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妾母女一直得貴妃娘娘的照顧。妾升了嬪位,也是聖上、皇后娘娘抬愛。」高嬪要說心中不歡喜,那是假的。
升了位份。
嬪位,也是一宮主位。她這可要挪宮的,她往後,亦是一宮主位。
這能不高興嗎?
做一宮主位,可以享受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
熬了這些年,高嬪是真覺得自己熬出來了。畢竟,她這身份,那是擱那兒。
出身不行。
哪怕生了公主,這熬啊熬,這裡面的苦楚,那就是自己清楚了。
「是啊,是聖上、皇后娘娘的抬愛。」惠貴妃附合了高嬪的這一話。
在惠貴妃這兒,氣氛還不錯。
可擱了魏嬪那兒,有點兒小尷尬的。
要說原由?
自然是魏嬪升了位份,也是要挪宮的。史妃抱養了和僖五公主,這魏嬪挪宮了。史妃一些謀劃,倒是不好伸張了。
史妃謀劃的什麼?
說起來,也是不簡單的。自然便是五公主的婚事。
這養母、生母若是一條心,若是求了皇后。
那麼,皇后松鬆手,這婚事就能成。
可現在魏嬪挪宮了,不在史妃的手下過日子。
一切可不同了的。
至於魏嬪這兒?
魏嬪只有高興的份兒。她想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這終於是正緊的要成為一宮之主。
要說,後宮的主位擺那兒,是有數兒的。
可後宮一直以來嘛,不,應該說打皇帝開始修仙后。這後宮嬪妃的日子,有些難熬的。
皇后不減了待遇。大家按著位份過日子。可問題在於,許多的小嬪妃那沒有上進路了。這才是讓人心灰意冷的。
膝下有公主的,當然還有盼頭。
可沒一兒半女的,這嬪妃的日子也不好過的。
現實就是高嬪、魏嬪這鹹魚翻身了。
這現在的例子擺這兒。
這讓更多的小嬪妃有點兒小小的絕望了。前途不亮啊。
正統二十五年,秋。
皇帝病了一場。然後,有朝臣上了奏本,請求太子監國。
原由,便是皇帝一回病的來勢凶凶。
皇后親自照顧皇帝。
這朝政就是分攤在了輔臣們的身上。
於是有人就提議了。
可在玉榮看來,這是有人在試探了。
乾清宮。
玉榮見了太子司馬賢。
「老三,朝堂上的一些事兒,您怎麼看?」玉榮想問了兒子的態度。她之前已經給了兒子一些暗示,他親爹在觀察他啊。
他這一位太子可在觀察期。
「兒子瞧著有人想混水摸魚。這等人其心可誅。」太子司馬賢的態度,還是讓玉榮很滿意的。
「是啊,有人其心可誅。」玉榮也覺得這是有人想挑拔了天家的父子感情。皇帝可在生病,要知道病人的情緒很容易被動搖的。
人嘛,面臨生死。
總會軟了性情的。
玉榮能不怕嗎?
萬一有些人動搖皇帝的心念,那真的成功了呢?
玉榮是怕的。
玉榮在琢磨了,是不是應該給一些人一些教訓?
「老三,你可得多注意些。你那兒……」玉榮琢磨了錯詞。她也怕傷了兒子的體面。到底孩子長大了,也是要顏面的。
玉榮想了想,才道:「再是謹慎些。總歸,子肖父,才是好事兒。」
玉榮這真是提點。
子肖父。這是說兒子跟當爹的得一樣。可至少,這政治立場得一致。
至於說些不孝的話。
這做太子就得夾著尾巴。這過了太子這一關,成了皇帝?那時候,自然可以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在屋沿下,就得懂得低頭。
這才是玉榮一直提醒兒子的。
兒子這裡,玉榮談了一些話,也是隱晦的說了一些她的暗示。
再說明白?
玉榮就怕激起了青年人的逆反心態了。
至於皇帝那兒?
玉榮真關心。她在兒子這兒說了一些話,然後,就去照顧皇帝了。
說是照顧皇帝?
皇帝身邊哪可能缺了人。
可玉榮瞧得明白,皇帝生病後,倒是想身邊多了說話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哪有資格與皇帝談心?
玉榮這一位皇后是有資格的。
所以,嬪妃侍疾?不存在的。皇帝給了態度,他不需要。
於是,嬪妃不侍疾了,玉榮這一位皇后可不能不侍疾。那樣的話,朝臣上又要起流言扉語了。
玉榮的權柄,最開始起於皇帝。
可在北征之後,玉榮拿到了小小的一部分兵權。很小很小的一塊,還是與人談了利益里,那是得到了的一小部分。
可能也有皇帝的默許。
在普通丁口、田產一事中,玉榮又是開了夾袋,藉機讓自己人上位成功。
現在來看,玉榮的勢力,在朝堂上也有自己的位置了。
不太明顯,可足夠玉榮目前掌握了局勢。畢竟,她除了自己的勢力,可還有皇帝的支持。
皇帝躺在榻上。
用了藥,一時間有些睡意。許是睡得多了,皇帝又是睡不著。
「朕怕是老了,老了就是不中用。」正統帝有點兒感慨。翻了年,春,皇帝就是四十三歲的生辰。
升了位份。
嬪位,也是一宮主位。她這可要挪宮的,她往後,亦是一宮主位。
這能不高興嗎?
做一宮主位,可以享受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
熬了這些年,高嬪是真覺得自己熬出來了。畢竟,她這身份,那是擱那兒。
出身不行。
哪怕生了公主,這熬啊熬,這裡面的苦楚,那就是自己清楚了。
「是啊,是聖上、皇后娘娘的抬愛。」惠貴妃附合了高嬪的這一話。
在惠貴妃這兒,氣氛還不錯。
可擱了魏嬪那兒,有點兒小尷尬的。
要說原由?
自然是魏嬪升了位份,也是要挪宮的。史妃抱養了和僖五公主,這魏嬪挪宮了。史妃一些謀劃,倒是不好伸張了。
史妃謀劃的什麼?
說起來,也是不簡單的。自然便是五公主的婚事。
這養母、生母若是一條心,若是求了皇后。
那麼,皇后松鬆手,這婚事就能成。
可現在魏嬪挪宮了,不在史妃的手下過日子。
一切可不同了的。
至於魏嬪這兒?
魏嬪只有高興的份兒。她想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這終於是正緊的要成為一宮之主。
要說,後宮的主位擺那兒,是有數兒的。
可後宮一直以來嘛,不,應該說打皇帝開始修仙后。這後宮嬪妃的日子,有些難熬的。
皇后不減了待遇。大家按著位份過日子。可問題在於,許多的小嬪妃那沒有上進路了。這才是讓人心灰意冷的。
膝下有公主的,當然還有盼頭。
可沒一兒半女的,這嬪妃的日子也不好過的。
現實就是高嬪、魏嬪這鹹魚翻身了。
這現在的例子擺這兒。
這讓更多的小嬪妃有點兒小小的絕望了。前途不亮啊。
正統二十五年,秋。
皇帝病了一場。然後,有朝臣上了奏本,請求太子監國。
原由,便是皇帝一回病的來勢凶凶。
皇后親自照顧皇帝。
這朝政就是分攤在了輔臣們的身上。
於是有人就提議了。
可在玉榮看來,這是有人在試探了。
乾清宮。
玉榮見了太子司馬賢。
「老三,朝堂上的一些事兒,您怎麼看?」玉榮想問了兒子的態度。她之前已經給了兒子一些暗示,他親爹在觀察他啊。
他這一位太子可在觀察期。
「兒子瞧著有人想混水摸魚。這等人其心可誅。」太子司馬賢的態度,還是讓玉榮很滿意的。
「是啊,有人其心可誅。」玉榮也覺得這是有人想挑拔了天家的父子感情。皇帝可在生病,要知道病人的情緒很容易被動搖的。
人嘛,面臨生死。
總會軟了性情的。
玉榮能不怕嗎?
萬一有些人動搖皇帝的心念,那真的成功了呢?
玉榮是怕的。
玉榮在琢磨了,是不是應該給一些人一些教訓?
「老三,你可得多注意些。你那兒……」玉榮琢磨了錯詞。她也怕傷了兒子的體面。到底孩子長大了,也是要顏面的。
玉榮想了想,才道:「再是謹慎些。總歸,子肖父,才是好事兒。」
玉榮這真是提點。
子肖父。這是說兒子跟當爹的得一樣。可至少,這政治立場得一致。
至於說些不孝的話。
這做太子就得夾著尾巴。這過了太子這一關,成了皇帝?那時候,自然可以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在屋沿下,就得懂得低頭。
這才是玉榮一直提醒兒子的。
兒子這裡,玉榮談了一些話,也是隱晦的說了一些她的暗示。
再說明白?
玉榮就怕激起了青年人的逆反心態了。
至於皇帝那兒?
玉榮真關心。她在兒子這兒說了一些話,然後,就去照顧皇帝了。
說是照顧皇帝?
皇帝身邊哪可能缺了人。
可玉榮瞧得明白,皇帝生病後,倒是想身邊多了說話的。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哪有資格與皇帝談心?
玉榮這一位皇后是有資格的。
所以,嬪妃侍疾?不存在的。皇帝給了態度,他不需要。
於是,嬪妃不侍疾了,玉榮這一位皇后可不能不侍疾。那樣的話,朝臣上又要起流言扉語了。
玉榮的權柄,最開始起於皇帝。
可在北征之後,玉榮拿到了小小的一部分兵權。很小很小的一塊,還是與人談了利益里,那是得到了的一小部分。
可能也有皇帝的默許。
在普通丁口、田產一事中,玉榮又是開了夾袋,藉機讓自己人上位成功。
現在來看,玉榮的勢力,在朝堂上也有自己的位置了。
不太明顯,可足夠玉榮目前掌握了局勢。畢竟,她除了自己的勢力,可還有皇帝的支持。
皇帝躺在榻上。
用了藥,一時間有些睡意。許是睡得多了,皇帝又是睡不著。
「朕怕是老了,老了就是不中用。」正統帝有點兒感慨。翻了年,春,皇帝就是四十三歲的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