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烏孫國王的降書是用晉語寫就,事實上在這些西域國家,貴族都以學習晉語為榮,須彌的晉語說得就相當不錯,姬越翻看過降書,烏孫國畢竟是西域霸主,投降的條件也不同於其他西域國,他要求讓自己的三個兒子進入晉國女皇的後宮為妃,且女皇必須為烏孫人生下一名王子,只要姬越答應這個條件,他願意帶領烏孫人投降。

  除此之外,關於投降的種種都沒有提及。

  姬越面無表情看完降書,目光掃向烏孫王叔身後的三名身材高大,紅髮碧眼的烏孫王子,抬手把降書擲下御階。

  須彌臉上還帶著淡淡的笑容,只道:「烏孫彈丸之地,本不敢與晉爭鋒,但晉兵屠我戰兵,殺我子民,占我國土,烏孫男兒也有血氣,如今來降,是為烏孫五十萬平民百姓,如果此等投降條件晉國不接受,那麼晉可殺我烏孫人,我烏孫戰兵也可殺進邊郡,殺戮晉人,到時候生靈塗炭,再悔晚矣。」

  姬越冷冷地說道:「朕至今未下屠國令,也是為這五十萬條人命,烏孫既然沒有誠意投降,那請諸君歸國等死罷!」

  須彌將降書撿起,忽然又道:「陛下難道以為臣此來沒有誠意?烏孫王子個個驍勇,如今僅剩三位,二王子陣前殺敵,失卻左眼仍戰三天,三王子屠入軍陣,歷十二戰斬敵過千,六王子年最小,也知保家衛國,此等英烈男兒,莫非還辱沒你晉國不成?」

  姬越正視了一眼三名烏孫王子,見三人面上都帶著屈辱恨極之色,忽然笑了,說道:「既然是為和親而來,那不如留下,靜等朕的大將軍屠滅烏孫如何?到時再讓你們知道,何為我晉國男兒!」

  須彌束手就擒,其餘三位王子也沒有多餘動作,四名使者被生生擒下,押至館驛。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姬越沒有殺死這些烏孫使者的意思,但旨意已經追回,她一時有些猶豫不決,還是此時經由狄仁傑提醒,才發覺先前幾名使者的不對勁。

  狄仁傑在開春時擔任了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原本的大鴻臚犯事被撤官,這個位置是姬越特意留下的,掌屬國交往,接待使節等事宜,烏孫使者正是由狄仁傑親自接待,據他所說,這些烏孫使者來時個個壓抑著火氣,面君之後反而都安靜了下來,仔細想來,他們呈上的那份降書也有些問題,竟然是用紙寫就的,而非西域人更習慣的繡字。

  事後狄仁傑讓人監視烏孫使者的一舉一動,發覺他們進入館驛之後就再無交流,偶爾眼神交集,都沒了朝上那副咄咄逼人的樣子。

  前線休兵無法作假,但烏孫降書里提出的條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姬越不可能接受,倒不是說不可能接受三個烏孫妃子,而是給烏孫人生下孩子,這是侮辱血統之事。

  狄仁傑懷疑,這份降書是幾個使者偽造的。

  第74章 烏孫郡

  偽造降書這種事情, 無非兩種可能,一是朝中政黨不和,派遣來的使者中途更換降書, 意圖達成相反的目的,二是使者本身有問題, 或是他國間人, 或是朝中亂黨, 意欲挑撥兩國相爭。

  烏孫的國力在西域可算一方霸主,但在龐大的晉帝國面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 誰都知道烏孫如果抵死不降,必然會迎來亡國的結局,區別只在於能消耗晉國多少國力罷了,目前來看,這四名使者的意圖很值得商榷。

  主使須彌是烏孫國王的叔叔,他以前也曾出使過晉國, 與他交遊的名士不少, 身份是可以確定的,另外三名烏孫王子容貌相似, 具體特徵也與前線傳來的消息相符,退一步說, 就算王子是假, 和姬越的關係也不大,重點還是在須彌的身上。

  姬越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 讓他先去與須彌交談,前線戰報都是萬分緊急, 一來一往十二天, 滅國之戰一旦開啟, 就不是這十二天的事情了,姬越給狄仁傑留了三天時間,如果這三天時間內她不能見到真正的降書內容,追回的旨意仍舊會下達。

  須彌正襟危坐在館驛的靜室里,出使時穿著自己國家的服飾是一種禮節,在回到館驛之後,他更換了一身更為簡潔的西域衣裳,然後就一直一言不發。

  狄仁傑來時,須彌已經斷水斷食一整天了。

  這種程度的絕食還沒有到影響思維的地步,狄仁傑在須彌的對面坐下,自己斟了一盞茶,晉國的茶道有許多繁瑣的規矩,狄仁傑僅僅是沖泡了一小塊茶餅,加了點細鹽和陳皮。

  須彌看了一眼,忽然開口說道:「先生制茶何以如此粗糙?」

  狄仁傑道:「茶之解渴,規矩在後。」

  須彌點頭道:「事有輕重緩急,禮節本就是上國所制,理自然也在上國。」

  狄仁傑聽得出來須彌語氣雖然輕緩,卻帶著淡淡冷意,他也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他和人對談,極少將話語權交給別人,沉吟片刻,開門見山道:「貴國應當是真心來降,貴使更換降書,究竟意在如何?總不會是當真要用國中子民性命來全一個守國之義。」

  須彌並不意外,他如果真心想要偽造降書,完全可以造得讓人察覺不出來,他看了一眼狄仁傑,問道:「先生是儒家子弟,學過忠義廉恥,倘若有一日,他國開你國門,殺你國民,要你投降,否則就要亡國滅種,你是戰是降?」

  狄仁傑並沒有思索,只道:「死戰到底,寸土不退。」

  須彌冷冷一笑。




章節目錄