「太子恭孝有嘉,克承大統,即皇帝位。」這是皇帝吩咐的原話。玉榮沒反駁什麼。她原來的心思也沒瞞了人, 就想老三上位。
現在皇帝明正言順的講了這話。
玉榮寫了聖旨。然後,皇帝讓蓋了玉璽。
這等聖旨在, 算是太子繼位,那也是明正言順的。
這事情, 要說還有什麼?
便是皇帝對諸位臣工,諸位兒子說的, 他道:「朕即宣布讓位, 諸位臣工且叩拜新皇帝。」
太子司馬賢這時候有點兒懞。
這來了, 怎麼就是當皇帝?
哪怕病情沒痊癒呢。
可他心中無限的歡喜。
倒是安郡王司馬禮帶頭了,一下子跪下來行五拜九叩的大禮。
至於在場的, 安郡王一跪下了, 這些臣子們自然也是跪下來。倒是楚郡王最後一個跪下來。
玉榮也有點兒小驚訝。
這算是讓位了。
正統帝樂意做了太上皇?
皇帝即位。
正統帝留了兒子說話。
玉榮瞧著這一對父子要私聊。
她挺是默契的,那是離開了。
這會子, 玉榮也想跟老四、老五談一談。
玉榮可不會忘記了,剛剛行了叩拜大禮時, 老五慢了一個拍子。這些事兒,現在事小。可萬一……萬一這擱了老三的心上呢。
這兄弟之間可能會有矛盾的。當然,玉榮相信老三就是做了皇帝, 也不是一個不能容人的。
偏殿中。
那些輔臣們已經離開。應該安排的,新皇帝登基大典, 這需要去安排的。
這時候,玉榮望著兩個兒子。她說道:「老五,你得跟你四哥多學學。往後,你是五爺, 不是皇子了。」
楚郡王司馬逸的目光,在四哥身上看了看。然後,低了頭,說道:「兒子記下了。」
「你記下就好。」
玉榮簡單的說一句。
玉榮又道:「老四是打定主意做一個富貴閒人,這沒什麼不好的。老五,您瞧著也是一個愛玩的,依你兄長的心胸,你這親兄弟不缺了富貴。母后盼著的,就是你們兄弟二人,也是一輩子得了瀟灑,過得自在。」
能如何勸?
一切塵埃落定了。
這兩個兒子一聽這話,皆是沉默。
可玉榮到底見著四子點了頭。小兒子也是在哥哥點頭,才是點了頭。
兄弟這兒妥當了。
玉榮也便是安心了。
通天閣的正殿中。
皇帝與嫡長子談話。他沒留了其它人。
「你登大寶,自當體會臣民之心,你做了監國太子這般久。朝堂上的事情,你心頭應該有數。」正統帝說了這些話。
他的目光望著兒子,他道:「朕不放心的,便是你母后攬政這些年。你可能處理好母子之間的分寸?」
「父皇放心,兒子一定孝順母后。」
太子,不,應該新皇司馬賢趕緊回了話。
「你是兒子,孝順你母后天經地義。可江山社稷那是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你更應該以大局為重。」
最後四個字,正統帝是咬了重音的。
對於皇后,正統帝要說沒有感情。
那是假的。
可再是有感情又如何?
這江山社稷在最後,他還是留了兒子。
正統帝讓兒子發誓言,那是以大局為重,以江山為重。
司馬賢對於父皇的心思,在這等時候哪會不懂了?
可他也是司馬氏的子孫,這祖宗留下來的基業,他自然也是最在意了。
所以,司馬賢發了誓言。
聽著兒子發了誓言,正統帝的神色才是好看些。
然後,他拿出了令符。
也拿出了一份小冊子。
「看過後,你不能留了底本。」正統帝交代道:「繡衣衛,暗衛是朕留給你的眼睛和手腳。兵權,你更需要牢牢的握緊了。這天下是司馬氏的,你一定要坐穩社稷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