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日子日復一日的在走,子受默默扮演著韓非,既為他的才華所折服,又為他的遭遇惋惜,韓非死的時候不過四十來歲,按照年齡看不過還有幾年時光。隨著時間推移,秦始皇越來越喜歡子受,很喜歡他的治國主張,但是,卻並未重用他,因為他們之間還橫亘著一個韓國。
韓國不滅,始皇帝就無法完全信任他,韓國滅了,韓非必然悲痛欲絕,無法全心輔佐始皇帝。子受每次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想讓時間快點過,他希望這段歷史結束他就能見到蘇書,回到她身邊,雖然這個願望在現在看來非常的奢侈。
接下來,始皇帝如果不召見,子受就把自己關在房裡模仿韓非的字跡,韓非活在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著書,也因為他寫的那些治國主張,才讓始皇帝欣賞他。子受不能改變歷史,就只好先學會韓非的字,然後照著歷史資料將韓非的著作搬運到竹卷上,他雖然當過商王,卻還真沒有韓非那樣的著作天賦。
寫字是件很無聊的事,卻可以靜心修身,至少不會東想西想。
不會那麼思念蘇書,思念子庚,思念商朝。
———
蘇書真沒想到自己會穿成一個男人,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宦官,指鹿為馬的趙高。
她反應過來的第一時間不是看自己有沒有弟弟,而是試探秦始皇,她想她都能穿成宦官,那子受穿成秦始皇的概率總是有的,但是她觀察好幾日,確定始皇帝就是始皇帝,並不能變成她家殿下。
有些失望,又如釋重負,不是始皇帝也好,畢竟成了他還得接收他的後宮和孩子,想想就意難平。
穿成趙高之後,最令她新鮮的就是上朝,每次都要「山呼萬歲」,開始覺得好玩,後來就膩了。
她穿來的時候,始皇帝已經二十五歲,找太后呂不韋之流已經不在,公子扶蘇有六歲了,公子胡亥還沒出生。
這日,始皇帝想給公子扶蘇找個師傅,就請了很多先生前來辯機閣辯學。
夏日綠樹成蔭,繁花盛開,有蝴蝶獨飛,蜻蜓戲水。辯機閣建築精緻高大,有王宮的森嚴之感,又有樓台水榭庭院百頃。
很快,一個乾瘦的中年人走到台上:「諸位!鄭某不才,讀書幾十載,最尊崇的就是儒學,儒學經典數不勝數,這裡就不一一舉例。若以儒學的仁義治天下,於國於民都是好事,天下諸人都有仁義之風,行仁義之事,兵戈則不起,天下則大定。」中年男人望了眼底下,見沒人反駁他,他繼續道,「由此,鄭某認為儒學乃帝學!」
又上來十來個人,有支持陰陽學的,有支持農學的,還有幾個支持道家,最後都被鄭先生給懟下台。喜歡儒家的百姓很多,雖然鄭先生說的並不算多好,但儒學支持者眾多,所以反駁他的人並不多。
可惜稍微有野心想稱霸的諸侯都不會用,因為儒學並不如何霸道,行事中庸,適合盛世而非諸侯傾軋的亂世。至少,在秦國,最受歡迎的其實是法家,只不過,如今秦王還沒霸道到不允許其他學說在秦國的土地生根發芽,所以還是有不少先生是支持其他學說的。
鄭先生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第一個上台,上台後又選了很受擁戴的儒學。
這時,一個白衣男子走上去,秦始皇與蘇書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
白衣男子四十來歲的年齡,長得格外斯文,穿著白衣一般都會帶幾分仙氣,他則顯得越發俊秀,蘇書認出來他是秦始皇經常傳召的韓非。
鄭先生問:「不知這位先生支持哪種學說?」
韓非言簡意賅:「法。」
只一個字,鄭先生就啞口無言,法家太過霸道。
這年頭的人都有個信仰,比如有國君以儒家思想治國,那他的臣子基本上都重儒,有國君以道家思想治國,那臣子們就重道,這兩種治國思想是當今最受追捧的學說。
只不過,近幾十年另一種治國論崛起有追上二者的趨勢,那便是從秦國傳出的法家!
秦國的軍隊一年比一年強,法家盛名也傳遍諸國,如今時人談到治國論都免不了提起法家。隨著秦國的強大,法家被更多人尊崇,排斥法家的也不在少數,秦國的強大雖出名但更出名的是嚴厲的酷刑,法不容情。
秦法剛推出時,天下譁然。
法家風頭強勢,秦法推行後,秦國軍隊還從無敗績,所以鄭先生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鄭先生彬彬有禮:「還請先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聲音卻沒有之前從容。
韓非:「秦軍,自有法,百戰,百勝,為證。」
眾人無從反駁,但是你未免太狂了吧!
鄭先生朝他拱了拱手:「雖說如此……」
韓非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伸手指了指旁邊的階梯,「請。」
雖說如此……
還有個但是啊!
這位郎君,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啊,就和雖是一個字嗎?
鄭先生反正也想不出把他弄下台的方法,一甩袖就這樣下台。
他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蘇書瞧了瞧韓非,覺得這人還挺有趣的。
後來的人再上場都被韓非的伶牙俐齒給駁了回去,終於,秦始皇安排的二十幾個先生沒有一個是韓非的對手,最佳辯手誕生。
韓非最終贏得勝利,當日就被秦王賜了寶物,其實他並不想參加這種比賽,也不想出風頭,是秦王口諭讓他參加並且取勝,他想讓他當扶蘇的師父。
韓國不滅,始皇帝就無法完全信任他,韓國滅了,韓非必然悲痛欲絕,無法全心輔佐始皇帝。子受每次想到這些,就忍不住想讓時間快點過,他希望這段歷史結束他就能見到蘇書,回到她身邊,雖然這個願望在現在看來非常的奢侈。
接下來,始皇帝如果不召見,子受就把自己關在房裡模仿韓非的字跡,韓非活在世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著書,也因為他寫的那些治國主張,才讓始皇帝欣賞他。子受不能改變歷史,就只好先學會韓非的字,然後照著歷史資料將韓非的著作搬運到竹卷上,他雖然當過商王,卻還真沒有韓非那樣的著作天賦。
寫字是件很無聊的事,卻可以靜心修身,至少不會東想西想。
不會那麼思念蘇書,思念子庚,思念商朝。
———
蘇書真沒想到自己會穿成一個男人,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宦官,指鹿為馬的趙高。
她反應過來的第一時間不是看自己有沒有弟弟,而是試探秦始皇,她想她都能穿成宦官,那子受穿成秦始皇的概率總是有的,但是她觀察好幾日,確定始皇帝就是始皇帝,並不能變成她家殿下。
有些失望,又如釋重負,不是始皇帝也好,畢竟成了他還得接收他的後宮和孩子,想想就意難平。
穿成趙高之後,最令她新鮮的就是上朝,每次都要「山呼萬歲」,開始覺得好玩,後來就膩了。
她穿來的時候,始皇帝已經二十五歲,找太后呂不韋之流已經不在,公子扶蘇有六歲了,公子胡亥還沒出生。
這日,始皇帝想給公子扶蘇找個師傅,就請了很多先生前來辯機閣辯學。
夏日綠樹成蔭,繁花盛開,有蝴蝶獨飛,蜻蜓戲水。辯機閣建築精緻高大,有王宮的森嚴之感,又有樓台水榭庭院百頃。
很快,一個乾瘦的中年人走到台上:「諸位!鄭某不才,讀書幾十載,最尊崇的就是儒學,儒學經典數不勝數,這裡就不一一舉例。若以儒學的仁義治天下,於國於民都是好事,天下諸人都有仁義之風,行仁義之事,兵戈則不起,天下則大定。」中年男人望了眼底下,見沒人反駁他,他繼續道,「由此,鄭某認為儒學乃帝學!」
又上來十來個人,有支持陰陽學的,有支持農學的,還有幾個支持道家,最後都被鄭先生給懟下台。喜歡儒家的百姓很多,雖然鄭先生說的並不算多好,但儒學支持者眾多,所以反駁他的人並不多。
可惜稍微有野心想稱霸的諸侯都不會用,因為儒學並不如何霸道,行事中庸,適合盛世而非諸侯傾軋的亂世。至少,在秦國,最受歡迎的其實是法家,只不過,如今秦王還沒霸道到不允許其他學說在秦國的土地生根發芽,所以還是有不少先生是支持其他學說的。
鄭先生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第一個上台,上台後又選了很受擁戴的儒學。
這時,一個白衣男子走上去,秦始皇與蘇書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
白衣男子四十來歲的年齡,長得格外斯文,穿著白衣一般都會帶幾分仙氣,他則顯得越發俊秀,蘇書認出來他是秦始皇經常傳召的韓非。
鄭先生問:「不知這位先生支持哪種學說?」
韓非言簡意賅:「法。」
只一個字,鄭先生就啞口無言,法家太過霸道。
這年頭的人都有個信仰,比如有國君以儒家思想治國,那他的臣子基本上都重儒,有國君以道家思想治國,那臣子們就重道,這兩種治國思想是當今最受追捧的學說。
只不過,近幾十年另一種治國論崛起有追上二者的趨勢,那便是從秦國傳出的法家!
秦國的軍隊一年比一年強,法家盛名也傳遍諸國,如今時人談到治國論都免不了提起法家。隨著秦國的強大,法家被更多人尊崇,排斥法家的也不在少數,秦國的強大雖出名但更出名的是嚴厲的酷刑,法不容情。
秦法剛推出時,天下譁然。
法家風頭強勢,秦法推行後,秦國軍隊還從無敗績,所以鄭先生一時不知該如何下手。
鄭先生彬彬有禮:「還請先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聲音卻沒有之前從容。
韓非:「秦軍,自有法,百戰,百勝,為證。」
眾人無從反駁,但是你未免太狂了吧!
鄭先生朝他拱了拱手:「雖說如此……」
韓非不給他說話的機會,伸手指了指旁邊的階梯,「請。」
雖說如此……
還有個但是啊!
這位郎君,人不要臉天下無敵啊,就和雖是一個字嗎?
鄭先生反正也想不出把他弄下台的方法,一甩袖就這樣下台。
他從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蘇書瞧了瞧韓非,覺得這人還挺有趣的。
後來的人再上場都被韓非的伶牙俐齒給駁了回去,終於,秦始皇安排的二十幾個先生沒有一個是韓非的對手,最佳辯手誕生。
韓非最終贏得勝利,當日就被秦王賜了寶物,其實他並不想參加這種比賽,也不想出風頭,是秦王口諭讓他參加並且取勝,他想讓他當扶蘇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